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北京對台青年統戰 流變與挑戰

2017-11-04 06:50

? 人氣

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政治報告中,被外界解讀為向台灣民眾釋出善意,特別是加大對青年的統戰力道。(資料照,AP)

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政治報告中,被外界解讀為向台灣民眾釋出善意,特別是加大對青年的統戰力道。(資料照,AP)

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甫於10月落幕,在習近平政治報告中,透露此後對台政策的基調與路徑,尤其強調「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被外界解讀為向台灣民眾釋出善意,特別是加大對青年的統戰力道,不僅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更趨向「寄希望於台灣青年」,得以「融合發展」逐步達成兩岸「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青年統戰的類型

中共對台青年統戰工作行之有年,從早期對接兩岸大學間的師生交流團,到擴大對於台灣青年(簡稱台青)赴陸求學與就業等相關政策,早已屢見不鮮。然而,兩岸關係歷經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重大轉折,讓中共發覺「台灣青年認同」是對台統戰面臨的最大問題,而開始重新檢視過去對台政策的薄弱環節。因此,中共選擇跳脫以往「被動」與特定團體合作的思維,改為「主動」祭出各項優惠政策,陸續擴大台灣青年赴陸「就學、就業與創業」等三位一體模式,希望進一步重構其對於兩岸新的政治想像與身份認同。

兩岸關係發展史,2014年4月,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美聯社)
兩岸關係歷經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重大轉折,讓中共發覺「台灣青年認同」是對台統戰面臨的最大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從梳理中共對台青年統戰的政策特點,及因應兩岸客觀條件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走馬看花式的請客交流;第二,擴大就學與實習的體驗交流;第三,強調創業與融合發展的深層統戰。三種對台青年統戰類型,不僅有互動程度的區別,更隱含欲達成潛移默化的「時間觀」。以「政治社會化」途徑解釋,關鍵是要把握年輕人主觀能動性強、可塑性高等特點,盼在其生命歷程中,透過時間累積,換取青年重新認識兩岸差異,尋求改變其政治認同的可能性。

請客交流「兩岸一家親」

自胡錦濤時期以來,中共不僅側重兩岸民間交流,也開始聚焦台灣各大專院校的學生,辦理每團上百名學員、為期約10日不等的赴陸參訪活動。綜合統計,每年寒暑假已從數千名學生成長至上萬名,邀請至大陸一線城市觀光,尤以北京、上海等沿海地區為大宗,目的是加強「經濟與社會文化展示」,讓台灣學生能夠抹去「大陸等於落後」的刻板印象。交流主題多以「兩岸一家親」為號召,頌揚兩岸同文同種的「大中華文化」,同時安排大陸學生以「志願者」身份,接待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台青朋友,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塑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我群想像」。

此類青年交流活動,主要由大陸國台辦、海協會、「全國台聯」等涉台單位提供「全程落地招待」,以吸引台灣青年、學生參與活動。由於大部分台灣學生對此抱持「收費便宜」又能「出國觀光」的心態,使得此種類型的對台統戰僅停留在「請客交流」表面效果,並未讓台灣學生深刻體會兩岸之間日益加大的發展差距,也難以完全改變台青心中「你群」與「我群」的認知差異,甚至反而加深他們的台灣主體認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