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被反戰抗議者畫成希特勒的普京,要幫烏克蘭「去納粹化」?

2022-03-21 06:20

? 人氣

2022年3月19日,希臘的反戰示威民眾高舉「阻止普京」的標語,上頭是希特勒造型的普京肖像。(美聯社)

2022年3月19日,希臘的反戰示威民眾高舉「阻止普京」的標語,上頭是希特勒造型的普京肖像。(美聯社)

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發布電視演說,表示要拯救頓巴斯地區的民眾於水火,決定下令實施「特別軍事行動」,要讓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普京語音剛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派駐基輔的記者在直播連線時聽見了烏克蘭首都響起火砲聲,或者說,全球觀眾跟著西方媒體一起見證了烏克蘭戰爭開打的一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遭到全球譴責抵制,除了聯合國以壓倒性的票數做成決議要求俄國立即撤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俄國街頭雖然不斷有反戰民眾被捕,但3月18日在莫斯科舉行的造勢大會,普京在掛著「為了一個沒有納粹的世界」橫幅的舞台上,繼續宣稱「要拯救頓巴斯,要將原有的反納粹計畫進行到底」。

2022年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的盧日尼基體育場舉行大型造勢活動,這一天也是俄羅斯併吞米亞八周年。舞台上的橫幅寫著「為了俄羅斯」、「為了一個沒有納粹的世界」。(美聯社)
2022年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的盧日尼基體育場舉行大型造勢活動,這一天也是俄羅斯併吞米亞八周年。舞台上的橫幅寫著「為了俄羅斯」、「為了一個沒有納粹的世界」。(美聯社)

在戰爭之外,現在每天透過視訊進行的俄烏停火談判,「去納粹化」也是磋商主軸。而且根據俄方代表的說法,這是雙方「最需要努力的一環」,但烏方代表則跟阿諾史瓦辛格日前在推特影片的說法類似:我們有一個猶太裔的總統,他的家人二戰期間也被納粹殺害,烏克蘭何來納粹之有?最弔詭的是,在全球此起彼落的反戰遊行中,最鮮明的一個形象就是抗議海報上畫著「希特勒化的普京」,到底誰是才是納粹?誰才需要去納粹化呢?

如同阿諾那段對俄羅斯人民的懇切談話所說的,這不是一場將烏克蘭「去納粹化」的戰爭,啟動戰火者不是納粹,而是坐在克里姆林宮裡的掌權者。對敵人貼上納粹標籤,也是俄羅斯慣用的政治策略,畢竟衛國戰爭的血淚與榮耀仍歷歷在目,普京也特別擅於藉此激起俄羅斯人民的同仇敵愾。即便俄羅斯已經遭到經濟抵制與全球譴責,只要看看3月18日滿場民眾對普京的歡呼與激昂表現,就會知道這招確實有效。

普京正式下令對烏克蘭動武後,歐洲各地當天就出現抗議人潮,許多民眾將普京與納粹魔頭希特勒的照片並列。(美聯社)
普京正式下令對烏克蘭動武後,歐洲各地當天就出現抗議人潮,許多民眾將普京與納粹魔頭希特勒的照片並列。(美聯社)

不過話說回來,烏克蘭真的沒有納粹問題嗎?(當然,烏克蘭即便有納粹分子,也絕不直接構成俄羅斯入侵鄰國的正當理由) 若回頭看烏克蘭歷史,其實德軍在1941年攻下基輔時,確實有不少民眾高舉「希特勒萬歲」的標語歡迎他們,這是為什麼?因為當時的烏克蘭民眾飽受蘇聯戰前的高壓政策迫害,早就對蘇聯政權痛之入骨,其中以蘇聯新佔領的西烏克蘭尤為如此。

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院院長浦洛基(Serhii Plokhy)曾經指出,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出在東歐建立雅利安種族「生存空間」(Lebensraum)的構想,而烏克蘭正是希特勒德意志帝國「生存空間」的核心,畢竟「比起在海外發動戰爭奪取地盤,在歐洲通過軍事方式來擴大領土更為實際」。而烏克蘭的民眾則期待「歐洲來的民族社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也就是納粹)能幫他們從蘇聯的掌控下「解放」出來,甚至帶來恢復烏克蘭國家主體的希望。

