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如何管理企業資金?未必要自己投資,會用5個方式尋找外包經理人

2023-03-14 09:40

? 人氣

投資長如何管理企業資金?(圖/Pxhere;作者/ rawpixel.com)

投資長如何管理企業資金?(圖/Pxhere;作者/ rawpixel.com)

「嚴格控制流程是處理麻煩的基本條件,它讓你在手氣順利時如虎添翼,也會有更多力量抵抗挑戰橫逆。」─傑森.卡普

設定策略之後,投資領導者要注意的是執行計畫的過程。傑森.克萊恩(史隆.卡特林癌症紀念中心投資長)說,這是把某種世界觀塑造成經濟上可以利用的賽局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資長要擬定投資策略,定期和董事會進行審查檢討。然後,投資長要進行的工作就是執行投資策略,包括找到外包經理人、進行研究分析、建立投資組合和監督投資進行。這幾大項目都是步驟繁多的過程。

外包經理人

明確定義的投資理念與策略,可以幫助資本分配者從浩瀚無邊的投資曠野縮小潛在目標。根據NEPC投資顧問公司收集的數據資料,主動型經理人管理的美國股票基金大約3,850檔、國際股票基金5,100檔、固定收益基金4,800檔、平衡策略基金2,300檔和8,000檔避險基金。然後還要再加上大約3,200位私募股權經理人、5,400位創業投資經理人、1,200位房地產投資經理人和400位基礎設施投資經理人,所有這些可供資本分配者考慮和挑選的基金,高達3萬4250檔之多。

審查檢討的最大限制在於,時間。投資辦公室的首要任務是,監督現有投資組合的操作經理人。典型的法人機構可能會投資一百檔基金,跨越多種資產類別,每年和這些操作經理人大概都會見個兩到四次面。他們也要花很多時間來估算衡量投資績效和管理風險。光是處理現有投資組合,大概就會占用團隊一半以上的時間。

投資團隊同時必須兼顧的優先工作是,打點組織內外的溝通交流。團隊要定期在內部參與研究討論和投資委員會的會議,每次會議都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投資團隊也要研究一些新機會。這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包括:閱讀相關領域的新聞、策略文章、經理人信函和企業報告。這些工作都在訪談候選經理人的準備之前就要先做。

投資團隊的成員,每年大概會有足夠時間觀察200到400檔新基金。換句話說,一個典型的投資辦公室每年面對那麼多機會,但實際能夠進行研究審查的對象不會超過1%。基金經理人真正能跟法人投資長見面的機會,大概只有高中畢業生錄取耶魯或哈佛大學機會的六分之一而已。

那麼,投資長要怎麼指導團隊找出投資組合的候選經理人?

首先,運用一套規則來過濾篩選,再加上現有經理人推薦、個人及專業人脈的意見、同行想法和最後的自我推薦。

延伸閱讀:專業投資人的操盤策略,與一般散戶有何不同?

1. 過濾篩選

投資長必須運用一套過濾篩選方法來淘汰不適合加入投資組合的基金。雷夫. 安德掌管的澳洲未來基金高達1600億澳元(約1050億美元),不能浪費時間在那些無法部署上億美元的基金上。相較之下,伊利諾州大學基金會的愛倫.艾莉森只掌管30億美元,她就特別偏愛規模較小但也不會太小的基金。她通常會避開那些大型基金,只尋找那些不會小到欠缺穩定、又不會大到無法利用無效率市場的中量級基金。其他常見的篩選標準,可能還包括:所有權結構、金融商品廣度、經理人職位任期、長期績效記錄和資產管理類別等。

這些經驗法則,固然把一些優秀經理人排除在外,但對投資長來說,只是偶爾遺漏一些人並不是嚴重錯誤。衛斯理大學投資長安妮.馬丁認為:「不是每一筆好交易都要由你來做,而是確保你做的都是好交易。」同樣地,布雷特.巴斯對於自己沒做到的好投資,倒也不太在意,但是對於自己所託非人找到不太好的經理人,就讓他覺得很不高興。

2. 現有投資組合

大多數投資長都會發現,從現有投資組合經理人的推薦發現新投資機會,是不容錯過的優勢。這些投資組合經理人跟投資長擁有互通共容的投資理念,能融入組織選定的投資策略,有些是因為操作技巧高超而獲得選拔,跟投資長的成功監督擁有共同利害關係。史考特.馬帕斯(聖母大學捐贈基金退休執行長)認為他選擇的經理人,都是他在市場上認識最聰明的人,不然他才不會跟他們一起投資。

史考特經常向經理人討教,詢問他們所在領域或人脈中最優秀的人才。他在為投資組合考慮新經理人時,也會向現有經理人尋求具體建議。

3. 內部人脈

投資長也要利用團隊與董事會成員的個人及專業人脈來識別和篩選新經理人。羅莎.修絲尼安(韓斯利慈善信託基金投資長)一定會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這個過程。她說,年輕人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因為他們的經驗比較少,也因此,比較不會受到經驗帶來的偏見所影響。有些投資長和外部顧問合作以擴大人脈網路找尋機會。

投資長可以聘請顧問提供創意和想法,利用諮詢顧問的盡責調查資源,做為穩健決策的支援或根據盡責調查逐項覆查檢驗。與外部顧問的合作程度,和投資長擁有多少資源有關:資源愈多的投資長,往往也比較少依賴外部顧問。

4. 同行建議

法人機構的資本分配者,常常成群結隊,一起四處旅行。每個投資團隊當然都以找到自己想法感到自豪,但大多數也都會結交一些值得信賴的同行,大家一起分享想法,擴大彼此的交往人脈。

5. 自我推薦

對很多經理人來說,嚴酷的現實是自己打電話過去並不能跟資本分配者拉近關係。經理人必須找到投資組合的另一位經理人、團隊內部人脈或是靠同行推薦才能找對門路,否則很難引起投資團隊的注意。

作者介紹:泰德.賽德斯(Ted Seides)

泰德.賽德斯(Ted Seides),特許金融分析師,參與法人投資機構二十五年,主要任務是分配資金給基金經理人進行操作。他的職業生涯從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開始,接受大衛.史雲生的指導調教,日後與夥伴一起創辦另類投資公司掌理資金數十億美元。暢銷書《頂級避險基金投資人》曾專章介紹泰德的工作成績,泰德曾出版專著《啟動避險基金:基金經理人與資本分配者的教訓》,並曾挑戰巴菲特打賭避險基金操作績效但遺憾落敗。

泰德在二○一七年開播 Podcast「資本分配者」節目,深受法人投資界好評。各位在「資本分配者」節目第四十五集(「與金錢無關」)、第三十四集(「深入探索避險基金」)和第五集(「和巴菲特打賭」)都能聽到泰德自己說自己的故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樂園出版《投資長的思維:世界頂尖基金經理人的領導與投資指南》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