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當然可以「很政治」歐美巨星演唱會挑戰意識型態藩籬

2018-02-18 17:00

? 人氣

Wham!樂團成員到長城遊覽(BBC中文網)

Wham!樂團成員到長城遊覽(BBC中文網)

俗話說,文化有差異音樂無國界。在互聯網發達的當今世界,流行歌曲的確可以從西唱到東,從南唱到北。幾年前,南韓大叔一曲《江南Style》風靡全世界,或許可以作為東方音樂吹向西方最成功的曲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縱觀過去幾十年,東方音樂流行西方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人們記憶裏更多的,還是在經濟、文化和政治成為屏障的那些年,西方音樂曾起到的衝破界限的作用。

BBC音樂為您盤點幾場曾經轟動世界的演唱會及其它們的政治涵義。

樂隊主唱喬治·麥克爾(左)和安德魯·瑞吉立
BBC 1985年,年輕的Wham!樂團去中國舉辦了兩場演唱會。那時樂團主唱喬治.麥克爾(左)和安德魯.瑞吉立剛剛出道四年,已經名震西方樂壇。

Wham!樂團造訪中國

1985年,剛剛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已經開始經濟改革。風靡西方樂壇的英國著名樂團「Wham!」的經理人西蒙.納皮爾.貝爾,經過一年半的艱苦努力,終於說服中國政府同意Wham!到北京和廣州兩個城市演出。

1985年4月,Wham!樂團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登台,這是中國大陸自1949年之後第一次允許舉辦西方流行音樂會。

2005年,英國當年駐北京大使館的一份報告被解密。報告寫道:工人體育館幾乎座無虛席,演唱會總的來說是成功的。為了尊重中國觀眾,Wham!樂團將音樂的音量刻意調低,但樂團與觀眾互相之間缺乏理解。

報告還引述經理人西蒙.貝爾回憶說,Wham!樂團希望觀眾跟隨音樂節拍鼓掌,但觀眾們完全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還以為歌星們需要掌聲鼓勵,於是出於禮貌獻上掌聲。

報告說:有些人開始隨著音樂起舞,但基本是年輕的西方觀眾,有些中國觀眾也想跳,結果被維持秩序的警察制止。《紐約時報》當年的報導稱,結果這與通常的流行音樂會相比成了一場異常安靜的演唱會。

報導還認為,歌手們「被捲入一場意識形態辯論。在一個層面上,這場辯論關乎中共應該在多大程度上鼓勵外國投資和私營企業等西方經濟行為,但它也涉及文化層面。對於過分自由地接受西方影響會產生的『精神污染』,包括該黨意識形態主管鄧立群在內的一個左傾派系表達了新的擔憂。」

當年所有參加這場演唱會的觀眾都被派發了一盒錄音帶,其中一面是Wham!樂團的歌曲,另一面是由中國歌手成方圓演唱的中文版,不過其中很多歌詞都經過修改,以符合中國當時的國情。

Wham!到中國舉辦演唱會30週年後的2015年,成方圓回憶起當時在觀眾席上的歌手,說當時覺得演唱會的聲音很大,伴舞的演員還會跳到觀眾中,「很新鮮,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演唱會。」

成方圓說,那時候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大家對西方的文化和音樂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有沒有途徑去了解接觸。「音樂給人的感覺是最直接的。觀眾喜歡就是喜歡,包括他們的震撼,也會給人打下很深的烙印。」

1979年,從蘇聯舉辦了演唱會的艾頓莊回到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
BBC 艾爾頓強堪稱英國樂壇的長青樹,在1970年代是西方流行音樂界的超級巨星。

艾爾頓強蘇聯之行

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最為華語聽眾熟悉的歌曲包括他在黛安娜王妃追悼演唱會上的一曲《風中的蠟燭》(Candle in the Wind)以及他為迪斯尼電影《獅子王》演唱的插曲《生命的輪迴》(Circle of Life)。

艾爾頓強也是冷戰期間第一位到蘇聯演唱的西方搖滾歌手。1979年5月,艾爾頓強帶了最精簡的演唱團隊,在前蘇聯時期的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以及莫斯科表演。

他說,我們決定要嘗試去那些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表演。「通常大部分搖滾歌手去能賺錢的地方演出,不過我已經做夠了,我要去看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們。」

