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島公投》學者:俄恐失去歐盟夥伴

2014-03-17 17:24

? 人氣

舉世矚目的克里米亞公投於當地時間16日晚間8時(台灣時間17日凌晨2時)結束,根據投票結果,計有96.6%的選民贊成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聯邦。究竟這場公投的意義何在?是否會造成骨牌效應?以及能否以結果來論輸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風傳媒》17日特地專訪了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楊三億博士。楊三億博士畢業於波蘭華沙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領域為歐洲聯盟與安全、中東歐國家外交政策與區域整合。

風:這場公投對克島、烏克蘭、俄羅斯與對歐美的意義各為何?

楊:可以看出俄國仍偏好採取公投做法以解決俄國與周邊國家衝突,而且從歷史上來看,俄國2008年處理喬治亞共和國內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與阿布哈茲(Abkhazia)的做法也獲得效果。

從常理判斷,未來俄國也可能在其他幾個有爭議的地方,如烏克蘭的圖茲拉島(Tuzla Island)、愛沙尼亞的伊萬哥羅德(Ivangorod)、摩爾多瓦的聶斯特河東岸(Transnistria)等,採取類似的作為。

以公投、保護少數民族或宣布擺脫帝國統治為由藉口是國際政治現實,這一點在1991年前蘇聯瓦解之際經常可見,現在俄羅斯在其地緣核心處衝突升高之際再度被拿出來作為衝突手段,用心可見一斑。

風:這場公投是否會引起骨牌效應?

楊:骨牌效應可從兩方面談,一個是強權間互動效應,另一個是公投效應。

第一,此次克島公投是否可能出現其他地區公投的骨牌效應,就目前來看,烏克蘭東部的卡爾可夫(Kharkiv)、聶伯城(Dnepropetrovsk)、盧甘斯克(Lugansk)等幾個城市也出現了仿照克島公投的要求,不過從歐洲權力結構觀點來看,這些訴求暫時應該還不至於成為俄國行動選項,俄國應該還未決定是否採取分裂烏克蘭、以及與美歐全面為敵的選項。

第二,從強權互動關係來看,克島公投後美歐當採取若干回應方式,否則恐給俄國西方綏靖政策再起之印象;預判美歐可能採取初階段相對溫和的外交手段,以換取俄國較溫和的回應與回歸俄國訴求。

風:這場公投有沒有贏家?

楊:在這場烏克蘭危機賽局過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顯然是烏克蘭與克島的最佳寫照,不過就相對獲得的面向而言,俄國雖佔有克島實質統治地位,但其代價卻可能是失去與歐盟夥伴的合作關係。

歐盟各會員國在這次危機過程展現不同立場:中東歐國家要求更強硬的回應俄國,但德法則編好採取溫和方式。相對來說,美國可能為贏家,美國因這場公投,再度與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在北約體系下進行軍事合作、強化同盟關係,而西歐各國也向美國立場靠攏;中國則盡量保持低姿態、採取非到必要不表態的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