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長出河北省一樣大的森林!中國淨增森林面積登全球之冠 「植樹造林」手段卻引發擔憂

2020-07-25 10:00

? 人氣

中國當局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推行防沙治沙和退耕還林等多個工程。(BBC中文網/Getty Images)

中國當局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推行防沙治沙和退耕還林等多個工程。(BBC中文網/Getty Images)

最新的聯合國報告顯示,在2010至2020年間,中國、澳洲和印度是全球森林面積年均淨增加最多的三個國家,而森林淨損失最多的國家為巴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份由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發佈的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了193.7萬公頃的森林,增長率為0.93%,遠遠高出其他國家。

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廣袤的西部和北部地區推行防沙治沙和退耕還林工程。官方媒體在今年4月曾報導,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

中國數十年龐大的生態治理工程有何秘訣,又有何經驗與教訓?

中國年均淨增加最多

聯合國糧農組織21日發佈了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報告完整版本。

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全球森林年均淨損失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為巴西、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尼、安哥拉、坦尚尼亞、巴拉圭、緬甸、柬埔寨、玻利維亞和莫三比克。

同一時期森林面積年均淨增加最多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澳洲、印度、智利、越南、土耳其、美國、法國、義大利和羅馬尼亞。

020年,傑西-帕拉納河保留區。衛星影像和地圖證據呈現了2019-2020年巴西朗多尼亞州亞馬遜雨林保護區的森林濫伐程度。© 2020 CNES, Airbus
2020年,傑西-帕拉納河保留區。衛星影像和地圖證據呈現了2019-2020年巴西朗多尼亞州亞馬遜雨林保護區的森林濫伐程度。© 2020 CNES, Airbus

報告稱,中國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淨增加了193.7萬公頃的森林,增長率為0.93%。代表10年間中國淨增長的森林面積總量與河北省的面積接近。

每5年發佈一次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涉及森林面積、林地管理、森林歸屬和森林使用等60多個關鍵指標。該報告的簡要版本已在今年5月發佈,但此次發佈的完整版本中,包含對近240個國家和地區森林資源情況的詳細數據和分析。

該報告顯示,全球森林面積自1990年以來持續減少。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自1990年以來,森林砍伐已經奪走全世界大約4.2億公頃的土地,主要是在非洲和南美洲。

但有個好消息是,由於部分國家減少森林砍伐、植樹造林及林地自然增長等多重因素,在過去30年間森林消失的速度已顯著放緩。

「我們需要加緊努力制止森林砍伐,以便充分發揮森林在促進可持續的糧食生產、減貧、糧食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該項目的協調人、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林業官員安西·佩卡琳寧(Anssi Pekkarinen)說道。

「綠色屏障」

中國本身擁有世界第五大的森林面積,排在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國之後。由於森林分佈不均,這五個國家的森林總面積超過了世界森林總面積的一半。

儘管看似擁有龐大的森林面積,但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20%左右。在西部和北部地區,乾旱的氣候和人為活動一直在加速荒漠化的過程。2001年一則官方報導,中國林業官員憂心忡忡地說,中國的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2460平方公里,比1950年代年均增加64%。這甚至一度讓首都北京受到威脅——強風會在每年春天將沙漠中的沙塵帶到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甚至遠至韓國和日本。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29日在臉書分享中國PM2.5的現況圖,沙塵暴肆虐導致寧夏回族自治的污染情況遠遠超過監測值,呈現黑色。(取自鄭明典臉書)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29日在臉書分享中國PM2.5的現況圖,沙塵暴肆虐導致寧夏回族自治的污染情況遠遠超過監測值,呈現黑色。(取自鄭明典臉書)

那麼,中國是如何改變這種情況,讓沙漠減少而森林增加的呢?

