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從小到大都拿100分的人,出社會後卻過著6、70分的人生?

2018-05-14 12:58

? 人氣

許多父母相信學業成績是子女進入「美好人生」的門票,但他們不了解的是,全A的成績單不一定轉化為成功的人生。若是沒有健康的社交技能,一個拿A的學生以後可能過著C或D的生活型態。

很多人被解雇不是因為智能不夠高,他們丟掉飯碗是因為無法跟人好好相處。有很多離婚的伴侶都是高智能的人,但他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不用吵架就解決衝突、如何在「戀愛」的欣快感消退後情感之愛依舊保鮮、如何提出請求而不是要求索討,以及其他許多需要社交技能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無意貶低學業技能的重要性,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光靠學業技能並不足以讓人生幸福。絕大多數的職業都牽涉到與其他人一起工作,成敗之間可能就在「人際關係的能力」,本章要為你指出一些幸福人生必備的社交技能,以及做為父母的你怎樣幫助子女發展這些技能。

光靠學業技能並不足以讓人生幸福。絕大多數的職業都牽涉到與其他人一起工作,成敗之間可能就在「人際關係的能力」。(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光靠學業技能並不足以讓人生幸福,絕大多數的職業都牽涉到與其他人一起工作,成敗之間可能就在「人際關係的能力」。(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我們的子女還小的時候,我知道我希望他們將來成為有愛心、待人和善、負責任、辛勤工作又有禮貌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並且尊重他人的情緒;我希望他們友善且能與他人深入交談;我希望他們在服務他人之中發現人生最大的滿足。不過,我必須誠實地說,我沒怎麼去想該如何幫助他們發展這些特點,我倚賴的大多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我這一路走來學到的,包括我做的研究、在我的諮商室和養育子女的過程,還有從香凝的經驗和訓練中汲取的,全部要在本章中跟你分享。

小孩子如何學習同理心

讓我從同理心講起吧,同理心就是進入他人的感受裡,認同他人的痛苦或喜樂的能力。這是諮商師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沒有同理心就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諮商師。然而,有許多成年人並不具備這項技能,他們從來沒有學過如何辨識和道出自己的情緒,因此他們在瞭解別人的情緒上也有困難。面對遭遇失望、傷心或重大創傷的同事,他們不大會表達扶持之意,他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方式就是,跟正在痛苦中的人保持距離。他們可能是好人、誠實的人,但他們沒有這項社交技能。

那你該怎樣教你的孩子同理心呢?

首先你要先設法認同你孩子的情緒,當寶寶哭的時候,你會靠過去努力找出寶寶哭的原因。他們不會講話,所以在那段日子你只能用猜的,哭可能意味著他們肚子餓了、需要換尿布、哪裡在痛、累了、無聊,或只是需要一點撫觸。久而久之,你學會如何分辨不同的哭聲。透過耐心、毅力和以同理心回應寶寶的哭泣,父母不但滿足了寶寶的基本需求,也是跟孩子一起打下社交連結力的基礎。這個模式就是教導子女對他人有同理心的第一步。

同理心就是進入他人的感受裡,認同他人的痛苦或喜樂的能力。(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同理心就是進入他人的感受裡,認同他人的痛苦或喜樂的能力。(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寶寶進入幼兒期開始學講話了,父母就有更多線索可確知孩子的感覺。父母的角色之一,就是用言語跟孩子的情緒做連結,當一名幼兒因跌倒而哭了起來,這時父母可以一邊抱著孩子一邊說:「我的寶貝有沒有受傷?給媽咪看哪裡痛痛?」父母就這樣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地不斷幫助孩子發展情緒的詞彙。孩子必須先學習辨認自己的情緒,才能學習同理他人的情緒。

最後孩子會來到一個階段,開始認識父母的情緒。當一位母親說:「你不聽我的話的時候,我覺得很傷心。」孩子就回答:「媽咪,對不起。」那麼這孩子就會同理母親的感受了。這過程很緩慢,但是談論情緒,包括你們和孩子的情緒,正是培養「同理心」這個重要的社交技能之路。

表示和善與教導和善

第二項社交技能是和善─增進他人生活的言語和行為。學會表達和善的孩子不但能使他人生活更美好,自己也會找到更大的滿足。畢生奉獻給當年的法屬赤道非洲、於 1952 年度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史懷哲醫生,在受獎的演說中提到:「我知道一件事:在座各位之中會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去尋求並找到如何服務他人的人。」

當你教導子女待人和善的時候,就是給他們一個最重要的社交技能,而起點就是你要對你的孩子和善。當你用友善的口吻對孩子說和善的話,就是用身教在教導你的孩子。當你做你相信能增進子女人生幸福的事情,就是在表現和善給子女看。所有的孩子都會對和善做出正向回應的。

