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弱點就是能源供應!」加拿大智庫學者建議台灣:重新考慮核能政策

2022-09-17 10:17

? 人氣

「海洋風電」完工兩年累計安全工時超過20萬小時,且零重大工安事件發生。(圖/海洋風電提供)

「海洋風電」完工兩年累計安全工時超過20萬小時,且零重大工安事件發生。(圖/海洋風電提供)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發動大規模圍島軍演,甚至被認為是「第四次台海危機」,再次印證了《經濟學人》所說的「台灣海峽是世上最危險之地」。不過「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研究員庫查斯基(Jeff Kucharski)認為,台灣目前面臨的最根本威脅並非解放軍的窮兵黷武,台灣的最大弱點其實在於「能源供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國際關係期刊《外交家》(The Diplomat)13日刊出庫查斯基的文章,直指台灣面臨的最根本威脅是其經濟和能源體系。庫查斯基指出,解放軍今年8月在台灣周遭舉行了歷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甚至對可能靠近台灣的船舶飛機發出警告,要求遠離演習區域。解放軍東部戰區表示,這次演習就是為了「防禦」與「封鎖」行動預作準備,人們也擔心北京會將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升級成為「新常態」,除了威脅區域安全,更對台灣海上貿易和商業活動產生長遠影響。

雖然中國升高了軍事威脅,甚至不再承認海峽中線、單方面改變了台海現狀,但許多專家都認為中國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否則全面封鎖台灣的可能性極小,而且這種做法在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實現。畢竟強行吞併台灣將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即便習近平一再強調「不會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庫查斯基認為「北京在萬不得已之下才會這麼做」,然而台灣作為世界第22大經濟體和第15大商品出口國,台灣經濟能否持續繁榮取決於地緣政治環境的穩定,尤其是台海兩岸能否保持穩定關係。換句話說,即便台灣經濟在新冠疫情中表現亮麗,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台灣經濟很難不受到衝擊,畢竟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20220331-台南科學園區,南科太陽能發電站。(顏麟宇攝)
南科太陽能發電站。(顏麟宇攝)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台灣本身更是至關重要,這座島嶼不僅位於進出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世界更對台灣的尖端半導體供應高度依賴。尖端半導體是從iPhone到先進防禦系統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的核心,疫情期間全球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的快速增加,導致晶片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短缺,包括汽車製造商與其他企業都放慢甚至被迫停止生產。台灣生產全球約65%的半導體與將近90%的最尖端晶片,但生產這些晶片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光是台積電在2020年就消耗了台灣電力的6%,預計2025年更將增加為12.5%。

由於半導體約佔台灣2021年出口的38%,可以說台積電與聯電等晶片製造商幫助台灣挺過了疫情最嚴重時期。因此除了兩岸關係與地緣環境惡化可能危及台灣經濟,台灣的能源有沒有辦法撐起極度耗電的半導體產業,更直接攸關台灣的未來與前途。問題是,台灣的電網與鄰國沒有任何連結,國內的發電手段也相當有限—水力發電受限於台灣河流的限制、太陽能發電受限於台灣土地的限制、地熱發電也難覓合適地點、加上台灣本土沒有化石燃料來源,台灣國內又反對核能、建壩、甚至是陸上的風力發電建設,只有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力資源還值得期待。

核電廠,除役中的核一廠(呂紹煒攝)
除役中的核一廠(呂紹煒攝)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能源需求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台灣2021年有97.7%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化石燃料,電力則主要來自煤炭與天然氣(佔總發電量的81.5%),核電僅佔9.6%、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則是6.0%。台灣政府從2016年起開始實施能源轉型政策,制定了推廣綠能、增加天然氣使用、減少燃煤發電、停止使用核能的目標。「非核家園」預計2025年實現,所有核電廠都要退役。

庫查斯基指出台灣能源系統的脆弱性,儘管台灣政府對能源儲備有明確要求,但台灣經濟部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台灣的煤炭儲量目前僅略高於最低要求,煤炭儲量為39天、石油儲量為146天、天然氣儲量則有11天。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實施全面或部分封鎖,台灣經濟在遭到封鎖的11天後就會開始衝到嚴重衝擊,這是因為天然氣的發電量約佔總發電量的37% ,當台灣完成能源轉型後,煤炭則將成為唯一的基載電力來源。《華爾街日報》2015年也曾警告「台灣正在接近無核化的姿態,這將損害台灣經濟,也增加了台灣面對中國侵略的脆弱性」,甚至為此批評台灣「關閉關鍵的核電廠,反映的是台灣政治缺乏嚴肅性」、「台灣的脆弱是自找的」。

核四廠圍牆外的台二線沿路,有反對核電民眾懸掛旗幟與布條。(李佳穎攝)
核四廠圍牆外的台二線沿路,有反對核電民眾懸掛旗幟與布條。(李佳穎攝)

庫查斯基則說,電網穩定對台灣製造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因為基礎設施的老化與輸電設施的故障,台灣各地過去幾年都曾經歷頻繁停電,台電也承認電網不穩定在未來三年可能仍會增加停電風險。已經有證據顯示,中國可能正在阻擋台灣的大型能源計畫,包括部分國際金融機構退出了台灣西海岸的海洋風電建設;中國在台灣周邊空域或海上航線頻繁進行演習,也可能擾亂台灣商品的出口與能源、礦產、食品與其他關鍵物資的進口。

台灣經濟及其能源安全面臨的風險正在上升,要是中國開始對台灣採取「選擇性封鎖」,限制某些類型的貨物進出台灣,與台灣相關的貿易都會受到影響;或者航空公司與航運公司因為風險增加被迫採取替代路線,也可能造成運送延誤,增加運費與保費。一旦發生上述情況,鑑於台灣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尤其全球對於台灣「民主晶片」的高度需求,不僅印太區域將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因此庫查斯基建議台灣重新審視能源政策與核能政策,進一步實現能源多樣化,並且制定遭到封鎖時的應急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