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慶連假短短3天就有2名外送員在送餐途中因交通意外死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促使勞動部對國內美食外送平台進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專案勞檢。當時發現,過半平台被抽檢到的外送員都屬適用《勞基法》的「僱傭」,而非資方宣稱的承攬關係。
歷經1年多,依勞動部去(2020)年底的最新統計,受到疫情肆虐、百業蕭條影響,國內美食外送員人數已從4萬5000人翻倍成長至8萬8000人。無奈的是,這些年齡普遍偏低的外送員每日為了民眾的美食饗宴在街頭奔波,自身勞動權益卻仍在飄搖。
(延伸閱讀:收入大減2成!兩大平台推「薪制」惹惱外送員 業者:滾動式調薪是常態)
傅胖達、吳伯毅穩居業界龍頭 平台少了外送員卻爆增
勞動部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主任朱金龍表示,勞動部前年底執行專案勞檢時,國內美食外送平台主要有foodpanda(熊貓)、Uber Eats、Lalamove(小蜂鳥)、Cutaway、Quicppick、有無外送、Foodomo、街口外送及戶戶送等9家。
經過1年多的市場洗牌,戶戶送已退出台灣市場,目前國內僅剩8大美食平台,但外送員總合人數不減反增;其中又以foodpanda、UberEets穩居業界兩大龍頭,且雖旗下外送員常有重疊,但整體從業人數恐還有成長空間。

美食外送行業前景看好,代表台灣社會對相關行業確實存在需求。而外送員工作時間彈性、入行門檻低、對另有正職者相對影響不大,以及可自由選擇以高工時換取高報酬的行業特性,則無疑是國內美食外送員人數短時間爆增的原因。
對外送員來說,工作時間越長、接單量越大,收入就會越高。影響所及,根據台灣勞工陣線去年底針對外送員所作的網路問卷調查,受訪者平均每周工時逾50小時者比例高達24%,另有44%的受訪者曾經單日工時逾12小時。

更令人捏把冷汗的是,常有外送員為了在有限工作時間內賺取更多接單費用,以及爭取平台提供的趟次獎金,只要一上線接單就成了拚命三郎;送餐途中為了搜尋地址邊騎車邊滑手機還是小case,更有人視超速、闖紅燈為家常便飯。
美食外送員藏劍(化名)坦承,做這份工作,他每個月的收入幾乎都可衝到8萬元以上。但大家先別急著羨慕,因為藏劍每天工作時間可是長達14到17小時,經常忙到連飯都沒辦法吃;近3個月來僅有的半天休假,也是因為機車被他操壞了,才不得不暫停接單。

外送員每天游走在過勞與高交通事故風險的邊緣,沒大事的時候就算了,畢竟以現況來說,各大美食外送平台與旗下外送員簽的幾乎都是承攬契約。然一旦意外發生,外送員乃至於家屬就會驚覺,原來有沒有勞保真的差很大!關鍵時刻光是少了職災給付,就可能導致驟失經濟支柱的外送員家庭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