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催生「德法團結」,如今卻出現裂痕?《外交政策》:馬克宏連任、德國對俄態度曖昧是主因

2022-04-27 14:00

? 人氣

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Crimea)後經常譴責德國無所作為的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爾尼克(Andrij Melnyk),近日於採訪中表示,蕭爾茨拒絕軍援烏克蘭或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恐與其所屬的社會民主黨(SPD)歷史淵源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爾尼克指出,社民黨許多政治人物歷來與俄羅斯存有密切關係,其中包含德國總統史坦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及德國前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前者得對俄政策經常遭批評,後者則是俄羅斯長期的商業夥伴,曾參與飽受爭議的「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及「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工程。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蕭爾茨恐走回梅克爾老路

談及德國近來的外交政策,賀席指出,儘管馬克宏和蕭爾茨在「北約國家不應直接參與戰爭」上有所共識,但不少批評者認為,蕭爾茨正在走回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極為謹慎的外交路線,該路線不僅對俄態度保留,更讓馬克宏難以推動歐洲整合。

批評者認為,梅克爾過去對普京的態度稱不上強硬,時而安撫,時而又以外交手段制衡。2008年,梅克爾政府擔心惹怒莫斯科,無視美方力勸,堅持不讓喬治亞及烏克蘭加入北約。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東部「頓巴斯」(Donbass)地區,梅克爾則向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施壓,阻止其軍援烏克蘭。

賀席進一步指出,蕭爾茨也正在摸索一個全新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該政策最早由社民黨總理布朗德(Willi Brandt)於1970年代提出,以「和解」作為核心的對俄政策。2021年底,蕭爾茨曾表示布朗德的「東進政策」正是他想做的事,並稱柏林應與莫斯科保持開放的溝通。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對「歐洲整合」興趣不大

至於在推動「歐洲一體化」方面,德國顯然也不如法國積極。賀席表示,蕭爾茨等德國主流政治人物,皆對歐盟如今「鬆散聯邦」的現狀感到滿意。他們既想成為歐盟的一員,但又不願讓「歐洲整合」目標,損害其強大的經濟實力。

不過,烏俄戰爭的爆發恐怕很難再讓歐盟維持現狀。賀席坦言,德國想方設法順應普京的做法,恐怕再也站不住腳。德國最終必須面對其長年逃避的問題:建立核電廠,以追求真正的能源自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