2022年2月27日,葡萄牙里斯本的聲援烏克蘭示威中,出現一張「希特勒貌似誇讚普京做得好」的照片。(美聯社)
2022年2月27日,葡萄牙里斯本的聲援烏克蘭示威中,出現一張「希特勒貌似誇讚普京做得好」的照片。(美聯社)

當然,烏克蘭人民的熱烈期盼很快就成了無盡惡夢。畢竟希特勒對於東方民族如何獨立建國毫無興趣,他要的是將以烏克蘭為核心的東歐沃土(畢竟這裡被稱為「歐洲的麵包籃」)變成德國人能夠安居的家園,並且對新的領土進行「去城市化」與「去人口化」。浦洛基指出,納粹治下的烏克蘭總督轄區的總督埃里希・柯赫(Erich Koch)曾宣稱「這些低劣民族永遠不值得任何一個德國士兵為他們犧牲」、「如果我發現有烏克蘭人敢跟我同桌,我必定讓他死在槍下」。柯赫不讓烏克蘭人接受超過小學四年級程度的教育,把烏克蘭的城市居民趕往鄉村。納粹雖然打跑了蘇聯,但烏克蘭只是迎來了另一個暴政。

此外,納粹在烏克蘭同樣實施種族滅絕,尤其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大的猶太社群,當時在烏克蘭的猶太人據估計將近300萬人,結果納粹先是將數萬名猶太人與吉普賽人逐出城市「重新安置」,又在基輔的「娘子谷」(Babi Yar)執行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單一屠殺事件(又稱「巴比亞爾大屠殺」,為了徹底消滅猶太人中可能存在的蘇聯特務),估計近4萬名猶太人在兩天之內被驅趕進峽谷以機關槍殺害。後來納粹又在娘子谷處決了數萬名蘇聯戰俘、共產主義者、吉普賽人、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當然,娘子谷絕非烏克蘭平民的唯一埋屍處,浦洛基直言「整個烏克蘭就是一座超大集中營」,所謂德意志的「生存空間」不過是「數百萬俄羅斯人、猶太人與波藍人的墳場」。

2022年3月19日,利沃夫的孩子在班德拉(Stepan Bandera)的銅像下嬉戲。(美聯社)
2022年3月19日,利沃夫的孩子在班德拉(Stepan Bandera)的銅像下嬉戲。(美聯社)

烏克蘭在2016年特地設置了娘子谷大屠殺紀念館,希望對這場歷史悲劇永誌不忘。這麼看來,烏克蘭應該純粹是納粹的受害者才對(即便烏克蘭人曾誤認納粹是解救他們的王師)。不過被部分烏克蘭人(尤其是烏克蘭西部)視為烏克蘭「獨立之父」的民族主義組織OUN—B創立者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卻有與納粹德國合作驅逐蘇聯勢力的不光彩歷史。在烏克蘭近年企圖「脱俄入歐」的過程中,包括2004年的橘色革命、2014年罷黜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班德拉的肖像都成為抗議時的重要象徵。

在烏克蘭尋求獨立自主的過程中,班德拉當然曾是重要的領導人物,但他所主導或參與的烏克蘭反抗勢力,確實也曾在納粹統治時期協助德國人在娘子谷等地迫害屠殺其他族群。即便班德拉曾因獨立問題被納粹丟進集中營,但後來雙方又因為共同對抗蘇聯再次合作。因此當烏克蘭總統尤申科在2010年宣布班德拉為「烏克蘭民族英雄」,自然引來國內外各方的抗議聲浪,連歐洲議會當時都曾表示譴責。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當選後便取消了班德拉的這項榮譽,即便亞努科維奇被趕下台,烏克蘭議會2019年也拒絕了授予班德拉其他獎項的提議。