艾爾頓強的蘇聯之行,的確讓他看到不一樣的國度。樂團到達俄羅斯時是5月下旬,卻遇到罕見的酷熱天氣。蘇聯時期,「空調」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新名詞。讓艾爾頓強更加難以接受的是蘇聯觀眾對他的歌曲所知甚少。

儘管當局禁止西方音樂唱片的公開發行,但蘇聯當局表示並不敵視搖滾音樂。艾爾頓強說,蘇聯當局告訴他,他之所以成為第一個到蘇聯演出的西方歌手,是因為從來沒有西方歌手提出過申請。而他是敢想敢乾的第一人。

5月21日,艾爾頓強的首場演唱會,4000人的演奏大廳座無虛席。有報導稱,其中相當部分的座位被分配給了蘇共的幹部,KGB成員和莫斯科犯罪調查局的官員,藝術家、外交官等等。

2009年10月7日,艾頓莊在莫斯科奧林匹克體育館演出
Getty Images 艾爾頓強說,蘇聯政府告訴他,他敢於提出申請,所以能成為第一個到蘇聯的西方搖滾巨星。

演奏會開始的時候艾爾頓強以為自己的表演很失敗,因為觀眾們都坐著不動,有的還用手指塞住耳朵。不過幾首曲子過後,有些勇敢的後排粉絲興奮地擁到舞台前,他這才意識到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力。

如果說,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冷戰的最終結束,那麼1979年仍處在蘇聯和西方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刻。蘇聯為什麼會同意艾爾頓強去演出呢?

艾爾頓強當年的形像:長髮、愛穿高跟靴子、生活奢侈、公開雙性戀者,這些都與社會主義蘇聯的革命理念多麼格格不入啊?!

他真的只是敢想敢幹的第一人嗎?實際上,他提出申請的時機非常關鍵。

1979年,距離1980年西方國家大規模抵制的莫斯科奧運會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蘇聯當局似乎有必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開放與包容。

另外還有一種解釋認為,蘇聯當局放行艾爾頓強有其不可告人的用意:讓蘇維埃人民有機會近距離看看西方腐朽沒落的代表性人物並對其深惡痛絶。

英國小報《每日郵報》當年報導5月21日艾爾頓強在莫斯科的首場演唱會用的是這樣的標題:艾爾頓強,超級沙皇,強烈震撼蘇聯。

美聯社報導則如此寫道:列寧格勒穿制服的警察們和其他蘇維埃官員面對尖叫拍手的人群束手無策。

艾爾頓強則說:希望我們給很多其他的音樂家開闢了一條路。這裏的人民對音樂如饑似渴。

「瘋狂街頭傳教士」登陸古巴

美國和古巴這對政治老冤家,幾十年來的對立,至奧巴馬第二任期內有了大幅度的緩和。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和文化封鎖,在西方世界並非沒有反對的聲音。

而英國樂團——瘋狂街頭傳教士(Manic Street Preachers)則用行動顯示對古巴反美的支持。

2000年,瘋狂街頭傳教士在英國工黨議員彼得.海恩(Peter Hain)的幫助下,同意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辦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是20多年來在古巴舉辦的第一場重量級的搖滾演唱會。

古巴領袖卡斯特羅
Getty Images 卡斯楚談搖滾音樂:聲音會比戰爭還要響亮嗎?

古巴觀眾5000人觀看了演唱會,門票大約相當於17便士(約25美分)。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也在觀眾席上。

當他聽到樂團演唱為古巴男孩埃立安.岡薩雷斯譜寫的歌曲《埃立安寶貝》時,起立鼓掌。2000年,圍繞小男孩岡薩雷斯的監護撫養權問題,曾引發一場美國和古巴之間的糾紛。

瘋狂街頭傳教士成員之一尼克.懷爾說,古巴對我而言,是反抗世界美國化的最後一個偉大象徵。他說,這是他們古巴之行的主要原因。

但卡斯楚當政時期的古巴,對西方搖滾和流行音樂並不認同,認為這樣的音樂是腐朽沒落西方世界的產物。

卡斯楚在演唱會之前與樂團見面。當樂團成員提醒他演唱會可能聲音很大讓他很難接受時,卡斯楚回答說:難道會比戰爭的聲音還響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