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為何會認為台灣很重要?:《台灣,世界的答案》選摘(1)

2021-10-11 05:10

? 人氣

台灣文化節。(acsea官網)

台灣文化節。(acsea官網)

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舉辦已經超過三十年,從草創初期的台灣作曲家之夜音樂會,一步步擴大規模,成為展現台灣藝文能量的舞台。二○一○年的冬季奧運藝術節是個重大的轉捩點,奧運結束後,溫哥華市中心商會為了延續市中心的人潮,開始邀請許多組織到市中心舉辦活動,台灣文化節正是其中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溫哥華市中心大多是辦公大樓,消費也高於市郊,亞裔人口鮮少到市中心走動,溫哥華市中心商會希望能吸引各個社群的民眾來體驗市中心的魅力,因此提議舉辦各式活動節目來活絡市中心。不過,到市中心辦活動的成本大增,還必須考慮治安、消防公安等問題,導致許多組織卻步,但ACSEA克服萬難,堅持了下來:「我們去市中心的目的是希望能接觸更多的人。」

台灣文化節舉辦活動的地點分散在市中心各處,讓市區的各個角落都熱鬧了起來,連公車都必須為台灣文化節改道,活動前夕總會看到溫哥華街頭上張貼著告示,電台也配合宣導。夏天的溫哥華是搭遊輪前往阿拉斯加旅遊的旅客中繼站,許多剛下船的觀光客在溫哥華第一個碰到的活動就是台灣文化節。為了讓這個活動更能代表溫哥華,ACSEA開始轉型,邀請更多族裔和社群加入,「與亞洲對話」系列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如今,台灣文化節已經成為溫哥華標誌性的年度活動。成為地標的還有LunarFest,溫哥華旅遊局將LunarFest列為溫哥華農曆春節期間的重點活動,展現專屬於溫城多元文化的豐富面貌。

從城市邊陲走向中心,從聚焦台灣轉向與其他社群合作,在過程中,ACSEA團隊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加拿大,同時也更加認識台灣這座島嶼。他們發掘了許多為理念而努力的台灣人,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默默耕耘著,其中有些故事連台灣人自己都不見得知道,ACSEA經常收到台灣人表示意外和驚豔的回饋。吳權益說:「我沒有把這些東西變出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做的,我唯一做的是找到另外一個方法讓他們被認識,去發現他新的力量。」這些人事物就像一塊塊璞玉,經過策展團隊的琢磨,散發出美麗的光芒。

過去二十年累積的點點滴滴讓ACSEA團隊慣於面對挑戰,他們總是抱持開放的態度,因為經驗告訴他們,可能性總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湧現,不加以設限才能長出豐碩的果實。台灣文化節在加拿大的處境,就像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縮影,中國因素時常影響著活動和策展,但ACSEA並未因此氣餒,反而找到許多方法突破了這些困境。

吳權益說,台灣人時常因為受中國打壓,而無法加入世界性組織,或因為被其他國家和企業視為中國的一省而灰心喪志,怨嘆自己被排拒在外,或為此奔走努力。加入國際組織固然有助於改變台灣的處境,但他並不認為這是首要任務,台灣還有許多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我們太在意光環、太在意頭銜、太在意名分,但台灣有本錢一直在意那些東西嗎?」有些框架是台灣人自己加諸於身的,若跳脫習慣的思維,台灣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發揮影響力,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

一直到今天,ACSEA仍在靠著文化策展和行動,尋覓和開闢各種可能的路徑。

向了不起的台灣學習

二○二○年,台灣文化節原訂延續「與亞洲對話」系列,要展開與韓國社群的合作,無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實體活動不得不喊停。ACSEA有感於疫情帶來的種種社會變遷,包括人際距離的改變、族群衝突等等,以「生存.前.後」為題,策劃出一系列與後疫情時代相關的線上節目和藝術展覽。疫病所引發的恐慌造成許多歧視事件,人際之間的隔閡加深,在這樣的時刻,不同的族裔和社群更需要對話,來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

吳權益馬上想到他的好友、《喬治亞週報》的總編輯查理.史密斯。加拿大的疫情惡化後,民眾都盡量減少外出,但為了聊聊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能夠為此做些什麼,兩人都是第一次久違地到餐廳用餐。

