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知道的228

2015-02-28 22:00

? 人氣

228事件死傷慘烈,政府在每年的228和平紀念日追思受難者,提醒國人勿忘歷史,並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族群和解以及和平。(葉信菉攝)

228事件死傷慘烈,政府在每年的228和平紀念日追思受難者,提醒國人勿忘歷史,並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族群和解以及和平。(葉信菉攝)

228事件至今已經68周年,根據行政院研究報告統計,受害人數約在1萬8000人~2萬8000人左右。政府所受理的2700多件受難者家屬申請賠償,只認定2265件,其他皆因人證及物證已消失,而無從賠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聯合報》報導,228事件中最年輕死者為1歲兒童,於高雄車站前在母親懷抱中遭國軍用刺刀殺害;最年長死者為71歲,在家無故遭槍擊死亡。青壯年死傷也相當慘烈,21~30歲的受害者多達45.12%,31~40歲則佔22.12%。

報導也指出,目前總賠償金額為71億,被認定死亡與失蹤的受難者為830人,可獲賠600萬;被關20多年冤獄獲賠580萬,還有人因走在路上唱日文歌被羈押10天,獲賠30萬。

228事件的發生背景,在於台灣人對於祖國的失望,而擴及族群衝突,分別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層面探討。台灣光復後,接收台灣的陳儀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權力於一身,猶如日本總督,但被認為貪腐嚴重、軍紀敗壞;經濟層面,當時國共內戰物價飛漲,經濟蕭條,政府又擴大日本的專賣制度,導致民不聊生;文化層面,大陸來台人士批評台灣人是「日本奴」,而台灣人又鄙視大陸人士的紀律不佳,兩邊相互仇視及對立,進而引發228事件,在事件當中,外省人遭毆的情事也層出不窮。

太平町私菸查緝 228導火線

228事件一開始導因於中國與台灣的文化差距,這樣的矛盾也影響至今,在九合一大選前,還有「皇民」一說鬧得沸沸揚揚,又再度撕裂台灣人的歷史傷口。影響228事件的背景,還包括當時的政治、軍紀敗壞,以及物價飛漲,然而,一般都認為,太平町私菸查緝事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民眾抗議緝菸 無預警槍擊

1947年2月27日,台灣省專賣局專員與警察在台北市太平町查緝私煙時,打傷女煙販林江邁和擊斃一名路人陳文溪,6、7百名群眾對此感到憤怒,當晚便包圍警察總局,要求警方懲兇,但警局長官卻有意包庇下屬。

市民見到官吏濫開槍傷及無辜,卻得不到該有的懲處,隔日便上街為緝煙事件遊行,數千民眾到長官公署前示威請願,卻遭無預警槍擊,死傷慘重。

228事件處理委員會遭解散 全台整肅鎮壓

228事件源自於光復一年半來,對當時的陳儀政府施政不當的積怨,更因此擴大到本省外省衝突。當時行政長官陳儀同意台北與台灣各縣市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組成「228事件處理委員會」,並在各地成立分會。台灣知識份子進而和陳儀進行協商談判,提出逮捕貪官污吏、廢止行政長官公署、實施自治;在行政、司法、軍事各方面起用台灣人等要求。

然而這些要求被陳儀視為叛亂要件,遂而請求中央派軍支援,更進一步解散委員會,台籍民意代表及知識份子,頓時成了被整肅的對象。許多本省籍的菁英,例如省參議員王添灯、臺北市參議員黃朝生、畫家陳澄波、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等人,均於在清鄉行動中慘遭殺害。台灣許多民意代表、教授、醫師、律師、作家、記者等幾乎同時在此時被捕遇害,全台各地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亦死傷慘重。

1995年政府首度向228受難者家屬道歉

台灣解嚴後,228事件的轉型正義也被受重視,除1995年,總統李登輝首度代表政府向所有228事件的受難者家屬公開道歉外,也公布《228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定每年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除此之外,也設置228紀念公園及紀念碑,在每年的今天追思受難者,提醒國人勿忘歷史,並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族群和解以及和平。

關鍵字:
228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