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間諜法》+《保守國家秘密法》五月上路=兩岸交流風險大增

2024-05-18 09:40

? 人氣

2023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帶一路」論壇開幕式,一名士兵在天安門廣場正在站崗。(美聯社)

2023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帶一路」論壇開幕式,一名士兵在天安門廣場正在站崗。(美聯社)

自認為是「天然獨」的台灣學生張同學(化名)抱著「去看看」的心態,跟著俗稱「統戰團」的兩岸交流團,在去年暑假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我自己立場上面當然是跟中共相左……如果我今天沒有跟著這個團出去,我有沒有機會再去?我自己可能就不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了跟團的「庇護」,張同學得以在較無後顧之憂的情境下接觸並認識中國,例如拜會行政機關首長,參訪「985、211」頂尖學府,遊覽「大江大海」和山河風光,「而且團費滿便宜的」。

這樣的交流行程全由主辦方主導,官方色彩濃厚,參與者少有機會與當地人深入對話,但對台灣年輕學子來說卻也大開眼界。張同學說,參訪期間他常注意「拿捏分寸」,「會觀察,但是不會主動去poke(戳)」。

張同學造訪中國之際,正值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上路不久;幾個月後,新版《保守國家秘密法》也在今年5月開始實施。張同學告訴DW,他當時搭乘中國國際航空的班機,機上就曾播放黨政宣傳片,5分多鐘的影片強調「保密」重要性,「回過頭來看,其實可以看出他們黨政很早就在佈局……現在這個保守國家秘密的事情」。

事實上,「保密」在中國過去數十年來的政策都不是新鮮事。不過,在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下,中國逐漸收緊對內、對外的資訊把控、強化「國家安全」觀念與執法力道,掀起西方外資憂慮,也觸發台灣政府對民眾示警。

中國1988年即推出「保密法」,至今已二度修法。今年5月正式實施新法前夕,台灣陸委會建議台灣人民審慎思考去中國的必要性,並點出4大風險範圍,包含赴中國採訪、從事學術研究、蒐集經商投資資訊,以及跟當地人談話;這些行為涉及的資訊採集內容是否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是否屬於「國家秘密」,都由中國政府說了算。

陸委會指出,近年頻傳台灣人前往中國遭到「羅織罪名」並剝奪自由的案例。如今中國制定、增修一系列涉及「國家安全」與「保密防諜」的法律,且這些國安工作都要「服從黨的領導」,讓法律解釋空間具高度不確定性,也導致一般人觸法風險大增。

台灣人「受牽連」風險蔓延

中國「保密法」列出了7類「國家秘密」領域,包含「國家事務重大決策」、「國防建設與武裝力量活動」、「外交和外事活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秘密事項;具體而言,這些範圍內的什麼資訊構成「秘密」,另交由相關單位訂定,法律內並未詳述。

此外,附則內另納入「工作秘密」,要求當政府機關或黨政單位取得「不屬於國家秘密但洩露後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的事項」,應「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