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節食減肥卻屢屢失敗,該怎麼辦?不妨試試這個方法: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2019-02-23 09:00

? 人氣

為什麼想吃就吃反而會「瘦」

很多人把「想吃就吃」這四個字視為洪水猛獸。你或許會覺得,如果我放開了吃,不控制自己,我就會吃下好多好多東西,最後變成一個大胖子。很多人把「想吃就吃」定義​​為放縱,想吃就吃在一些人心理意味著「大吃特吃」,這令很多人會靠吃緩解負面情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心情不好了,就做點放縱的事,「壞」的事,來發洩一下吧。於是我們吞下一隻炸雞,兩桶薯片,三盒冰淇淋。吃完之後,我們又陷入自我厭惡的惡性循環,覺得自己真沒意志力,是不是永遠都瘦不下來了。下一次,一切又重演。

在減肥路上最大的難關,是我們總是忽略身體的聲音。

下一次吃撐的時候,你或許可以先別忙著「批判」自己,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胃部的飽脹感,感受吃撐的「難受」與「痛苦」。看不懂?再具體一點,在吃掉兩桶薯片後,你可以試著好好感受薯片的油膩,體會咸鹽粒對舌頭和口腔黏膜的無情摧殘。記住吃撐的痛苦,而不是去批判自己。讓自己好好體會到吃撐之後身體的難受(可以試著用筆記錄下來),試著形成「吃東西過量-感到不舒服」這樣的聯結,或許幾次之後,你就不會吃多了。

上文中提到,進食是由大腦控制的。所以,我們的本能其實會告訴我們:餓了就吃,吃飽了就停。這是人類作為生命體的「出廠設置」。而導致我們變胖的關鍵在於,我們總是會無視「飽了」的感受,一直放不下筷子,直到吃撐為止。當把主動權還給我們的身體,你會發現,其實你吃的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

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但最重要的是,要去體驗自己身體的感受。(圖片由簡單心理提供)
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但最重要的是,要去體驗自己身體的感受。(圖片由簡單心理提供)

舉一個或許有些不恰當的例子。你難道會控制自己的呼吸嗎?你難道每天是根據自己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來調整呼吸速率和深度的嗎?你沒有計算過,因為如果靠計算來呼吸,可能10分鐘之內就死掉了。那你為什麼沒有死掉呢?因為你的身體本能在幫你管理呼吸。

吃飯這件事也是一樣,我們的意識並不擅長處理內環境事務。所以,最好盡可能把它交還給人體精細的系統。

你要的真的是「瘦」嗎?

最後,我們來說說到底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減肥成功」了。我們是非常反對那些大熱的減肥和健身口號的。例如,「要就瘦,要就死」,或者「不控制體重何以談人生」。這些口號背後隱藏了把個體價值與外貌捆綁在一起的危險觀點,彷彿瘦了就是人生贏家,一旦發胖就瞬間變成一個魯蛇。

在美國,中產階級願意用健身和沙拉將自己與只能選擇油炸食品的體力勞動者區分開,電視熒幕上的演員和模特也大都是消瘦的體態。這些推動著現代社會人不停追求著「瘦」,認為瘦象徵著克制,象徵著更高級的生活方式。於是,「沒那麼瘦」就被打上「不時尚」,「不夠美」,「不負責」,「不健康」的標籤(實際上每天嚷嚷著要減肥的人,BMI指數都在標準範圍內)。

研究顯示,與進食障礙相關的核心信念都與「情緒壓抑」和「害怕失去控制」有關。人們在心底深處堅信著,變瘦會讓自己有價值,變瘦會讓自己值得被愛。於是,人們從而堅信必須壓抑自己“去吃”的情緒和衝動。人不需要靠「變瘦」獲得價值。所以,不要隨便judge別人,更不要過於苛責自己。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有沒有明白唯一有效減肥方法的真諦。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把食量的主動權還給身體。

請不要再把「吃」視作是禁忌之事。消極、羞恥感和憎惡很少能刺激人們做出長期而巨大的改變,尤其是與自己的身體有關時。所以,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吃不胖」的人,只是把自己擺在了食物之上而已。他們不做讓身體不適的事,餓了就吃,飽了就停。他們並不是靠「強大的意志力」來告訴自己「少吃點」的,他們只是吃飽了就放下筷子。

「意志力」本身在心理學裡就是一個詛咒,把一切歸結為意志力是錯誤且有害的。事實本身比所謂的意志力要復雜、微妙得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如何變成一個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 | 非正常減肥指南)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