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壓力之下,宿敵「抱團取暖」,習近平與普京真的能聯手打天下嗎?

2021-12-28 12:00

? 人氣

「中國和俄羅斯都避免就彼此的領土主張發表評論,但同時,在國際政治問題上,特別是在與美國打交道時,他們相互支持」,科羅廖夫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本月15日中俄領導人視頻會晤時,中國在其官方發佈的稿件中果然沒有特別提到烏克蘭問題。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習近平主席在會晤時說,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捍衛了各自國家尊嚴和兩國共同利益」。但沒有具體指明是哪方面的核心利益。

司馬安洲說,這裏所說的核心利益「並沒有轉化為俄羅斯對台灣、中國對烏克蘭等問題上的直接支持。但確實意味著雙方願意以各種方式相互支持,包括中國從經濟上來抵消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影響,以及俄羅斯向中國銷售先進武器等——這會對台灣或南中國海的局勢產生真正影響。」

南海

歷史遺留問題

中俄之間在邊境問題上經歷了幾個世紀的衝突,雙方能否徹底放下過去的恩怨也是一大爭議。

張昕說,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歷劇烈動蕩,加上歷史和地理因素的影響,該國一直把對內和對外的安全訴求放在很高的位置。而中國對於安全意識的提升從近幾年才開始。

「俄羅斯一方面希望發展,一方面又擔心發展後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種矛盾心態一直到延續到現在,會影響當下或者近期的中俄之間的合作。」他認為,目前中俄之間的互信更多集中在領導個人層面,以及圍繞在領導人周邊的工作體系,但具體的政策層面的合作依然存在挑戰。

比如中俄在建設邊境橋時,簽約後中方投入了資金,並快速完成建設在中國境內的部分,但俄國卻遲遲不動工,大體是對聯通後的安全隱患有所顧慮,張昕解釋。

「這一案例代表了兩國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差別,以及這種差別可能帶來對接不暢,也就是說,最高領導人的互信不見得能夠非常順暢地落實到底層具體合作的項目上。」

中俄兩國共有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境線。從滿清政府開始,中國就與沙俄在邊境問題上衝突不斷。1969年,中國和前蘇聯就黑龍江流域的珍寶島歸屬問題爆發武裝衝突,中國稱之為「自衛反擊戰」。該事件後,中蘇關係急速惡化,中國走上了「聯美抗蘇」的道路。這些歷史和戰爭遺留下的創傷成為中俄歷史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科羅廖夫認可這些歷史問題的確存在。但他認為,在目前美中和美俄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它們對中俄戰略合作「幾乎沒有實際影響」。「歷史記憶不是既定的,中國和俄羅斯政府可以根據地緣政治的需要對歷史敘事進行重新加工。」

司馬安洲說,過去的中俄關係的確以局限性為特徵,但更廣泛的戰略背景使雙方都看到了突破局限的價值,尤其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兩國之間雖然存在相當大的戒心,「但只要習近平和普京在位,雙方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的相互支持仍會持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