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魯軍:大陸的GDP帶著 血、毒與罪惡,未來要「吃市場經濟的苦頭」

2017-04-23 09:00

? 人氣

中國經濟學者楊魯軍認為中國經濟走「香港模式」極為危險。(陳明仁攝)

中國經濟學者楊魯軍認為中國經濟走「香港模式」極為危險。(陳明仁攝)

中國經濟學家楊魯軍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畸形難以持續,其GDP(國內生產毛額)是「帶血、毒與罪惡」,未來改變在所難免。雖然他不認同「中國經濟崩潰論」的說法,不過中國「占市場經濟便宜」那麼多年後,現在開始要「吃市場經濟的苦頭」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魯軍說,中國經濟以GDP總量而言,雖然已經在全球居老二地位,但結構非常不理想─製造業基礎差、高科技薄弱且自主性差,整體來看就是其實體經濟與大陸的大國地位不相配,反而現在大陸是走一個「香港模式」。

他分析,所謂香港模式的經濟就是以房地產、金融、轉口的港口貿易(即物流),再加上服務業撐起來的經濟體系。香港是一個城市經濟體,彈丸之地還可以這種結構支撐,但大陸是一個大國─全世界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的經濟崛起是靠房地產支撐起來的。現在大陸的經濟卻靠房地產支撐,走香港模式,「這是一個多麼危險的模式」。

香港三大困局:經濟,由於香港經濟發展大量依賴金融和房地產業,經濟結構單一,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上,造成貧富差距過大。(風傳媒製圖)
香港經濟發展大量依賴金融和房地產業,經濟結構單一,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上,造成貧富差距過大。而大陸經濟也走這個靠房地產支撐的「香港模式」,楊魯軍認為極為危險。(風傳媒製圖)

所謂的「香港模式」,楊魯軍說,例如大陸政府的財政收入有一半是靠房地產─也就是靠賣地、批地,會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是1994年朱鎔基在建立分稅制時,把從製造業收的稅7成歸於中央,但所有與房地產相關的稅都歸於地方,20幾年前沒人想到今天房地產會成為這種樣子。不過在這種制度下,地方政府就有誘因多搞房地產而不是製造業這種實體經濟;現在的總理李克強雖然多次呼籲地方政府要重視實體投資,但用處不大;幾次進行打房也難竟其功,因為這會動到權貴集團、富人、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能不賣地嗎?

這種制度一個後遺症就是地方政府負債嚴重,高達20兆人民幣;例如浙江一個縣就可負債近3000億人民幣,因為這個地方把所有的地都拿去抵押借錢出來。因此現在中國經濟的是靠這種畸形的信貸、印鈔票等方式堆出來的。

中國經濟另外一半,楊魯軍說靠的就是政府的基礎建設投資,從高鐵、公路到機場、各種園區等。這種龐大的公共投資,確定有效的推動GDP,造就經濟的繁榮,但不要忘記,未來的維修費非常大;例如有些偏鄉擁有修得比美國的高速公路還好的道路,但根本沒什麼交通量,就如當年毛澤東動用約當中國當時一年GDP的六分之一的資金修建鐵路,現在卻是荒煙漫草,這些維修是未來非常的挑戰。

中國經濟,「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3日在北京登場,經濟表現是重中之重(AP)
中國經濟表現,是北京「兩會」中的重中之重。(資料照,美聯社)

此外,對北京大幅增加軍事支出,楊魯軍也認為「相當不利」;他說,現在大陸軍費的大增造成很大的負擔,當年鄧小平時代是不造潛艇航母,海軍是「近海防禦」為主,因為我們不攻擊別人;現在全部都要造,政策變成是要有「遠洋進攻」能力,單是航母每天的維持費用就筆非常龐大的開支,但與此同時,中國還有上億的貧窮人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