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線民風波、蔣介石銅像爭議,BBC:台灣轉型正義面對更多挑戰

2021-11-23 08:10

? 人氣

事實上,這些當年"線民"的行跡被披露,大部分是來自「促轉會」公開邀請當年被「監控者」也是受害者翻閲個人監控檔案後發生。李怡俐據此向BBC分析說,邀請「受監控者」閲覽過去所授監控檔案一事,相關作法有值得商榷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認為,「促轉會」在開放檔案前,應訂定相關凖則。過去黨國體制下的檔案可能存有虛假或錯誤的問題。政治檔案的完整性與真實性,需要透過歷史專業知識加以比對與確認。在沒有相關法制程序,欠缺系統性規劃與嚴謹歷史比對與分析的情況下,貿然地開放檔案,可能對日後政治道德或法律責任的確立帶來困難,也容易製造無端指控他人的「獵巫」行為與風氣,加深本已存在的社會紛擾與對立。

「促轉會」便曾經提醒那些受邀閲讀自己監控報告的人士,強調監控記錄,有可能是線民為了邀功或保護自己加油添醋或修改,也有記憶錯誤的可能性,很難是完全正確。

至於台灣情報機關現在是否還布建「政治線民」,台灣國安局局長陳明通在台灣立法院予以否認,但他說若「涉及境外敵對勢力」在台灣的控制或滲透,當局「一定查」。

移除「蔣介石銅像」的爭議

不過,根據「促轉會」工作,除了推動開放政治檔案,「促轉會」還有許多工作:包含清除威權象徵(譬如獨裁者銅像)、平複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以及「不當黨產」之處理及其他「轉型正義」事項等問題。

一名遊客在台灣北部桃園的一個公園內在已故前總統蔣介石的雕像前拍照
Getty Images 一名遊客在台灣北部桃園慈湖公園,也就是蔣介石陵寢所在地的蔣介石雕像前拍照(資料照片)。

此外,「促轉會」除了公布「線民檔案」之外,在許多工作上也面臨挑戰。譬如,「促轉會」近日提出建議,將台灣台北「中正紀念堂」以及許多公眾場合的蔣介石銅像移除,視為「轉型正義」工作中移除「威權象徵」的工作。

「促轉會」代主委葉虹靈說,「促轉會」已研議將「威權象徵」處置方式「法制化」,也就是訂定相關管理與追蹤機制,進行多元處置,譬如該會與台灣桃園市政府協商後,後者同意在慈湖公園,也就是蔣介石陵寢所在地釋出100個空間,讓台灣有意處理蔣介石銅像的公家機關可以集中送往擺放。

但有關移除銅像的研議,引起國民黨人士及支持者抨擊為「去中華民國化」,或有輿論稱是製造仇恨。國民黨立委葉毓蘭說,台灣很多人將「先總統蔣公」視為「如君如父」,她因此請「促轉會」針對蔣介石銅像要「多元處置」,不要隨便移除。

台灣政論家蔡詩萍則投書台灣媒體愛傳媒說,蔣介石的功過必然爭議不斷,但蔣介石「反共」的角色,對於台灣軍方有重要象徵意義,他批評「促轉會」若持續「去蔣化」會打擊台灣軍心。他說:「蔣介石全力反共,守住台灣不被中國統一的堅持,如今看來不也是台灣與中國分庭抗禮的一頁歷史典範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