當時,吳權益向史密斯提出「台灣模式」(Taiwan Model)的構想,這是他從多年來的策展經驗,加上對台灣和國際局勢的理解,綜合得出對台灣定位的嶄新詮釋。吳權益認為,台灣的發展進程和現況,可以成為世界各國與中國互動模式的參照,而這在疫情延燒的當頭更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史密斯立刻表示認同,認為加拿大有許多能向台灣學習、和台灣交流的地方,而加拿大與中國一言難盡的關係,也是台灣模式能夠帶給加拿大啟發的原因。

加拿大是一個依靠能源外銷支撐經濟的小國,只要對外穩定輸出天然氣和石油,國內的經濟就可以安定發展。天然氣和石油是開發中國家進行各項建設的基礎,而目前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就是中國。加拿大於一九七○年與中國建交,九○年代後與中國的商貿來往更加頻繁,加拿大的經濟因此好轉,也有愈來愈多中國留學生到加拿大就學。儘管關係緊密,有許多徵兆看出中國並不如加拿大所預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角色,例如天安門事件、對圖博和香港的鎮壓、把科技當作監控手段等等。

二○一八年,加拿大警方協助美國引渡遭詐騙罪起訴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後,中國以「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為罪名,拘捕了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審判過程多有不公之處,並且在二○一九年全面禁止加拿大的芥菜籽進口,加拿大豬肉和牛肉的進口也遭受阻礙,被加拿大政府視為對孟晚舟事件的報復。過去加拿大政府希望能透過貿易協定,要求中國承諾民主化並更重視人權,如今卻發現中國政府沒有任何實際作為,但加拿大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卻日益加深,引發加拿大國內的某些輿論呼籲,應該重新思索如何改善加中關係的失衡狀態。

史密斯在同年台灣文化節「希望講堂」的線上節目中便直言,加拿大只重視中國卻忽略台灣是不明智的做法,因為台灣和加拿大有許多共同點,我們都擁有民主自由,社會運動興盛,支持環境保育、多元文化等進步價值。在這樣的基礎上,比起中國,加拿大其實更能夠與台灣對話。

史密斯說:「我們可以依靠台灣來照亮我們,向這個了不起的國家學習,如此和平、民主又照顧人民。」台灣和加拿大皆曾受到殖民,不過,「台灣人會欣賞殖民時期在他們的文化身分上所帶來的影響,並創建出新的、獨立的身分認同。」台灣藝術文化蓬勃發展,融合東西方的藝文特色,同時兼顧經濟成長,更是用科技帶來創新的專家。

當然,最重要的是台灣與中國的互動模式。台灣和中國的微妙關係,可以讓加拿大以及其他經濟上依賴中國的國家作為借鏡:兩岸距離這麼近,經貿往來十分密切,卻又保持雙方的政治獨立,究竟是怎麼取得平衡的?

史密斯說:「我很遺憾加拿大的政界和媒體,未能充分看重台灣和加拿大之間的連結,我們能從台灣身上學到什麼,以及台加之間的關聯性。」加拿大媒體普遍對台灣並不熟悉,史密斯有時向同業提及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同業都會驚訝不已,這麼一來也就難以增進一般民眾對台灣的認識。此外,許多加拿大的政治人物因為顧慮中國,而不說出「台灣」兩字,史密斯直言這是非常膽小可恥的行為,對於和加拿大同樣重視民主價值的台灣,和在加拿大的台灣移民都不公平。史密斯也藉機鼓勵加拿大人多多主動認識台灣:「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交一些台灣朋友,與他們見面、學習、深入交往,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很棒的人,他們很有文化、很文明、很有教養,對國家來說是很好的公民,我想任何有台灣朋友的人都會這麼想。」

台灣,世界的答案-立體書封書封。(八旗)
台灣,世界的答案-立體書封書封。(八旗)

*作者吳權益(口述),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長達20年擔任每年台灣文化節的負責人;撰述:張蘊之為獨立記者、東南亞文化資產講師∕黃楷君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英中書譯者,文字工作者。本文選自三人合著之《台灣,世界的答案:加拿大為何會認為台灣很重要?》(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