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丈夫要當男人女人,她都一樣愛!史上第一位變性人,背後推力是妻子支持

2016-02-05 11:09

? 人氣

金獎影帝艾迪瑞德曼在《丹麥女孩》扮女裝,短短幾分鐘的預告片就吊足全球觀眾的胃口,他抹紅唇、戴假髮,嫵媚眼神充滿十足女人味,飾演在妻子鼓勵下接受變性手術的畫家,精湛詮釋跨性別者內心的煎熬與蛻變,讓眾人都大喊「放過李奧納多」;另一方面,鼓勵丈夫以女人的身分生活,且仍然彼此相愛,什麼樣的婚姻能夠承受這樣的轉變?始終支持丈夫變性的妻子,她的心路歷程更是引人入勝。

事實上,《丹麥女孩》真有其事,艾迪瑞德曼飾演的主角埃恩納·韋格納(Einar Wegener)在 1930 年躺上手術台,從此卸下男性身份,成為心目中完整的女人,她在術後改名為莉莉·艾爾伯(Lili Elbe),是全世界第一位變性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性別重置是高風險的浩大工程,雖然醫學進步飛快,但 2016 年的今日人類仍然無法成功把子宮移植到生理男性體內。雖然莉莉接受手術後只活了 14 個月,就因器官排斥而去世,但她的出現正式宣告人類跨越生理男女界線的可能。

她做的事,沒有先例可循

史上第一個有記錄的變性者莉莉·艾爾伯(Lili Elbe),變性前名叫埃恩納·韋格納(Einar Wegener),出生於 1882 年的埃恩納是丹麥風景畫家,和同為畫家的妻子葛蕾塔·哥特利布(Gerda Gottlieb)在藝壇小有名氣。看似一帆風順的生活,卻在幾次穿上女裝、充當妻子的模特兒後起了巨變。易服遊戲點燃了埃恩納的某種內在欲望,他慢慢愛上女裝打扮,還越來越渴望成為真正的女人。

danishgirl5.jpg
扮女裝的埃恩納在葛蕾塔筆下柔美嬌媚。(圖/維基百科

1912 年夫婦倆搬到風氣開放的巴黎,女裝埃恩納漸漸走出畫室,假託成自己的妹妹「莉莉」,和葛蕾塔以妯娌身份活躍於公眾場所。這樣還不夠,莉莉一心希望能「成為真正女人」,1930 年她聽聞醫學已經有把握改變性別,便義無反顧前往德國接受手術,4次手術陸續除去男性生殖器、植入卵巢等。此時莉莉更成功爭取到新的護照,正式擁有莉莉・艾爾伯的身份。但是,因為當時同性不能結婚(丹麥法律直到1989年才承認同性婚姻),莉莉在法律上也不再是埃恩納,於是倆人和平離婚。拿到新身份的莉莉還勇敢移植子宮,想一償為人母的心願,可惜技術終究不夠成熟,身體產生了嚴重排斥反應,1931 年,莉莉就撒手人寰。

danishgirl2.jpg
變性手術後,莉莉只活了14個月。(圖/維基百科

不只是「變性人的妻子」——有她,才有莉莉

我們無從得知身為妻子的葛蕾塔內心有過什麼掙扎,但可以確定26年的婚姻中她一直是莉莉的精神支柱,莉莉的手術費用幾乎都是她支付的。莉莉的死大大影響了她,從她另嫁給義大利軍官波塔(Porta)後,畫作署名仍保留埃恩納的姓(Gerda Wegener Porta)就可看出她的感懷。她的第二段婚姻只維持五年,積蓄被波塔揮霍完以後,葛蕾塔離婚回到丹麥,此時她擅長的繪畫風格已經不再流行,只能靠販售手繪明信片維生,1940年過世時身無分文。

gerda1.png
右:葛蕾塔·哥特利布。左為艾西莉亞維坎德劇中扮相。(圖右/維基百科、圖左/丹麥女孩預告。風傳媒後製)

但是世人該記住的葛蕾塔,絕對不是第一位變性人的妻子而已。葛蕾塔的畫作主角多是線條豐美、妝彩豔麗的時髦女性,以愜意而充滿情慾的姿態呈現,在男性一手掌控藝術視角的年代,葛蕾塔創造了獨特的「女性凝視」,畫下女人眼中的美女、女人渴求的情慾,甚至是女人和女人的性。莉莉曝光後,畫作更引發激情想像:她們是不是女同志?她描繪的是不是她與莉莉的情愛遊戲?

