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的資訊產業與科技產業,爭相招攬的對象都是印度人。印度數理專長的人才多到令人吃驚的地步。
根據印度政府於2008年發表的數據顯示,在NASA工作的科學家有36%是印度人。微軟也有34%的員工是印度人,美國有38%的醫生是印度人,英國則有40%的醫生是印度人。
印度的數理人才遍布全世界
印度每年都會培養出多達一百萬名優秀的數理人才。雖然印度的人口接近13億,會有這個數字或許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當你在美國生活,會親身感受到美國真的有很多印度工程師,多到令你驚訝。
尤其是在矽谷這種國際級資訊產業(例如蘋果和谷歌等公司)密集的地方,近十年的印度人口急速增加。現在矽谷市民,每四個就有一個是印度人。
印度傳統上相當尊敬腦力工作者。對於印度人而言,理想職業排名為①工程師②醫生 ③科學家 ④金融和數理方面的工作。印度的父母會理所當然的以培育小孩成為工程師為目標,採用相應的方式來教養、教育孩子。
印度的數學教育重點在,訓練孩子盡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計算
印度人數理頭腦的根基是奠定於「心算教育」。
我們學習乘法就是背九九乘法,但印度會要小孩一路背到更大的數字,像是背到19 × 19在印度算是相當普通的。此外,學校的數學課也不會讓孩子用計算機和紙筆計算,老師會教導學生要如何面對再複雜的計算,都有辦法使用心算完成。
我認識的印度人曾告訴我,他在高中二年級上的會計學這門課的考試裡,需要在三十分鐘算完某間公司一年份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而且一律使用心算、不能用計算機。
除了這點之外,印度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數學教育的多元化(靈活度)。
印度人非常喜歡玩數字遊戲,他們設計了許多心算技巧和特殊的計算花招,由父母或學校指導小孩。
我們會要求學生按照課本上的公式來計算,印度則特別重視讓孩子自由自在的將各種不同的計算方式或花招進行組合,使用既合理又簡單的方式算出答案。
這邊舉個題目當例子:「4+9+8+1+2+6」。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按照順序從頭算起。4+9=13、13+8=21、21+1=22、22+2=24、24+6=30。像這樣依序計算。
但是,印度人並不會直接按照順序從頭算起,他們會找看有沒有比較順的組合。也就是「4+6」「9+1」「8+2」這樣的組合。這麼一來,就會發現有3組可以湊成10,於是得出答案是30。
也就是說,他們習慣去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省去麻煩的計算,更簡單的得出答案。印度人從小就不斷接受思考訓練,透過數字遊戲學習心算,變得很擅長處理數字。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為印度人的數理頭腦奠定基礎的並不是背誦,而是在於花了很多功夫在心算上的思考習慣。他們不會機械化的背誦公式,而是養成思考「How?/要怎麼做?」的習慣,這一點正是他們數理頭腦的基礎。
其實算盤也是一種心算教育。有很多會用算盤的人數理能力都很強,他們被訓練成能在腦海中進行複雜的計算。這就是打造出數理頭腦的秘訣。
我還有一名印度朋友,他是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年輕人。他也擁有數理頭腦,運用自身能力進入了紐約的某家對沖基金公司。他的工作內容是為投資人士與高收入族群處理高額的金融商品,薪水自然也是頂級的,畢業第一年的薪水是50萬美金(約1500萬台幣)。只要能持續鍛鍊數理能力,要踏入這樣的世界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孩子未來打算朝文科發展,思考能力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各位父母應該在家庭內著手,讓孩子的學習方式從背誦學習轉換成提升思考能力的學習,為孩子的思考能力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作者介紹│ 船津徹
明治大學經營學系畢業,先於金融公司服務,接著師事幼兒教育權威七田真,開始從事製作英語教材的工作。之後自行創業,並移居美國夏威夷州。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教育系統,可以提升英語能力、溝通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等。2001年於檀香山設立TLC for Kids,以校長的身分親自執教鞭,教育過的孩子累積4000名以上。許多畢業生皆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等世界各國很難考上的學校,並在國際間發光發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智《世界標準教養法:教出有自信、會溝通、善思考的孩子》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