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賢觀點:從月影走到陽光下─同志該往何處去?

2017-03-12 06:40

? 人氣

《藍色大門》劇照(作者提供)
《藍色大門》劇照(作者提供)

無聲歧視比暴力更可怕

早前在多倫多參與一個錄像口述史計畫,與另外二十八位身處當地的同志,分別述說三十年前的同志生活。現在北美是同志天堂,三十年前卻是雲泥之別。當年加拿大警方對同志的歧視是赤裸裸的:重演石牆事件,突擊搜查同志浴室拘捕三百人;戴上膠手套才敢接觸同志聲稱怕染愛滋病;對有色人種的同志更是肆意施以暴力,連白人同志也加入歧視行列:女同志被警察突然整個抬起,再擲到地上制伏;她們在同志遊行擺出抗警暴行標語,主辦單位的白人竟應警察要求,逼她把標語除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望三十年前的香港,我還未懂性但從前輩口中已感到那種看不見的陰霾與壓逼:高舉著家庭制度、社會道德傳統的歧視;傳媒、電視劇、電影不斷渲染對同志的刻板印象;殖民地帶來的教條與污名化;法律權利上的毫無保障;現在的職場連「不問不說」也容不下。沒有拳打腳踢,沒有粗聲指罵,但這種無聲的歧視與逼害,比流血傷害更深刻。在外國的同志尚能做自己,在華人世界的同志,只能把惡名與羞恥一起帶進衣櫃匿藏起來,不被逼瘋已屬萬幸。

這種歧視,已摧毁一整代同志。在加國,五六十開外的同志,大都充滿自信,在街上能與老伴手牽手;在香港,間有同志片上畫,在全院滿座的年青同志當中,總夾雜著幾位與氣氛格格不入,低頭靜默的長者;我所認識的中老年同志,不少都是神經兮兮如有驚弓之鳥;甚或是不能了解自己,難以面對自己,一生過著雙面人生活的可憐人。香港直到去年,才有像「晚同牽」這樣的長者互助組織成立;能出面受訪面對公眾的,來來去去卻只有兩個人。

宿命輪迴到何時

究竟黑人及同志的宿命到何時才能打破?「Moonlight」的成功之處在於跳出了兩個主題的傳統處理手法;避開黑人的幫派、仇殺,以及同志的身份問題這些套路;在小格局中緊緊圍繞著主角發展故事,加上王家衛式的強烈影像處理,適時提供無聲勝有聲的想像空間,更平添了角色關係的張力。在跳脫了傳統風格,加上大世界的時移勢易,電影終在奧斯卡成功突圍,完成了十二年前《斷背山》的未竟之志。

十五年前大放異彩的巴西電影《無主之城》萄語宣傳句語的英文翻譯是這樣的:「If you run, the beast catches you; if you stay, the beast eats you」 一句道出了貧民窟中,黑人青年在毒品和暴力的邊緣掙扎的哀歌;電影打破了隱惡揚善的慣例,成功暴露了巴西備受忽略的貧窮和治安問題,最後由朝野合作令該貧民區出現生機;導演起用的二百名當地黑人青少年,也有人打入了影視界的主流,找到自己的未來,成功地脫離了自己的宿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