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錢買機票、車票回家投票,值得嗎?他用投資角度告訴你,為何返鄉投票既經濟又實惠

2020-01-09 11:33

? 人氣

當我們放棄手中的選票,等於放棄投注最重要的政治資源給這個國家。(資料照/甘岱民攝)

當我們放棄手中的選票,等於放棄投注最重要的政治資源給這個國家。(資料照/甘岱民攝)

2020年的總統大選,就要在本週六投票。過去一年多,台灣在冷戰後世界局勢最大的動盪中,有驚無險地穩穩走了過來,但未來台灣的走向會是如何,關鍵就掌握在我們手中的選票。對於很多人來說,返鄉投票乍看之下,可能不是那麼「經濟實惠」的一件事情。畢竟要花時間通勤、排隊投票,而且又不過一千多萬分之一。然而,正是從「經濟實惠」的角度來看,有兩個理由證明無論你身在何方,都應該要返鄉投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個理由,是對於未來的投資。手中的一票,是一千多萬張選票的其中一張。然而這個概念就像是基金或儲蓄理財,每個月都投注一點點的資源,累積起來,就會是可觀的一筆資產。民主也是相同的道理。投票決定國家領導人,而國家領導人則會決定國家未來的走向。

當我們放棄手中的選票,等於放棄投注最重要的政治資源給這個國家,長期來看,不只是整體的資產將難以成長,更容易因為我們的缺席,讓少數人士把持台灣累積七八十年的民主資產;相反地,雖然我們手中的一票,和全體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沒有我們的微不足道,不可能成就為數可觀的天文數字。

第二個理由,是對於腐敗的遏止。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國家,也沒有完美的政治體制,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美洲殖民地的《聯邦論》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人人都是天使的話,就不需要政府了」。人民跟政府,是相互制衡、互相防止腐敗的共生關係。民主國家有很多制衡政府的機制,但投票是最重要的一種。投票決定的不只是國家領導人,要讓什麼人來掌握國家最主要的行政權力。

台灣此刻的體制是五權憲法,不過最主要的權力集中在行政、立法、司法。這三種權力中,司法權只能做到事後的補救,俗稱補破網,因為司法審判一向是「事情發生了」,才能啟動;立法權決定的是原則性的規範,限制政府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問題在於,立法權不可能像上帝或神一樣,在法案中把所有的事情都規定得鉅細靡遺,更何況時代會變,以前的完美率,現在不一定適用。

行政權,負責執行政策。掌握行政權的人,可以決定由誰來執行政策。漢文化的有一句成語,非常精準地呈現行政權的精髓:「知人善任」。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上,事半功倍;把不對的人放到不對的位置上,浪費國家資源。如果選對的人、讓行政權發揮良好的效用,可以節省很多司法資源;立法院也可以多花一點心思,放在最重要的立法,而不是爆料。

當人民的投票率越高,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他就越必須去在意人民的意願。如果今天他只要鞏固自己的死忠支持者,就能掌握政治權力,那麼他就沒有任何誘因去在意死忠支持者之外的聲音。目前台灣的議員選舉制度,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這種現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