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CP值,半導體業愈來愈要求「時間性能」:為資訊時代打造基礎建設

2024-05-06 10:40

? 人氣

半導體業愈來愈要求「時間性能」(圖/Pixabay)

半導體業愈來愈要求「時間性能」(圖/Pixabay)

性價比與時間性能

我們經常會聽到「性價比高」這樣的用語。在半導體事業中,性價比也是最受重視的指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最近似乎認為「時間性能」也很重要。其原因有二。

一是,社會從資本密集型轉變成知識密集型。

日本在戰後復興中是以工業立國為目標,然後因半導體技術而改以電子立國為目標。工業社會(Society3.0)與資訊社會(Society4.0)是資本密集型社會,大就是好,所以會獎勵規格化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可是隨著對環境負荷的增大,成長的界限也很明確地會走到盡頭。

日本的高齡少子化正急速發展中。我們所嚮往的新社會是「以人為主的社會(Society5.0)」。也就是說,是大家一起貢獻出智慧的社會。

智慧會產生出價值的社會亦即知價社會,是一個活用個體的社會。訂立能永續成長的戰略,以總活躍社會為目標,就是日本的新戰略。

要做到這點,數位創新是驅動力。

因為新冠疫情感染偶然地擴大,於是加速了數位創新。數位創新從建設平台開始。此時,速度就決定了勝負。

資本密集型社會中材料是資源,而物品是價值。也就是說,從材料製作成零件,然後完成產品。其中要加入服務、設計、市場戰略等智慧,並進行社會實裝。半導體是零件。零件一定要便宜。

另一方面,知識密集型社會中數據資料是資源而智慧是價值。也就是說,用AI來分析透過IoT以及5G所收集到的數據資料,然後完成服務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會加入半導體的力量並進行社會實裝。

也就是說,製造價值的主客逆轉了,半導體的任務是轉換成更高的價值。半導體事業也必須從以往的零件事業蛻變為社會實裝事業,所以必須要有嶄新的戰略。

重視時間性能的另一個原因是,半導體從產業的糧食成了社會的基礎建設。

在資本密集型社會中,運送資源也就是材料的道路、港灣、鐵路、機場是社會基礎設施。但是在知識密集型社會中,數據資料是資源,社會基礎設施是資訊網路。而支援資訊網路的則是半導體。

做為零件的半導體事業重視性價比。電視、PC、手機這類民生用品每隔幾年就須要買新的,所以若是之後推出了性價比高的設備,消費者就會買新的。也就是說,性價比很重要。

可是通訊機器或是機器人等工業品,要十年才會買新的,所以之後即便推出了性價比高的裝備,經營者也不會買新的。結果先推出市場的裝備就會被廣泛使用。

就像這樣,在Society5.0時代的半導體事業中,時間效能就變得很重要。亦即「時間就是金錢」。時間由開發效率來決定,而效能則由電效率決定。

延伸閱讀:晶片變小會有漏電問題,台積電如何克服?用水管的比喻,帶你看懂電晶體微縮技術

「後5G(Post 5G)」時代所要求的半導體

在5G中,為了能應對多樣化的服務以及使用情況,要求基地台要靈活化。也就是說,必須要透過在通用處理器將功能虛擬化或分段化,才能靈活地構築網路。

另一方面,5G之後,電波難以飛出,覆蓋範圍變小,所以要求基地台小型化。也就是說,要能用便宜的費用將許多基地台設置在都會中,就一定要縮小電力、容積和重量。通訊事業經營者的目標就是「5瓦特、5公升、5公斤」。

在小型基地台中,不會使用到大量的電力,所以不得不降低處理器的效能。為了補足不夠的效能,就需要電效率較高的硬體加速器。將搭載FPGA或ASIC的網路卡裝到處理器上,運算量大的定型化處理則交給電腦硬體。

就像這樣,即便從5G起就引進通用處理器(實際上,在4G以前是使用利用ASIC的專用硬體),決定效能與成本的關鍵還是在FPGA以及ASIC上。

我們試算了一下,在通用處理器上,將FPGA以及ASIC當作加速器來裝備時,會須要追加多少的費用、電力、容積以及量。算出來的結果統整成了表5-1。只要改變設想的條件,數值也會改變,但還是能進行相對的比較。

