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才不好找,面試官必學!一眼看穿求職者雷不雷,尤其當他講「這二字」更別錄取

2018-06-19 05:20

? 人氣

好人才可遇不可求,但若退而求其次,至少別在公司埋下不定時炸彈,這一點心理學倒是可以幫上不少忙。

狀況一:Amanda是一家五星級飯店內知名的婚禮企劃師,經手的每一場婚禮都令人印象深刻。公司為了體恤Amanda的辛勞,決定替她找個助理,分擔工作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Amanda很高興公司肯定自己的表現,人事部也同意將最後的任用權留給她,由她自己從初選的五個人中,挑一個理念契合的夥伴。從事服務業多年,Amanda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她很了解有些人感覺上很好相處,事實上卻難搞得要命;她從不自認是伯樂,更沒有千里馬情節,因為一個人能不能有貢獻,得看天時、地利、人和,可別沒找到駿馬,卻引了一匹大野狼入室,把大家搞得人仰馬翻。

面試無非一場比武大會,候選人無不使盡吃奶的力氣,拿出看家本領,誇耀自己有多優秀,即使可能有所隱瞞或誇大,但這本就是生存競爭的法則。問題在於,面試官是否有一套徵選標準,找到合適的人選。今早,Amanda坐在會客室準備面談新人,門外傳來一陣清脆的敲門聲,同一刻,那句經典廣告詞在她腦中轟然大響……

「先求不傷身,再求有療效。」

眼前一位甜美的女孩小薰,對著她展露大大的笑臉,她該相信嗎?

第一次溝通就辨識出問題人物

心理測驗發展多年,沒有任何一個研究單位或心理學家,敢宣稱自己設計的量表或衡鑑方法,一定可以幫助企業找到最理想的人才,因為各行各業對「好能力」的定義大相逕庭,有些產業需要員工有創意、活潑、開朗,但同樣的特質在別的領域,卻可能造成可怕後果。想想看,當你坐在飛機上,負責全體旅客和服務人員生命安全的機長,用「很有創意」的方法開飛機,你的心情如何?

雖然在實務工作中,還沒有哪一套評量工具能夠保證找到「優秀人才」,但好消息是,心理學家對什麼是「高危險群」人格與「行為模組」,知之甚詳。換句話說,雖然好人才可遇不可求,但若退而求其次,至少別在公司埋下不定時炸彈,這一點心理學倒是可以幫上不少忙。

職場上,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時真碰上牛鬼蛇神時,你認為的「溝通」,對方有可能解讀成「攻擊」、「批評」,你拚命想解決問題,對方卻繼續興風作浪,愈攪和愈麻煩。我通常稱這種職場困境叫「賠了夫人又折兵」,花時間和這種人溝通,既無法創造產值,更不可能期待相同的問題不會再發生。解決之道,就是從源頭處理起,在第一次溝通互動時,就辨識出問題,讓它根本無從發生。

注意!初識太親密,日後一定出問題

說出來你可能會很訝異,通常問題人物一開始都十分迷人、具有吸引力,他們很懂得怎麼討人開心,讓你一見面就喜歡,對他沒有防備。就算面談的過程中,你可能嗅到一絲絲不對勁,但在他舉重若輕的解釋下,你會不由自主地「合理化」心中的懷疑,要自己「不要想太多」。甚至在一段愉快的談話後,馬上決定任用他。只可惜這份喜愛的有效期限非常短暫,通常三個月過後,他們就會原形畢露,從那時起,你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是否被雷打到,才會錄取這個人。

到底有哪些蛛絲馬跡可以判斷呢?首先,還是那句老話:要判斷任何行為是否適當,「脈絡」是重要的參考要件。當對方的行為超乎常理,你「直覺」認為不太對勁,請不要漠視這個聲音,一定要多做確認。

什麼是合乎常理的行為呢?對一般人而言,面試算是壓力情境,人在有壓力的狀況下,難免都會有一些不安的訊號,例如自我觸碰、呼吸急促、阻隔行為、笑容僵硬……等。即使有人因為看了這本書,訓練自己避免做出這類行為,但基本上,在面試情境中,大部分的人是處於警戒狀態,對自己的一舉一動會格外小心,不會太快做出親密的舉動,讓人覺得你太過放鬆或親切。

換言之,當你和一個人剛認識沒多久,他臉上洋溢的不是社交笑容,而是多到氾濫的真心的笑容,頻率高於你覺得合理的範圍。同時,你覺得他一點都不怕生,和你靠得很近,直接進入你的親密距離(五十公分內),甚至有肢體碰觸。更過火的是,如果你感覺這個場子好像是他在主持,你完全無法發揮主場優勢時,請你開始啟動防禦系統。因為一個舉止得宜的應徵者,會具備比較好的「場合感」,知道該怎麼拿捏分寸;相反地,一個很愛跟人稱兄道弟的應徵者,一開始互動起來雖然舒服,但日子久了,他很有可能就會爬到你頭上,忘了應有的尊重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倘若言談中,你還發現他很愛用「我們」:「以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去拜訪客戶」、「我和你一樣超愛唱歌的。以後我們可以一起去唱歌,我以前是合唱團喔!」刻意地建立你們之間的「同志感」,這兩種警訊接續出現時,建議你立刻把防護罩開到最強。

因為這些訊號意味著,對方有可能是人際界線不清楚的人。一個人我界線模糊的人,對責任感的意識也較薄弱。當他認定你們是一國之後,他會覺得「你的就是他的」,別人有義務幫他解決狀況。只要情況不順他的意,他會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達人不藏私

美國一位人身安全防護專家蓋文.德.貝克(Gavin de Becker),曾經保護過許多國家領袖和政商名流,在他的著作《求生之書》提醒讀者。當你接觸到一個迷人的新朋友時,你聽見自己心中正在大喊:「這個人可真迷人!」這時,你千萬要把持住,趕緊把這句話改成「這個人正在『迷』我」。如此一來,你才會提高警覺,不會一不小心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作者|裘凱宇

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NGH諮詢催眠師認證

作者|楊嘉玲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碩士/國家認證諮商心理師,兩人是默契絕佳的事業夥伴,也是相互扶持的生命伴侶。

共同經營〈啟點文化〉,因為相信心理工作者能帶給世界最好的禮物,就是扮演好橋梁,將書本上2D的知識,具體化成3D的經驗,讓人們更容易理解並帶回生活,運用在各種真實人際情境中,解決自身的議題。因此,致力將心理學深奧龐雜的知識,轉譯成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和方法。

兩人結合在心理治療和實務工作的深刻體會,透過系統性的公開課程,幫助社會大眾,無論在一般人際情境、高壓力與高難度的溝通情境、或是個人自我覺察與呈現,得到兼具實務性與啟發性的成長。

公開授課至今,對象涵括各領域的專業人士、設計創意人、經理人、企業主與企業接班人等。並以獨特的個人教練形式,為心理專業開創不同的服務模式。

書籍著作:《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2017),本事出版、《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2016),本事出版、《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2015),本事出版、《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2013),本事文化、《啟動改變力》(2012),馥林文化

本圖/文經授權轉自本事出版社《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