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迴路電車」設計競賽 MIT奪首獎

2016-05-16 21:40

? 人氣

12日,美國新創公司超迴路電車1號(Hyperloop One)才展現了他們在內華達州的測試成果,15日從「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手上接下設計大獎的麻省理工超迴路電車團隊(MIT Hyperloop Team)也順勢發表了他們最新的「豆莢艙」模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擁有30人的麻省理工團隊於2016年1月時,在馬斯克和他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舉辦的超迴路電車大賽上勇奪設計大獎,在那之後團隊的專案經理約翰・梅奧(John Mayo)有感而發說:「感覺全世界都在注意我們的下一步」,他們果然不負眾望,最新釋出的原型再次奪得眾人目光。

「狂人」發明成真

這一切都要從這位發明「狂人」馬斯克說起。

2013年,當他談起加州高鐵項目時,便失望地表示是「所費不貲,卻速度慢」的一項計畫,因此依照他過往豐富的發明經驗,不出所料,他在同年提出一紙理論白皮書(White Paper),計畫中闡述他希望這項新型交通方式,只要35分鐘就能從舊金山到洛杉磯,最高時速更預期要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目前台灣高鐵速度的4倍,造價估計花上75億美元。

雖然在當時,眾多運輸工程師對這樣新穎工程的預算提出質疑,也因未知的風險採觀望和批評的態度,但人如其稱號的馬斯克緊接著將這點子下放給其他工作團隊,更舉行相關比賽,麻省理工團隊就是在此時得到關注。

在美國PBS《新聞時刻》(PBS News Hour)的訪談中,專案經理約翰也提到:「他總是能發想出一些讓社會興奮、驚奇的點子,但所有需要的相關科技都在那裡了,我們就只缺資金,和一些能夠吸引人的目光,而馬斯克就是這位推手。」

尚無考慮載客問題

目前麻省理工發表的原型還不足以容納任何乘客,團隊隊長菲力普(Philippe Kirschen)向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透露,他們尚未思考如何安排乘客座位這個「複雜」的問題,但在這個階段,這不是他們需要擔心的問題。這個原型預計將在2016年夏天,測試於加州「還沒開始蓋」、預計長度為1.6公里的軌道。

此次發表的列車模型著重於它的漂浮能力、煞車和調節裝置,專案經理約翰也提到,他們認為,外觀設計如何「並不會讓超迴路電車變得更好」,而為了打造此次的原型,他們投入了約合台幣480萬元的資金挹注這個約243公分長、重達249的「豆莢艙」裡,預計能達到時速約370公里。

同時,12日發表測試成果的新創公司超迴路電車1號,也對此次麻省理工的模型展示表達關切。他們目前研發的列車系統,成功在1.1秒內跑出時速187公里的成績,希望能在2020年上線載客。

歡迎來到「2分鐘的嘔吐城市」

不過,自打造超迴路電車這個想法問世以來,批評聲浪不斷,多半是質疑它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預算問題,PBS《新聞時刻》的數位科學製作人奈肯(Nsikan Akpan)在他於13日發表的〈我們的身體真的能承受超迴路電車嗎?〉(Can Our Bodies Handle the Hyperloop?)提到:

「通常加速會受到G力和地心引力影響,當你站在牆邊時,你感受到的就是1G,而飛機起降時,你會感受到額外的0.1到0.3G,但像超迴路電車這樣超高速的行駛列車,極有可能在每次加速之間帶給人體長達2分鐘的不舒服體驗」,「這樣的裝置不能帶你到多遠,只會帶你到長達2分鐘的嘔吐城市」。

當初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在超迴路電車1號和麻省理工團隊的發表後,也許能讓眾多不看好的人,在有實際例子的參考之下,重新思考反超迴路電車的可行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韓亞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