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佛像碰上西方技巧,會變成什麼樣?藝術家融會「東西方精華」,大器創作震撼人心!

2018-11-07 12:46

? 人氣

藝術家李真的作品融合東方佛教傳統與西方的雕塑技巧,創作出渾然天成的磅礡作品。(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李真的作品融合東方佛教傳統與西方的雕塑技巧,創作出渾然天成的磅礡作品。(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當東方傳統佛像遇上西方現代藝術,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海震旦博物館攜手藝術家李真,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古往今來—李真個展」,第一次嘗試用現代雕塑技巧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回溯李真一路以來,從早期傳統佛像到最新雕塑作品的創作歷程,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佛教造像隨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早期受印度犍陀羅、西域地區影響,此後逐漸與本土傳統融合,衍生出具有鮮明時代地域風格與中國文化藝術內涵的中國佛教造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一環。

李真早期便涉獵佛學道家,同時吸收東方傳統與西方雕塑、及原始非洲大洋洲等藝術養分,更結合當代思維,創作出不受單一傳統束縛,既重又輕、渾然天成的藝術品。

左:震旦博物館館藏 - 北齊(550-551CE)半跏思維菩薩;右:李真作品 - 水月觀音 1992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左:震旦博物館館藏 - 北齊(550-551CE)半跏思維菩薩;右:李真作品 - 水月觀音 1992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李真出生於1963年,創作生涯始於傳統佛像,在研究儒、道、佛等經典的基礎上,將當代感知融入其中,創造出兼融東方氣韻與西方雕塑語彙的獨特風格,同時關切當下社會百態與對人性的思考,作品細膩溫潤,舉重若輕又具磅薄氣勢。透過藝術進行個人的「精神療傷」,在俗世中尋找樂土,在作品中創造靈性空間,他擅長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欣賞者能察覺其中的精神元素。

藝術家李真。(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李真。(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由佛教造像走向當代藝術

佛教造像開啟了李真走向藝術道路的大門,掌握佛教造像的儀軌之後,李真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思索。本次展覽展出李真較早期的創作系列【空靈之美】、【虛空中的能量】,具代表性的【大氣神遊】以及最新作品《神之棄物》(【青煙】系列作品),從展出作品《水月觀音》(1992)到《神之棄物》(2018),清楚勾勒出李真由佛教造像走向當代藝術,猶如昇華後的蛻變。

神之棄物 ‧ 雲簪一 2018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神之棄物 ‧ 雲簪一 2018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神之棄物系列: 左上:臨門(局部)2018 銅雕;左下:雲簪一(局部)2018 銅雕;右:瓔珞 2018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神之棄物系列: 左上:臨門(局部)2018 銅雕;左下:雲簪一(局部)2018 銅雕;右:瓔珞 2018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對比館藏佛教造像,可以看出李真對佛像進行了簡化造型,同時注入世俗生活的情感,使其作品在具有古典氣韻的同時兼有現代性。從早期《水月觀音》端莊秀美的宋之遺風,到《涅槃》、《無量壽》體態豐腴的唐代氣韻,直追六朝高古之風的《未來佛》、《接引》,李真在潛心研究傳統的同時,將傳統意象運用當代視覺語彙進行創造性表達。

人生閱歷淬練出的藝術風格演變

展覽以李真最具代表性的創作系列【大氣神遊】揭開序幕。進入博物館前,觀眾已被矗立於挑高連廊的大型作品《黃金雨》吸引,感受李真作品令人溫暖微笑的魅力 ; 觀賞二樓漢唐陶俑展的觀眾,意外發現李真作品《烟花》在展廳的盡頭散發光芒,綻放歲月靜好;隨著《天闕輕舟》的指引登上博物館內的旋梯,在三樓歷代玉器展廳遇見李真2018年新作 ; 在四樓青花瓷展廳邂逅《清風雲露》,於五樓咖啡廳與《飛行樂土》、《浮光》共覽黃浦江景風光無限,而後來到六樓的佛教造像展廳,體會李真與古為徒的創作之蛻。

浮光 2009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浮光 2009 銅雕。(圖/台北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倒敘般的展陳脈絡,以【大氣神遊】系列貫穿上下四方。李真自2001年開始創作、綿延至今的【大氣神遊】系列作品,是李真從傳統佛像另辟新局,在儒、釋、道哲學與詩詞滋養下的創作,分佈在博物館二至六樓各層,串連三樓的李真2018年新作【青煙】系列《神之棄物》,與六樓主展區的早期系列【空靈之美】、【虛空中的能量】,對比之下,更能看出拉長時間軸之後,人生閱歷淬練出的李真藝術風格演變。

古往今來—李真個展 Through the Ages - Li Chen Solo Exhibition

學術主持:徐天進

展期:2018年11月3日 (六) ~ 2019年1月27日 (日)

開幕:2018年11月3日 (六) 3:30pm

地點:震旦博物館 | 上海市浦東新區富城路99號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