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專文:發現一個奢華而孤獨的創作靈魂

2015-08-28 05:50

? 人氣

4

菱舲確切的逝亡之日是2003年3月18日,形單影隻無子女,後事由弟妹料理。小妹菁菁幫她整理遺物時,發現她留下不少遺稿,其中一篇「我」僅約三百字,寫於去世之前三個月;遺言「在紐約近33年東山再起發表詩文的1987年前後,曾寫下並發表了許多篇章」;其最後一句讓人最感悲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忽然發現生命已在餘燼之中,逐漸熄滅之際,我最後的盼望是︰我多情知音的讀者和評論者,能予我「抒情散文家詩人」的肯定!」

張菱舲在九歌出版的作品。
張菱舲在九歌出版的作品。

張菁菁將菱舲部分遺稿整理出來。〈外太空的狩獵〉、〈自化〉、〈意象〉三篇較長,合為《外太空的狩獵》一書,交由聯合文學於2006年9月出版。專研台灣近代散文的張瑞芬教授,特為該書撰寫推薦序言〈狩獵月光──張菱舲和她的詩情散文〉,認為這三篇作品「是長篇詩情散文,卻兼而有小說的趣味、迷宮的布局。」並推崇張菱舲的散文「揉合現代詩的超現實感,迴旋曲般的音樂性,將文字的彈性、密度發揮到極致,出入於音樂、舞蹈等不同藝術間,以優美的詩文對余光中六○年代的現代散文做出承接,也成就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詩情散文』體。」

5

另外較短的67篇,分為「泉音」、「點睛」、「夜泫」、「星宴」四輯,合為《朔望》一書。從目錄前的獻辭(謹以此書獻給父親張鐵君教授、母親孫以白女士、天文學家Dr. Carl Sagon並獻予弟弟妹妹們及作曲家Philip Glass)看來,應是菱舲生前親自編定,不知為何並未付梓出版。菁菁將這批遺稿交給九歌發行人蔡文甫先生,《朔望》才得以於2007年完整面世。除了首篇〈雲行於「七四七」弦上〉是1971年抵美初期所作,其餘66篇皆是她遺言所稱「東山再起」的1987年後發表於台、港、美國各報刊雜誌的零星短文;僅〈螺絲轉彎〉係較長的散文體小說,1991年2月《聯合文學》76期以「重出江湖」予以推介。菱舲似頗看重這篇,收於全書最後做為「壓卷」。這些作品,文字延續其早期的詩意炫麗,敘述則一再呼應她所崇拜的美國現代作曲家Philip Glass的「重複與變奏」風格及天文學家Carl Sagon對外太空的神祕探索,讓我們不斷的看到一個孤獨心靈於層層幻夢中自我演繹,穿梭轉換,追索生命困惑並叩問宇宙奧祕;其意境顯影比早期作品更為虛幻迷離。

菱舲的父母弟妹,後來也都移民美國。她這些後期散文,對父母弟妹之情頗多著墨,如〈獻給九十歲的父親〉、〈爸爸的旅程〉、〈今晚媽媽不會回家〉等。對曾經居住21年的台北也有不少回憶,如〈從「幻想」到「煎餅」〉、〈戴花的年代〉、〈幸福的一代〉、〈我曾是建中的女學生〉等。不少篇章則書寫在美重逢或新識的文友或藝術家,如夏志清、馬白水、秦松、韓湘寧、丁雄泉等。但寫得最多的是她的心靈不斷穿越的音樂、繪畫、舞蹈、閱讀:如〈一束樂音──為美國現代作曲家斐立普.葛拉斯〉、〈複音瓣複瓣音〉、〈樂音的岩堡〉;〈夜空畫情〉、〈潑墨潑光〉、〈畫舞〉、〈悲丑〉、〈悲哀與悲泣〉,以及菱舲自己最看重的(據菁菁轉述)〈朔望〉、〈夜瞳〉、〈星宴〉等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