表5-1:5G基地台電腦硬體的時間效能(圖/時報出版)
表5-1:5G基地台電腦硬體的時間效能(圖/時報出版)

在電力制約下,將引出的效能用處理器、FPGA以及ASIC來進行比較,結果會是1/50:1/30:1/6,大約是1:2:8。要引出效能,ASIC是極為有效的。CPU以及FPGA的電效率很糟的原因是,需要相當多用於能夠設計程式的電路。為了讓之前的軟體也能派上用場,過往的陳年汙垢就會堆積在電路上。

可是少量生產的ASIC有個讓人擔心之處,就是成本高。自7nm以後,單是光罩的價錢就要花費十億日幣。然而若生產十萬個,價錢就會變成是處理器價錢的1/10。也就是說,處理器的利潤率就是這麼高。

近年,世界的潮流發生了改變,變成不用通用晶片而是開發出專用晶片(ASIC),其改變的原因就在於要削減電力與成本。也就是說,因為性價比高,製造ASIC的效能比較好,而且也能降低成本。

以前通訊機器製造商也很積極地在開發ASIC。1990年代時,電晶體數曾達到十萬個左右,所以在幾個月內就開發出了ASIC。可是現今,電晶體數都增加到了十億個,單只是設計就要耗時超過一年。

也就是說,集積度提高了,卻不能接受要花在設計.驗證上的時間,這就是ASIC的問題。再加上,日本持續在喪失ASIC的設計能力也成了一大問題。由於半導體產業的夕陽化而導致人才流失是很大的一個打擊。

通訊是基礎設施事業,所以事業的持續性是最重要的。擁有頻率分配的既得權益,能穩定發展業務的通訊業者,會訂好規格,讓多個供應商一同競爭。供應商在嚴峻的國際競爭中,只有少數大型廠商在M&A最後生存了下來。可是最近的潮流是為了保障經濟安全而要確保供應鏈,所以我們得要重新審視這樣的產業結構。

供應商的競爭可以說是自決定好規格後到投入市場為止,以交貨期長短來決定的。因為在通訊機器事業中,最初發售裝置的公司會占較多市占率。

時間效能在AI中也很重要。因為AI的技術進步很快,幾年前的AI已經沒人在用了。

運用電腦

我曾從通訊業者的人那裡聽到如下的說法。「雖也有商業習慣上的不同,但中國的製造商僅用了兩個月就設計出FPGA,與之相對,日本的製造商則是花了超過六個月的時間。於是我們去觀察了為什麼中國可以在兩個月就設計出來,結果發現是他們採用了人海戰術。」

日本應該採取的戰術並非人海戰術,而是充分利用電腦不透過人,也就是「No human in the loop」。

RaaS是追求時間效能,以研究開發出開發效率十倍且能量轉換效率十倍為目標。

以開發效率十倍為目標,研究開發敏捷式設計系統平台(表5-1的敏捷式3D-FPGA以及敏捷式3D-ASIC),並透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展開RISC-V等開放式架構。因為是人不介入其中,完全利用電腦的全自動設計.驗證,所以消除了發生失誤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要以能量轉換效率十倍為目標,來研究開發3D集積技術,透過與TSMC的合作,活用尖端CMOS。藉由堆疊晶片在同一封裝內集積,就可以大幅縮短數據資料的移動距離,大為改善能量轉換效率。

這個戰略與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的計畫「電子復興計畫」 (Electronic Resurgence Initiative: ERI)有很多共通點。不同的是,日本擅長的點在於3D集積與組合。也就是說,日本可透過EDA×3D集積來開創出敏捷式設計系統平台。

日本的通訊業者將晶片設計外包給高通(美)、聯發科技(臺)、博通(美)以及海思半導體(中)。我們的目標就是,即便不仰賴國外的晶片設計公司,晶片使用者也能利用電腦來進行尖端晶片的設計。

作者介紹:黑田忠廣

1959年三重縣出生。東京大學畢業。歷任東之研究員、慶應義塾學教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acKay Professor。現為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擔任研究中心d.lab長以及技術研究組合Raas理事長。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以及電子情報通信學會會士。在有晶片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稱的國際研討會ISSCC中,被選為60年間發表最多論文的十名研究者之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