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理念讓股價飆漲到公司收入的30倍!投機者群體湧入牛市,幻想擺脫貧窮成為暴發戶

2024-02-13 14:00

? 人氣

儘管如此,上述論點還是撼動不了人們持續透過股票投機獲利的願望。1932年,麥凱的《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再版時,巴魯克為新版寫序,序文中提出:1929年的美國投機者,展現出群眾心理的多種特質。他引用德國劇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von Schiller)的格言,表示:「人作為個人都相當理智與理性—但作為群眾的一員,他卻會瞬間成為傻瓜。」佛洛伊德與19世紀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對於群眾(或畜群)心理的早期研究,雖然和金融市場沒有直接關係,卻辨識出一些特定的特質,而這些特質也經常出現在牛市心態之中。根據佛洛伊德與勒龐的研究,群眾的關鍵特徵是:無敵、不負責任、急躁、傳染力高、易變、耳根子軟、集體幻覺以及智力低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此之外,群眾與股市還有其他共同點,例如兩者都靠不確定性與傳聞蓬勃發展。群眾一般會找出領袖(佛洛伊德將這個領袖人物稱為「可怖的原始父親」),但也不一定真的會由一個人成為領袖,領袖也可以由「共同傾向、可由多人同享的希望」取而代之。作家伊利亞斯.卡內提(Elias Canetti)在《群眾與權力》(Crowds and Power)一書中主張,金錢能創造出利益與目的的焦點,促使群眾心理成形。群眾就和牛市背後的多股力量一樣,天性不穩定;它沒有靜止狀態,沒有平衡點,並且受成長或萎縮的動態驅動。在群眾散去那一瞬間,眾人往往會陷入恐慌:「恐慌的本質,」佛洛伊德寫道,「和威脅它的危險毫無關係,它也經常為芝麻蒜皮般的小事爆發。」

從群眾智力低下這一點可以看出,人們接收新資訊時,會對資訊進行過濾與扭曲,使資訊符合他們既有的信念;心理學者將這種行為稱為「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失調的資訊和群眾的集體幻想互相矛盾,因此令人感到不自在,人們也會試著避免這類資訊。

面對認知失調,人們或許會轉而抨擊捎來訊息的人,或者改變他人的信念、拉新人入夥。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認知失調理論》(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中主張,如果有足夠誘人的獎勵等著他們,那人們就願意承受失調,甚至能承受高程度的失調。在金融市場上,你甚至可以說,這些人仍然渴望投機的立即利潤,所以他們會將壞消息當成耳邊風。威廉.福勒等人在1860年代對投機者的描述,就包括這類行為。福勒寫道:「他們互相鼓舞不是為錢—我們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已經堅不可摧了—而是以支持又一波上漲的論述互相鼓舞。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卻仍試圖說服自己相信我們沒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