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月底會封城嗎?台大公衛前院長詹長權:未來10天的大量檢測是關鍵

2021-05-19 18:34

? 人氣

本土疫情升溫,新竹市區人煙稀少。(盧逸峰攝)

本土疫情升溫,新竹市區人煙稀少。(盧逸峰攝)

台灣的新冠疫情急速增溫,短短幾天內的本土新增確診人數已快速逼近千例。然而,因為採檢量能的不足,週二(5月18日)的本土確診數雖已從單日300多例的高峰下降至240例,但仍無法斷言疫情是否已經走緩。專家說,台灣民眾所展現的防疫水準普遍仍高,未來10天內若能透過大量檢測找出感染者,阻斷傳播鏈,應不至於走上武漢式的「剛性封城」。因為一旦封城,台灣將付出很高的經濟代價,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難保五(5%)。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曾是全球防疫的績優生,有高達252天的本土零確診紀錄。但自從4月下旬出現華航公司機組人員和防疫旅館人員交叉感染的破口後,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伺機入侵,從台北市萬華地區的單點群聚感染,擴大到全台9個縣市的多點社區感染,重災區尤其集中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簡稱雙北)兩大城市。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最新統計,台灣週二(5月18日)新增本土確診人數為240例,略低於前一天333例的單日新高,但已有2人死亡。總確診人數自去年2月以來累計達2,260人,包含1,121例的本土案例,其中九成都是近一周來所爆發的。雖然有多起感染的源頭不明,但病毒基因定序結果都同屬「發病前就具高傳染力」的英國變種病毒株。

擴大檢測量能

目前出現疫情的縣市已陸續設置快篩站,全台每日總計可篩檢超過27,000人。雖然檢測量能有待擴大,但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希望快速找出確診病例,阻斷這一波疫情的感染鏈。

指揮官陳時中透過例行記者會表示:「篩檢的效率提高,當然對於傳播鏈的阻斷就一定有它的一個功能跟效果在。(針對)Covid-19(疫苗)的(接種)注射......雖然我們現在疫苗還不足,可是將來一步一步到位的時候,我們開始得晚,但是要打得快,能夠把空窗期把它彌補起來。」

一名台灣的醫務人員在台北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2021年3月22日)
一名台灣的醫務人員在台北接種阿斯利康新冠疫苗。(2021年3月22日)

疫苗來得太晚且數量不足讓台灣防疫的成功故事因此破了功。目前台灣的AZ疫苗接種率約只有1%,且下一批505萬劑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要等到6月才會抵達,亟待美國政府居中協調釋出更多疫苗。而自產疫苗則要等到7月底才可能得到授權緊急使用,台灣要達到四到六成人口接種的群體免疫門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針對此波疫情,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當務之急是擴大檢測量能並確保吃緊的醫療體係不至於崩潰。

他說,效法美國紐約市的經驗,全台灣的單日檢測量若能由1萬件擴大到10萬件,並「有方向地」擴大檢測出現疑似症狀者、確診接觸者和疫調出的可能群聚者,就可以快速阻斷感染鏈,讓疫情於5月底緩和下來。

戶口制度有助於找人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照片提供: 王智弘)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照片提供: 王智弘)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則表示,台灣現階段最重要的抗疫重點在於:要求民眾減少非必要的移動,但同時透過健保等體系,找出接觸者,擴大檢測量,以有效圍堵疫情。

王智弘說:「台灣很厲害,就是說,(民眾)不出門,但它(主管機關)可以馬上追踪,然後把(檢測)量做大。因為(台灣)有全民健保、也有戶口。世界上,很多國家沒有戶口,所以,(台灣)要找人相對容易。所以說,你跟誰接觸,(可以)馬上找到、馬上把他隔離起來。所以說,要滅火比美國還容易,因為美國是找不到人。」

雖然台灣這波疫情之部分重症病患的病情較為嚴重,但王智弘說,四至五成的感染者很可能都是無症狀者,因此,隔離14天後就「幾乎不具傳染力」。屆時感染鏈若斷了,疫情就可以控制下來,自然也不就不需要封城。

除了一貫的防疫方法:戴口罩、多洗手、不外出群聚外,王智弘還說,避免在門窗緊閉的密閉空間停留,也可大幅減少感染風險。因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不僅透過飛沫、也透過空氣傳染。因此,在一個密閉空間內,不管是六尺、還是六十尺的距離內,都有可能被感染。

台北餐館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措施,吃午餐的顧客之間隔著塑料屏並保持距離。 (2021年5月12日)
台北餐館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措施,吃午餐的顧客之間隔著塑料屏並保持距離。(2021年5月12日)

五月底封城?