2022年2月24日,東京街頭的普京宣戰報導。(美聯社)
2022年2月24日,東京街頭的普京宣戰報導。(美聯社)

雖然時至今日,烏克蘭確實仍有少數極右翼分子推崇班德拉反抗紅軍、獨立建國的壯志豪行,直到今年1月1日,基輔仍有數百人拿著火把上街慶祝班德拉的生日,希望在俄軍大舉集結邊境的緊張時刻,銘記班德拉的英勇事蹟。不過這股右翼勢力在烏克蘭的政壇上早已沒落,1991年成立的烏克蘭社會民族黨就打著激進種族主義與新納粹的旗號,並且曾在2012的議會選舉贏得一成選票,但繼承烏克蘭社會民族黨勢力的「全烏克蘭聯盟-自由」(Svoboda)在450席的烏克蘭議會僅剩1個席次,普京所謂「基輔已被納粹分子控制」顯然是誇大其詞。

由於確實存在相關事實,普京對「烏克蘭充斥納粹」甚至「頓巴斯地區正在發生種族滅絕」的指控,總是能夠達到宣傳戰的最大效果。但「烏克蘭有人支持納粹」當然不等於「基輔已遭納粹控制」,「頓巴斯有平民遭到政府軍殺害」當然也不等於「烏克蘭在頓巴斯進行種族滅絕」。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台北街頭就算可以看到統促黨揮舞中國五星旗,絕對也不等於「台北已遭中共控制」、「紅統在台灣已佔多數」。

2022年3月19日,僅有一歲大的小Penny圍著烏克蘭國旗顏色的圍巾,在羅馬尼亞跟父母一起參加反戰遊行。(美聯社)
2022年3月19日,僅有一歲大的小Penny圍著烏克蘭國旗顏色的圍巾,在羅馬尼亞跟父母一起參加反戰遊行。(美聯社)

儘管普京向來將2014年的親歐反俄示威形容為「法西斯政變」,但《紐約時報》注意到,普京頻繁使用「納粹」形容哲連斯基政府其實不過是這幾個月的事。數百位研究種族滅絕、大屠殺和二戰的歷史學者為此聯署發表公開信,強調他們終其一生都在研究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並且積極參與打擊這些邪惡政權的當代繼承人、或者試圖掩蓋其類似惡行的政權。但這些學者強調,他們強烈反對俄羅斯濫用種族滅絕一詞、反對將納粹與大屠殺的記憶跟烏克蘭政府劃上等號。

這些學者宣稱,他們不是要美化烏克蘭這個國家,他們也承認烏克蘭存在右翼極端分子和暴力仇外團體,烏克蘭更需要直面其複雜歷史的黑暗篇章。但這些事實都不能證明俄羅斯對烏克蘭歷史的描述、對烏克蘭國土的侵略是正當的。「這種言論是錯誤的,除了在道德上令人反感,對數百萬納粹受害者、以及那些勇敢地與之對抗的蘇聯紅軍與烏克蘭士兵的記憶更是極其冒犯」。

總而言之,確實有擁護班德拉「歷史貢獻」、甚至公然亮出納粹旗幟的烏克蘭人,他們在2014年的反俄示威中涉入甚深;曾是極右翼民兵、如今已被烏克蘭政府收編的「亞速營」,也確實曾被人權團體指控在烏克蘭內戰犯下侵害人權的惡行。但這些人與其說是「反猶太」的納粹,不如說是「反俄羅斯」的一種極端表達方式。

違反普世價值的惡行當然需要聲討與追究,但俄羅斯的非法侵略顯然只會助長這種反俄情緒,甚至替已經式微的民族主義的極右勢力注入活水,並且讓北約與歐盟認真考慮破格接納烏克蘭的急迫性如果有任何國家需要「去納粹化」,普京所領導的俄羅斯為了「生存空間」大動干戈、殺害無辜,恐怕才真正喚醒了世人對希特勒與納粹的恐懼,並且為普京所謂的「國家安全與生存」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