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如何拼經濟?刺激消費,亞洲經濟體出奇招

2023-02-23 17:10

? 人氣

她告訴顧客感激自己能在疫情撐下來。她的小本生意,是親手設計將具有台灣觀光景點,國旗或一些幽默的詞句加在衣服上面,一直依賴海外觀光客。但在疫情衝擊下,台灣禁絕外籍旅客入境多時,她的小生意曾面臨嚴重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雄
新崛江曾是高雄市熱鬧商圈。

在城市裡的另一大商圈「新崛江」,開服飾店快20年的店長小嵐也歷經了一段危機。

小嵐告訴BBC中文,病毒大流行,逼得大家都要開始學習電商,數位點餐等等「什麼都要重新開始」。一人獨撐店面的她因為壓力太大,恐懼自己親自打造的小店面就要因此收攤,一度病倒休息了快一年。她告訴記者,電商興起,帶給他們這些實體店面商家很大的衝擊,「疫情又是致命傷」。

不過,小嵐說,一年多來加強在網路銷售自己從韓國及泰國以及台灣生產的衣服,她仍寄望能保留自己的實體店面,但心情確實十分複雜:「希望客人能夠回來店面逛逛,找回自己的風格。這是我的小小夢想,但是要從頭開始……沒什麼信心。」

小嵐向記者解釋,政府之前推出的消費券救急,似乎挽回不了太多局面。重點更應該是如何活化這個商圈。

香港:政府派糖與遊客回歸

在香港,雖然金融及貿易是兩大經濟支柱。但作為東西交匯的國際大都市,被稱為「萬象之都」的香港一直以觀光消費為這座大城「打點好門面」,更是吸引人才來往香港甚或就業定居的重要支柱。

但是,2020年以來,在疫情及防疫政策衝擊下,香港的旅遊觀光業遭受重擊。根據公開資料,香港旅遊業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佔比,由2018年的4.5%下墜至2019年的3.6%。2020年,新冠疫情打擊下,其產值佔比暴跌至0.4%。訪港旅客由2019年的5591萬人次,在2020年急墜到357萬人次,2021年只剩下9.1萬人。

根據黃仲強的觀察,疫情期間由於旅行限制和防疫規定,許多香港消費者的收入出現波動甚至減少,因此在花錢方面更加保守。黃仲強告訴記者,香港在疫情3年來,推出一連串的「消費券計劃」或派現金(金額每年約638至1270美元不等)希望振興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商家,但效果仍是短暫的:「因為該計劃並非旨在解決基本問題,例如對工作保障的擔憂和對經濟前景,香港市民及外界仍缺乏信心」。

他強調,經濟前景不甚明朗,消費者越來越謹慎,對儲蓄越來越感興趣。但與此同時,與醫療保健相關的行業表現要好於其他行業。

香港的消費復蘇可能要更多依賴外來客人。根據政府統計,隨著著香港逐步放寬防疫政策,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2022年12月按年上升1.1%,第四季合計有0.4%的增長。但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全年合計仍下跌了0.9%。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