詹長權和王智弘同聲反對台灣進行全民普篩,因為「效率不高」。他們說,至於封城,也要依據民情、居民的儲蓄率和產業結構來慎重評估。

台灣已定出「每日超過百例,連續14日」就封城的標準。也就是說,如果未來10天,每日仍有超過100個本土確診案例,北台灣可能最快就得於5月底進入封城的狀態。

台灣大學公衛教授詹長權(照片提供: 詹長權)
台灣大學公衛教授詹長權(照片提供: 詹長權)

但詹長權呼籲台灣政府動態檢討此一比照流感大流行的標準,因為此標準並不一定適用新冠疫情。他認為,新冠疫情封城的標準應取決於醫療體係是否面臨崩潰,比較精準。

他還說,就算台灣的疫情緩不下來,台灣也不一定要走上經濟代價太高的剛性封城之路。因為,台灣民眾所展現出的防疫意識和素質普遍比其他國家高。

詹長權說:「台灣不一定要剛性封城(hard lockdown),就是你看到的(中國)武漢式的(封城)。如果比較軟性封城(soft lockdown),就是說,還是維持某些必要的(活動)。例如說,上不上班這件事,可能從(人員)100%上班(減)到20%,也就是說,五天內,每天公司只(維持)有一班的人去,而且都不會交接,這樣也是可以呀!(但)怎麼做(好防疫)?就是要檢測、要戴口罩,大部分國家戴口罩,都沒有台灣(執行得)好。」

台灣民眾防疫意識高

本週末,台灣政府一宣布雙北城市進入三級警戒,未來兩週內,嚴禁室外10人、室內5人以上的非必要群聚後,多數民眾當天就已經自動自發封城和減少外出移動的表現,讓部分外媒視為全球典範。

雙北地方政府週一(5月17日)更進一步宣布,高中以下全面停課,採取遠距教學,直到5月28日。疫情指揮中心週二也跟進擴大宣布,全台各級學校同步自周三(5月19日)起全面停課。另外,無居留證的外籍人士也自周三起暫緩入境,直到6月8日。

針對確診病患的收治原則,台灣政府也做出最新的調整,決定將醫療體系保留給重症患者,以避免醫療體系崩潰或死亡率攀升。至於無症狀和輕度至中度患者,則進入類似方艙醫院的集中檢疫所或居家隔離來觀察。對此,防疫專家認為,這是對的方向,但台灣要快速調整,不要再將所有確診者都收治入院,佔據負壓隔離病床。

據疫情中心統計,截至5月18日上午9點,台灣各醫療院所總計近千床的負壓隔離病床只剩下241個空床。

封城經濟代價大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照片提供: 劉孟俊)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照片提供: 劉孟俊)

針對這波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內需短期內會受到衝擊,但影響多大,目前還很難量化。

劉孟俊說:「目前看起來,影響比較大的是國內需求。疫情的影響,你可以看到,大家都不出門消費,(或是)消費的態度變得比較保守,尤其是觀光、旅遊這方面的影響最大。換句話來講,跟內需相關有三塊:零售、批發和餐飲,應該(都)會往下修。」

劉孟俊表示,台灣經濟去年靠內需、暢旺的出口和台商返台投資三大支柱支撐,創下亮眼的2.98%年成長率。

但他警告,此波疫情若持續惡化,甚至雙北城市若進入封城的狀態,台北內湖區的科技研發中心、新北市林口區周邊的半導體等科技大廠,以及鴻海所在的土城區等地的生產線將首當其衝,因此停擺,這恐進一步打擊到台灣的出口。他說,屆時,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還能不能如預期樂觀地「坐五望六」,也就是成長5%以上,恐面臨較大的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