孔令信觀點:民進黨酸言批判,更證明馬英九訪陸成功

2023-04-05 06:50

? 人氣

2023年3月,前總統馬英九造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美聯社)

2023年3月,前總統馬英九造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美聯社)

當前總統馬英九3/27赴大陸祭祖之行時,綠營與側翼群起而攻之;特別是3/29蔡英文總統也展開了訪問拉丁美洲友邦而過境美國之旅。兩位領導人出訪一赴大陸一經美國,對於現今國際局勢與國內政局都有很重大的意義與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此行是個人行程,他也是卸任元首,於法已超過限制赴大陸的時限(再加上民進黨又多了兩年的設限),因此可以說完全是和我們一般民眾赴大陸觀光、參訪與交流一樣。不同的是馬此行為的是回到湖南湘潭老家去祭祖,正逢清明時節,追本溯源之行名正言順。當然對岸要用怎樣的規格禮遇與接待,那自然也是對岸去傷腦筋,同樣對岸會不會利用馬英九此行來搞統戰,也是對岸的問題。重點是馬英九此行,有沒有被對岸操縱而賣台?有沒有被對岸統戰而自失立場?…….綠營與側翼只關心這些問題,對於馬英九此行創造出來的意義與價值完全視而不見!綠營與側翼的「偏頗」與「以管窺天」的格局實在令人咋舌。

首先,馬英九在上海虹橋機場下機時,沒有紅毯相迎,正符合他以個人身分踏上大陸。至於國台辦副主任來接機與安排搭乘箱型車去搭高鐵,代表北京就是要淡化來處理, 同樣地央視的報導也只有97字,簡單明瞭,綠營與側翼不是在質疑對岸會搞統戰嗎?以這樣的規格與禮遇,請問對岸要統什麼戰呢?

其次,馬英九到中山陵謁陵,祭中山先生的文與對媒體的發言,馬一開始就提到「民國」在他題字時的時間也寫了「百十二」,他在回答時也提到自己是「前總統」,綠營與側翼在馬出訪前一再叫囂指馬不敢在大陸時說出「中華民國」與「總統」等,卻未料馬一開始就說出這些綠營都不敢說的話。對岸媒體當然會有所選擇「重點報導」,沒想到綠媒也同樣選擇了把馬所說的這些話給「剪掉」「抹去」。綠營既要馬要有勇氣,一方面自己卻沒有勇氣刊出馬大聲說出來的「民國」 與「前總統」,請問是誰才是勇於承擔呢?在中山陵的花藍上,對岸將馬英九定位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但用的是繁體字,顯示對馬英九一行的尊重。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美聯社)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美聯社)

再者,在南京參觀當年國府的總統府,看到早年國民政府總統府的卷宗資料時,馬忍不住拿起來翻閱,並說:「我們當時也還是用這種老式卷宗放文件,好懷念這種卷宗夾」。他還提到,自己和中山先生相差96歲,而在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96年後,他也當選了總統。此外,馬英九在參訪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院時,他在國父孫中山曾經演說的講台前以廣東腔調喊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放得很開,……在在顯示馬對於中山先生的尊重也推崇。對於綠營與側翼來說,歷史的長度只有從1949年迄今只有74年,當然感受不到馬英九和中山先生的中華民國傳承。相對地,從小英一直到綠營側翼連「中華民國」的傳承最多拿拿國旗,而「中華民國(台灣)」也成了對外的基調,有時乾脆說「這個國家」,對中華民國根本就少了認同與熱情。

還有,馬英九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紀念館)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在留言簿留言「歷史絕對不可以遺忘」,馬坦承自己情緒受到很大衝擊,並且強調兩岸應該避戰、然後謀和,研商如何去避免戰爭,一旦戰爭發生沒有其他任何事情可以彌補。下午參訪「拉貝故居」,就是1930年代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處代表約翰‧拉貝先生的住宅。拉貝當時是「南京國際安全區」的主席,維護3.8平方公里安全區的運作,25萬中國難民湧入避難,他開放自宅的小院就保護了600多位難民免遭日軍殺害。拉貝親眼目睹日軍暴行,還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馬在總統任內2016年時曾邀拉貝孫子訪台代表其祖父接受中華民國的褒揚令,藉著拉貝義舉馬勉勵同行的大九學堂學子,要有抵抗侵略者的勇氣和犧牲奉獻精神。相對地,為了桃園市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去年迎日本神祇「天照大神」供奉,國民黨籍桃園市長張善政上任後,以部分人士反對為由,將天照大神請回日本並撤除周邊設施。綠營馬上冠上「仇日」之名,全然無視日據時代對台灣民眾的殘害的歷史。更別提南京大屠殺與對日抗戰時的血淚史了!