無論如何,葛蕾塔都是打破性別與愛情疆界、展露女性情慾流動的開路先鋒,她和莉莉都身體力行,活出精彩的反叛。歷史學者安德婭卡柏(Andrea Rygg Karberg)說,「我喜歡叫葛蕾塔『1920年代的女神卡卡』。」卡柏近日也在丹麥策劃了葛蕾塔的畫展,展出到2016年5月為止。

如果當初埃恩納娶的是尋常女孩,就不可能發掘出內心的莉莉,遑論連串的跨性冒險。《丹麥女孩》作者埃博雪夫(David Ebershoff)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莉莉的存在,葛蕾塔也不可能有豐富的情慾跨界元素,達成她在畫壇獨樹一格的成就。也許可以這麼說,《丹麥女孩》不是一個人變性的故事,而是莉莉與葛蕾塔這兩位丹麥女性,幫助對方解放自己、互相成就彼此夢想的愛情故事。

"You made me possible."「我能存在都是因為妳。」——《丹麥女孩》

天生如此?從莉莉看多元性別

外人看跨性別族群(transgender),往往停留於視覺和認知上的強烈衝擊,很少能貼近他們的內心世界。莉莉過世後,自傳書信被朋友集結出版,近年陸續被改編成小說和同名電影,讓大眾有機會感受她的勇氣。從莉莉身上可以發現,她並不是一生出來就認為自己是女人,更像是內心另一個人格甦醒、慢慢成長,透過艱辛的反覆拉扯,最後由內而外都成為女性。

danishgirl.jpg
莉莉·艾爾伯直到婚後才慢慢開啟了身為女性的自覺。(圖/丹麥女孩粉專

事實上,性別認同就像種族、國家等各種認同,有些人很小就有強烈感受,另一些人卻是從生活中慢慢摸索出來。「靈魂裝錯身體」大概是最常用來形容跨性別者的話,但也不免把忽略了他們的多元性。跨性別其實有很多類型,有單純喜歡扮成異性的「異裝者」、不希望被歸類成某一性別的「泛性別者」,有的人則是心理認同某一性別,但並不想改變身體。

danishgirl8.png
不動手術,永遠也沒資格當女人⋯⋯。(圖/丹麥女孩預告

此外,裝錯身體的譬喻還隱含了治療意味,彷彿只要動個手術就不會再有跨性別者。牽涉到法律問題時,包含台灣的許多國家還是以性別重置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SRS)當成必要條件,跨性別者想獲得法律保障,需要熬過長期精神鑑定、高風險手術以及施打荷爾蒙等漫長的身心煎熬,否則就永遠被制度排除在外。

你的認可,比什麼都珍貴

danishgirl1.jpg
莉莉:「我相信,我是個女人。」葛蕾塔:「我也相信。」——《丹麥女孩》(圖/丹麥女孩粉專

缺乏法律保障,多元性別教育也還不夠普及的情況下,今日的跨性別者還是很難見容於社會,但除了這些,他們最渴望、也最難獲得的,恐怕還是至親至愛的支持。

《丹麥女孩》呈現出史上第一位變性人追尋自我的過程外,更點出了親友面臨的糾結難題,深愛丈夫的葛蕾塔眼看莉莉一面成長、一面痛苦掙扎,雖然驚恐,最終還是放下佔有欲成全了莉莉。她的無私包容顛覆了常人認知中的愛情形式,也提醒著人們,不要因為外在轉變就忽略了愛的本意。

danishgirlform3.png
(圖/風傳媒製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