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讓櫃子越來越深—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

2019-06-21 12:40

? 人氣

北京同志中心負責人辛穎。

北京同志中心負責人辛穎。

台灣立法院近日通過《同性婚姻專法》,邁出同婚平權的第一步,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或地區。反觀文化背景與台灣相似的中國大陸,性少數群體面臨的生存空間則越發狹窄。本台記者韓潔透過還原性少數人士所遭遇的各種問題,瞭解中國LGBT群體目前的生存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性少數群體(簡稱LGBT),涵蓋男女同性戀丶雙性戀丶跨性別者),在中國社會中是長期被忽視和歧視的一個群體。

1979年至1997年期間,同性戀甚至在中國被定義為一種犯罪。中國在1997年3月修訂刑法,刪除被用於懲處同性性行為的「流氓罪」和「雞姦罪」,實施同性戀的非刑事化,並在2001年將同性戀去病化,即在醫學教科書中,同性戀不再被視為是心理疾病。

在反偏見教育並不普及的情況下,中國社會對性少數人群的不解和排斥依然普遍。

《人民日報》以一套名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教材,重申官方不歧視同性戀的立場。(取自微博)
《人民日報》以一套名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教材,重申官方不歧視同性戀的立場。(取自微博)

除罪化、去病化,同性戀群體的生活怎麼樣?

在上海藝術行業從業的韓先生是男同性戀者。他因個人原因,不願透露全名。

他告訴記者,因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自我認同的問題。

「我覺得可能我知道得早,所以就掩蓋的比較好,深受『有毒的陽剛特質』(toxic masculinity)所害。尤其是我老家東北這樣一個非常崇拜『陽剛』的地方。掩蓋自己的同時也討厭自己。」

因個人原因拒絕透露姓名的一名中國高中生表示,他在被同學發現是同性戀者後受到欺凌。

「有一次一個同班同學看到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有關LGBT平權的文章,就問我是不是『基佬』(中國用於形容男同性戀的詞)。我說:『是又怎麼樣?』,他就回覆:『真惡心』,然後把我拉黑了。之後我因為身體原因請假,有人就跟我說,剛才提到的同學曝光我是同性戀的事,說我請假是染了性病。」

傳統家庭壓力下「形婚」惹爭議

除了要面對認同缺失和他人不理解的目光外,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中,長輩希望傳宗接代的願望對同性戀群體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來源。為此迫於選擇形式婚姻的同志也不在少數。

英國廣播電台(BBC)2017年的一篇報導曾表示,在中國,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組成的夫婦約有4000萬人。涉及欺騙,甚至性傳播疾病的「形婚」加深了社會對同性戀,乃至LGBT群體的負面印象。

女權人士、北京同志中心負責人辛穎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外界不應該將性病愛滋病與同性戀划上等號,把責任完全歸咎在同志人群上。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其實很多人是想象不到男同性戀會和異性戀結婚,尤其是在大眾普遍認為每個人都是異性戀的情況下。愛滋病也確實讓人更恐同,但事實上異性戀感染愛滋病的比例也是很高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