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態環保成為日常 三位國小老師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一堂課

2020-11-24 18:07

? 人氣

加昌國小高仲銘也觀察到,透過環教課程,孩子們的觀察力也變得更敏銳、學習力更強,再結合學校的「行動學」,讓孩子們主動蒐集資料、記錄觀察及討論,最後集思廣益,提出解決方案;當有一定成果時,再讓孩子們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增加交流經驗,拓展視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點到面、教育深化,友善環境行動守護家園

高仲銘、林珮如與呂美惠(左至右)都是高雄校園裡的環保深耕者,長年推動環境教育,採訪過程中可感受到三位老師對於環境守護的熱情投入。(圖/謝昇佑)
高仲銘、林珮如與呂美惠(左至右)都是高雄校園裡的環保深耕者,長年推動環境教育,採訪過程中可感受到三位老師對於環境守護的熱情投入。(圖/謝昇佑)

林珮如坦言,「原以為自己對自然科有一定的專業性,但接觸到日月光環教課程之後,才發現學越多、看越多,越覺得不足,也讓自己想要再多學新的知識,甚至在教學上進行跨域融合,開啟孩子們的不同視角。」

呂美惠也提及,「每次上完課都讓我有新的觸發點,比如《國語》和《綜合活動》這兩個領域課程可以怎麼結合?或是平常消費和水足跡有什麼關係?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從日常養成友善環境的行動,而不是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夠改善環境。」

高仲銘認為,「藉由日月光的資源挹注,提供老師們充電的機會,以往可能只是單方面的灌輸知識,但透過高科大的訓練課程,我們就知道哪些部分可以用互動的學習策略,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透過實際體驗而更加關注環保問題。」

當環境教育深化到每位師生的心中,校園的一草一木都變得更加珍貴。高仲銘就分享,「在上體育課時,偶然發現鳳頭蒼鷹在校園上空盤旋,也會即時帶著孩子們認識觀察。」呂美惠也提到,「在學校籃球場旁邊的印度紫檀、黑板樹、火焰木等5棵樹,平時按照各自方式生長,但當有颱風時,卻形成了共生關係。」

高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過去承受了重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隨著高雄煉油廠遷廠以及企業對環境永續議題日益重視,讓高雄變得越來越美麗。日月光長期深耕社區、學校與在地連結,將環境教育透過點(日月光環教團隊)到線(校園種子教師),再擴及到面(全校師生),凝聚在地情感,一起守護屬於高雄人的驕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