值得反思的,馬英九特別在湖北檔案館參觀武漢抗疫保衛戰展覽,馬結束參訪提到,武漢把新冠疫情初步做了好的控制,使得(疫情)不會大幅向外擴展,「這點我們感到非常敬佩,這不是對中國大陸,而是對整個人類的貢獻。」而他在參觀「台胞協助防疫專區」時,針對武漢包機也表示,「不好意思,我們的政府給你們造成困擾。」馬的這段話當然引爆綠營與側翼的狂電。其實回顧2020年疫情初次在武漢爆發開來時,陳時中的CDC團隊就一直喊「武漢肺炎」,到了處理台商武漢包機問題時,政策在兩天內四度大轉彎,造成許多台商與小明們無法返台,別忘了那時陳時中強調,「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就要承擔自己的選擇」。對馬的致歉,陳時中的回應是「馬總統自己是都沒有做事情,所以有點心虛,要不然這些話都和事實不相符」完全不承認自己在那時的「冷血」態度與處理模式造成的傷害。

20230330-前總統馬英九30日參訪武漢抗疫展,肯定武漢對新冠肺炎防疫的貢獻。(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30日參訪武漢抗疫展。(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綠營側翼當然對馬在防疫上的談話大作文章。只是想問小英與綠營:你們真的滿意這三年下來的防疫與抗疫成績?截至2023/3/29的統計台灣確診病例10,239,998,死亡19,005,在全球排名是第16;美國確診案例居全球之首102,697,566例,死亡人數1,117,054同樣居冠;中國確診案例99,238,143,死亡人數120,894,中港澳排名全球第29。

即便數據是如此,綠營還會大作文章質疑中國沒有確實交代真正的數據,可是在疫情時期與疫後的經濟發展上中國和世界各國比較,卻是受傷最少復原最快的國家之一。而疫苗的研發中國的科興與國藥已被WHO所認證,相對於我方高端疫苗在蔡政府全力護航之下推出,卻因沒有做完第三期人體試驗而未被WHO認證。相較之下我方後期的防疫成績明顯落入了後段班。

接下陳時中指揮官棒子的王必勝,卻以馬英九此言是用中國人的觀點,同時武漢爆發肺炎造成全球為大災難,不解為何馬還推崇中國的防疫作戰有何貢獻可言。國內前後兩任指揮官沒有到武漢實地參訪,同樣只用了台灣觀點來看中國,卻忘了自己任內造成國內口罩、疫苗、快篩等缺乏的窘境,更忘了一萬九千多位國人在這場疫情中無辜地犧牲,兩位指揮官不用負任何政治責任嗎?

綠營與側翼在攻擊馬英九與為己辯護之際,都採取了「絕對反中態度」,對於中國現況與進步的地方完全停在上一個世紀的中共印象。很難有客觀的比較,當然更難接受馬英九在參訪中國所見所聞與所稱讚的事實了!

馬的行程最主要的祭祖行程,北京已推出了國台辦主任宋濤到武漢來會見馬,宋表明,「我們是一家人,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馬則強調,兩岸「一定要談,也只能夠也只能透過談來解決問題」。雙方共同的交集還是「對談與交流」。對綠營來說卻在此時釋放出「本黨在此呼籲馬英九前總統釐清現狀: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訊息,表達出民進黨不但不想與大陸交流更不想對話,害怕對話與交流會讓自己變成了「中國人」了!

20230330-前總統馬英九30日在湖北省武漢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在湖北省武漢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宋濤的出面與馬會談之外,接著還陪馬一起到湖南湘潭馬英九的祖父墳前祭祖,可以說盡地主之誼陪伴。這當然就是對馬的尊重與禮遇,對此馬的回應不亢不卑。正像他對宋濤所言的:「回首兩岸歷史脈絡,應能夠體會制度性建立的不容易,兩岸之間存在著歷史留下來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有交流往來衍生的各種問題。這些事情的解決無法一蹴可幾,需要雙方在交流協商的過程當中,面對現實累積成果,培養互信。」沒有交流對話就很難建立起互信,北京當局在看到小英訪美洲友邦過境美國的表現中,在外交上已經發出邀宏都拉斯女總統近期內訪陸,來做回擊。接著會再觀察小英與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再做新一波的反制行動。然而,對於到大陸祭祖的馬英九,禮遇則是逐步加溫,這當然也是中國最擅長的兩面策略。

不過,由於馬英九此行從下飛機迄今表現穩健大方,馬上博得大陸不少民眾的青睞,所到之處愈來愈多民眾要看他與他聊天或拍照,馬的影響力也在擴散中,後續發展非常值得繼續觀察下去。另一方面,從中山陵到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與辛亥革命博物館,還有接下來的重慶當年抗戰時的陪都,馬英九父母的母校,每到一處都是在重新喚起全球華人「中華民國的存在」並沒有因著退出大陸而消逝,事實上馬本人就是中華民國的現今最具體的代表人物,小英和綠營與側翼早就忘自己正在代表著中華民國,連出訪過境美國時,小英都不敢對國際媒體大膽說出我就是「中華民國總統」,而小綠綠還在鑽「我們是台灣人」的牛角尖,以阿Q的方式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理會中國與世界了!

最後,馬英九並沒有因著受到大陸的歡迎而忘了此行的目的,他在武漢大學的座談上提到自己在東吳大學上課時兩岸學生共學,可以創造很多火花。就像他此行一樣也開始創造出更多兩岸新的火花。馬深信「馬習會」的目標,就是要對外展現兩岸關係可以由兩岸自己和平解決,且未來要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制度化發展下去。問題是綠營與側翼就是害怕馬在兩岸之間所激起的火花,會讓他們失去政權與舞台!所以馬愈受歡迎,綠營的批判愈凶!對比小英過境美國,熱鬧有餘可是看不到有何超過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新義啊!

*作者為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