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均緯觀點:地震威脅,政府要組改而不是阻改

2018-06-26 06:40

? 人氣

行政院這次組改將全國最高工程指導機關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廢除,將旗下的業務範圍各自分散至財政部、內政部及行政院等,引發業界爭論。圖為工程會副主委顏久榮.發言人童振源.法務部長邱太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資料照,陳明仁攝)

行政院這次組改將全國最高工程指導機關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廢除,將旗下的業務範圍各自分散至財政部、內政部及行政院等,引發業界爭論。圖為工程會副主委顏久榮.發言人童振源.法務部長邱太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資料照,陳明仁攝)

日本關西於今年6月18日發生規模6.1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超過17萬戶停電、10萬戶瓦斯供給中斷響、多處道路、維生管線破裂,以及鐵路暫時停駛等影響。日本歷經1923年關東大地震、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等重大災損,今年0618發生在大阪北部的震度6弱地震,是日本氣象廳從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進行統計以來,首度在大阪府觀測到。令人遺憾的是,大地震的重複發生已經是日本先天環境的宿命,而同樣台灣的環境遭遇亦是如此,無法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日本文科省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的長期評估報告,提出南關東地區在30年內有70%的機率發生規模 7 以上地震。日本政府更立基於「30年內70%機率」的推測,預估出各類災害:包括城市各區域火災、地下鐵出軌停駛、大規模停水停電、建築物嚴重倒塌,以及土壤液化和海嘯的危險,將造成人口傷亡、住宅毀滅與交通癱瘓等嚴重問題。而日本內閣防災會議的防災對策基本上是依照上述的地震預測資料及災害預測來做為藍圖,再擬訂震災災害情況預想,依據這些最壞情況的打算下,制定出一套政府與民間防災戰略,嚴肅正視地震發生的防災對策。

面對於下一次可能再度發生的大地震,日本的危機感是越來越緊迫。而借鏡日本,我們若針對地震對全台的危機感若不再提升,擬定震災預想與防制對策,讓人擔憂下一次地震來臨災害的嚴重性將是可以預見的。

而如今讓我們更加擔憂的,是行政院為打造一個「精簡、彈性、效能的政府」,自1990年即起著手規劃歷經22年與各界討論與規劃的「政府改革工程」,卻於今年5月3日所通過的部分組織改造草案,交通部雖依行政院組織法改成「交通及建設部」,但卻無建設部內涵,不但將全國最高工程指導機關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廢除,分散至財政部、內政部及行政院等轄下二級機關:將公共工程品質督導業務移撥行政院,把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專業技師等移由原先僅掌理營造、建築之營建署易名成立的國土管理署,政府採購業務移交不具工程專業的財政部。然而工程產業(包含營造業、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專業技師等)並不等於建築業,更非建築業延伸,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如何提升工程技術及國際發展。政府僅以業務考量進行組改,徒有組織改造之虛名,讓業界一片譁然,不僅背離多年討論定案的組織調整計畫,更無事權統一的中央一級工程專業機關,來統籌進行國家重大工程之協調整合,在未來地震威脅下,更難以制定有效的國家防災對策及永續公共建設發展策略。

以鄰近國家的組織再造為例,日本將運輸省、建設省、北海道開發廳,國土廳等單位重組合併,成為國土交通省;韓國將建設部與交通部合併為建設交通部;無論日本與韓國整併中央部會時,都是以部會的專業性及性質相近的機關進行合併為一級部會,而非將專業分拆,空留「交通及建設部」之名,卻實際仍淪為原有之交通部組織內容,完全違背原有行政院組織法內容與立法意旨。政府一面強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新南向與海外拓點政策,卻又輕忽組織改造工程一級部會專業存在的重要,僅以業務考量將工程會分拆至二級機關及分屬不同單位,讓重大建設計畫從規劃設計、採購發包、施工、監造、維管、營運等全生命週期作業難以管理,將會造成國家整體發展的嚴重失衡,無法因應時代的進程及國家社會需求,更難以面對地震所帶來的災害威脅。

工程界現已連署關心此事並提出改正的聲音,包括工程師學會、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各工程顧問機構、技師公會及學術界等,對如此不良的組改將造成國家長期發展嚴重影響,呼籲行政院應重新研議,請行政院認真傾聽業界聲音及擔憂,再舉辦公聽會,組改將影響未來幾十年,不可輕忽,讓政府組織改革工程修正導入正軌,重新回歸原組織規劃所應有名符其實的「交通及建設部」,讓公共工程委員會存在為工程專業一級機關地位,才能統籌因應未來極端災害重大威脅及制訂防災對策,不要讓組改變成阻改,成為國家公共工程及民間建設永續及安全發展的絆腳石。

*作者為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理事暨技師報社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