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以古鑑今」 辦鴉片展反映毒品問題

2016-09-06 21:00

? 人氣

吸食鴉片的器具。(台博館提供)

吸食鴉片的器具。(台博館提供)

毒品濫用是現代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過去,嫣紅的罌粟不但是天然麻醉藥,從中提煉的鴉片,讓許許多多的台灣人就此上癮,無法自拔,也左右近半世紀的經濟脈動。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近期開設鴉片相關展覽並舉辦講座,讓人能藉過去的「鴉片」,反思現在的毒品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鴉片,是將罌粟未成熟的種子莢割開後,將滲出的白色乳汁乾燥凝固而成,其中含有嗎啡成分,在醫學上是良好的麻醉劑、止痛劑、鎮定劑,但這樣的藥物長期使用,卻會讓人產生依賴、幻覺甚至死亡。只要使用過量、不當,鴉片就從藥品轉變為毒品。

南門工場 曾是台灣僅存的鴉片加工廠

1899年創立的南門工場,就是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前身,南門工場不僅是台灣唯一官營的樟腦加工廠,更曾是接替台灣總督府製藥所後,台灣僅存的鴉片加工廠。而在園區內的小白宮,則是目前現存唯一的鴉片原料倉庫。整個園區內能完整見證台灣鴉片專賣的興衰史,也能看到當時的台灣人與鴉片之間的關係。

時間回到1897年,當時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頒布舉世聞名的「台灣鴉片令」,希望能用專賣制度管制吸食鴉片人數,達成漸漸禁止鴉片的目的,但卻沒有積極輔導勒戒。

在決定實施專賣後,台灣總督府先由官方先徵收民間私有鴉片,而後開始設置製造鴉片的工場,稱為「製藥所」,專門負責鴉片的官產官營。在1904年時,鴉片工場由原先小南門外的製藥所轉移到南門工場內,於是該地就成為了當時製造樟腦、鴉片兩大專賣品的重鎮。

蔣渭水促請國際聯盟來台調查 才開始輔導戒癮

在當時,鴉片讓許多台灣人委靡不振,但台灣總督府實施的專賣制度似乎沒有多大的戒除成效,直到1930年,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民眾黨,促請國際聯盟前來台灣調查後,才開始積極的輔導戒癮措施,並在杜聰明博士研究出的鴉片戒斷方式下逐漸改善。而1945年國民政府治台後,由於鴉片及鴉片專賣因有違國家一貫政策,由中央明令禁止,並廢除專賣。

台博館將此次展覽定位為「帝國主義的麻醉劑」,代表鴉片麻醉台灣人心靈,此名稱是出自蔣渭水當時反對御用的總督府評議會的演講題目。本次活動將於9月17日舉辦講座,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主講,向民眾介紹鴉片的歷史背景、扭曲的文化、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反毒運動,也希望從毒品的歷史提醒民眾「健康」、「反毒」的重要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