中國當局從20多年前開始推行防沙治沙和退耕還林等多個工程。地方政府開始植樹活動,試圖在沙漠和北方主要城市之間形成綠色緩衝區。其中,陝西、內蒙古和甘肅是該工程的核心地區。

例如,內蒙古多倫縣位於渾善達克沙地的南部邊緣。過度放牧和乾旱的自然條件讓這裏形成大片沙漠。2000年時,該縣87%面積都已經淪為沙地。中國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來此視察後說,「治沙止漠刻不容緩,綠色屏障勢在必建」。

隨後的十幾年間,當局在此種植了數百萬棵松樹,希望用草和樹將沙子固定住。據官方統計,截至2018年,多倫縣的森林覆蓋率從6.8%增長到37.9%。

多倫縣只是中國龐大治沙工程中的一個縮影。官方媒體2019年一則報導說,自1981年中國開展全民植樹活動以來,內蒙古已經在約1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種下超過17億棵樹。

中國還頒布了專門的《防沙治沙法》,對土地沙化進行預防,並鼓勵民眾退耕還林、植樹種草。根據當局的政策,退耕農戶將享有優惠政策和補償。

私人企業參與

由於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人力,有些地方決定將治沙工程外包給民營公司和合作社。

例如,在被兩片龐大沙漠包圍的甘肅省民勤縣,當地政府從2012年開始將防沙治沙項目外包出去。據中國媒體報導,截至2018年,民勤縣共有60家合作社競爭防沙治沙的合約。

由於很多地方採用大量種植梭梭樹來防範沙漠化,梭梭樹的根部可以讓據稱有高營養價值的草本植物肉蓯蓉寄生,很多民營公司開始與農民合作,通過治沙產業換取經濟回報。

此外,有些中國私營公司也開始開展公益性的植樹造林項目,「螞蟻森林」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案例。

「螞蟻森林」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集團於2016年在手機程式支付寶推出,它鼓勵用戶透過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累積積分,例如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

等用戶的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以換取一棵虛擬樹,與之匹配的是一棵在戈壁沙漠上種植的真實樹苗,用戶可以透過衛星圖像查看自己種的樹,這些成本由該公司承擔。

2019年4月,螞蟻金服公布數據稱,螞蟻森林的用戶數達到了5億人,他們共同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實樹木,種樹總面積近140萬畝(933平方公里)。

爭議

儘管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中國規模浩大的治理計劃也伴隨著爭議。《穀物中的世界:沙的故事及其如何改變文明》(The World in a Grain: The Story of Sand and How It Transformed Civilization)一書作者貝瑟(Vince Beiser)認為,許多大規模栽種的樹木與當地的氣候不符,幾年後就會死亡。一些倖存下來的植物吸收大量的地下水,導致原生的草和灌木因幹渴而死亡,從而加劇了土壤退化。

一篇中國官方媒體早年發佈的報導印證了這種擔憂。中國央視新聞稱,一支探索沙塵暴的科學考察團在民勤縣考察時發現,當地有些人追求經濟利益,違反自然規律,破壞了本來適應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生長的植被,轉而種植其它植物,「不僅沒有防風治沙的作用,而且還加劇了當地的沙漠化」。

中國並不是第一個嘗試用人造森林來修復沙化土地的國家。上世紀30年代,美國中部強烈的黑色沙塵暴在多個州肆虐。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將百萬失業工人組成植樹大軍,種植了約2.2億棵樹。

蘇聯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也在1940年代發起「自然改造大計劃」,在南部平原地區大規模種植類似防風林的森林,但部分地區高密度栽種的樹苗在短短數年內便死亡了,該計劃在史達林去世後也完全遭到廢棄。

中國治理工程另一個遭質疑之處是對當地人生活的影響。牛津大學的地理學者斯滕伯格(Troy Sternberg)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當局透過多個計劃,將農民、特別是牧民從原本生活的土地上遷移出去,但沒有提供做出評估的方法。

他表示,在內蒙古,採礦會消耗大量的水和土地,但牧民卻被告知「不能放牧山羊」,因為它們會導致土地退化。

「一切都按照同樣的說法,引用同樣的數字,通常是說荒漠化達78%到85%。從來不提農業、採礦、開發,以及缺少水資源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他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