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內野使用黑土?名叫甲子園是什麼典故?日本高中棒球聖地建成100年回顧

2024-04-27 11:46

? 人氣

藤蔓作為甲子園的象徵,據傳在1924年球場建成時的冬天首次種植。為了裝飾單調而煞風景的整片混凝土外牆,而提出此創意。當時種植了430株藤蔓,換算面積約為8000疊(譯註:日本傳統面積單位,疊為一個榻榻米大小,2疊為1坪),將球場覆蓋上一層翠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進行修建工程之際,球場方面提出了名為「藤蔓再生」的計畫。2000年夏天,也是20世紀最後一屆的甲子園大賽,將甲子園的藤蔓苗木贈送給全國各地的高中。之後再從中挑選生長狀態良好的苗木,帶回甲子園栽種。此外更收集球場外牆掉落的種子,送往育苗場培育,計畫之後再送回球場種植。

藤蔓的再植工程於2009年3月完成。至今已經過將近15年,目前的生長狀態足以覆蓋外牆的許多部分。藤蔓再生計畫成功地延續歷史傳承。

甲子園球場土壤中蘊含著年輕球員的心意

甲子園的所在地曾是武庫川支流──枝川及其分支申川之間形成的三角洲,該地一片白砂,其上滿是翠綠松樹。但若直接使用這片土地的沙土鋪設球場,夏天時白色的棒球便不易看清。因此,最初混合淡路島的紅土與神戶熊内的黑土,調整黏性之後,鋪設於球場。

每年使用的黑土,並非來自相同產地,不過常使用包含岡山縣津山市的日本原、三重縣鈴鹿市、鹿兒島縣鹿屋市、大分縣大野郡三重町以及鳥取縣大山等地的黑土。此外,亦使用當地的甲子園濱、香櫨園濱、瀨戶內海的沙灘,以及中國福建省與京都府城陽市等地的沙土進行混合。由於春季多雨,因此混合更多沙土;而夏季則添加更多黑土,使棒球更容易看得清楚。根據氣候變化調整球場沙土的混合比例,細心調整球場的狀態。

高中棒球選手將「甲子園之土」帶回家,已然成為某種習俗,但到底誰是「第一人」?目前仍眾說紛紜。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戰前的1937年夏季,熊本工(譯註:目前為熊本縣立熊本工業高等學校)曾於中等學校球賽中晉級決賽,隊上的川上哲治(曾任巨人隊總教練)將甲子園的土帶回母校並撒在球場上,但後來又傳出本人否認此事。亦有另一說法,戰後不久的1949年夏季大賽上,福岡小倉高(譯註:目前為福岡縣立小倉高等學校)的知名投手福嶋一雄(前八幡製鐵隊球員),悄悄地將土藏在口袋裡,亦有可能是此習俗的開端。

正因這些過往軼事不會留下記錄,其中有些部分並不清楚明確。但如同福嶋曾回想:「當我想到可能再也無法來到甲子園,我即刻朝地上伸出手去。」對於許多甲子園的球員而言,不論過去,抑或現在,這片球場都是獨一無二的證明,刻畫著青春時代的種種思緒。

球場維護人員獲譽為「如神一般的整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