當你用友善的口吻對孩子說和善的話,就是用身教在教導你的孩子,這時孩子都會對和善做出正向回應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你用友善的口吻對孩子說和善的話,就是用身教在教導你的孩子,這時孩子都會對和善做出正向回應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建立起這個模式以後,接下來你就可以對孩子說:「記不記得當我說你有多麼令我驕傲的時候,你感覺好好,對不對?讓我們來想想看可以對奶奶說什麼好聽的話,讓奶奶開心,好不好?」你的孩子應該會興奮起來,開始想出各種點子。或者你可以說:「記不記得你跟我一起把車庫打掃乾淨時,媽咪有多高興啊。我們來想想看還可以做什麼事讓她開心,好不好?」和善的行動與言語,對你的孩子將來進入成人世界會很有幫助的。

說「謝謝你」的藝術

第三項社交技能是感謝─說「謝謝你」的藝術。當孩子學會說「謝謝」,就是發展一個對長大後的人際關係大有益處的社交技巧。曾經有一位在學校餐廳工作的人對我說:「每天中午我大概服務三百名學童,只有十位接受我服務時會說『謝謝』,永遠都是那十位,有他們我一整天都很快樂。」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也是那十位中的一位呢?一切都要從你的身教做起,當你謝謝配偶做這一頓飯,你的孩子很可能會仿效你的榜樣。當你對孩子說:「我們來感謝爸爸或媽媽今天去工作,我們才能有房子住喔。」就是在教導他們,我們所享受的一切並非憑空得來,是因為有人為這些辛苦工作才有的。

懂得感謝的孩子通常是由懂得感謝的父母陪伴長大的。

寶寶漸漸長大,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就可以開始跟他們玩「感謝遊戲」。走進一個房間後,每個人輪流為房間裡看得到的一樣東西感謝,例如:「我要為這張椅子感謝。」另一個人說:「我要為這張小地毯感謝。」看看在十分鐘以內你們能為幾樣東西感謝。小孩子真的會喜歡這個小遊戲喔,每一次從小嘴巴說出:「我為⋯⋯感謝」時,就是在發展感謝的技能。

懂得說「謝謝」的孩子,長大後人際關係一定不差。(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懂得說「謝謝」的孩子,長大後人際關係一定不差。(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上一次你說「謝謝」是什麼時候?如果不記得,那麼或許需要設一個目標,每一天起碼要對三個人說謝謝。如果你自己不具備,就不大可能會教你的孩子這項社交技能。

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

第四項社交技能是集中注意力給某人你的全副注意力。內人凱洛琳要我特別留意把這一點列為優先,她說:「不管你在哪裡,人在心也在。」在今日世界上,多工被推崇為一項省時的方法,然而,多工無法用在建立關係上。你有沒有聽過另一半在你看電視或在使用社交媒體時,對你說:「拜託你注意聽一下好嗎?」可能你回說:「我有在聽啊!」事實是,雖然邊看電視邊聽另一半講話是有可能做到,但那不叫集中注意力,而你的配偶所要求的,是你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

當你給某人全部的注意力,就是在傳達你認為他們很重要,而且你重視他們的想法、觀念和感受。他們講話時,你給予目光接觸,問問題以確認了解他們的意思,表達肯定然後分享你的看法,就是在展現關係培養的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集中注意力。

具備專注力還有其他很多好處,在學校裡有專注力的孩子成績會比較好。在運動場上能夠集中注意力完成被交付的任務,這樣的孩子會有優秀的表現,相較於容易分心的孩子,那些能一次專注於一項任務的孩子,幾乎在每一個領域上都能獲得更好的成就。當然,有些孩子因為注意力缺失症,需要專業的協助。

那麼父母該從哪裡著手教導這項社交技能?我相信從嬰兒時期就該開始了,方法是你要給他們全部的注意力。意思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關注著,而是分好幾次長時間的對孩子說話、唱歌、抱著或摟著他們─這些活動都是在為孩子的專注力奠定基礎。

孩子漸漸長大後,讀故事書給他們聽也可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的持久度。有些父母會犯錯的地方是,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放在螢幕前,螢幕會降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原因是螢幕不斷在變化。事實上,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父母應避免給兩歲以下的兒童看電視或看螢幕。

孩子更大一點以後,注視螢幕的時間仍須持續限制和監控,無限制的螢幕時間無助於孩子學習專注力這項社交技能。

另一方面,你越多跟孩子玩適合他們年齡並且需要目光接觸、對話和思考的遊戲,你的孩子就越學習如何與人自在地相處。

遊戲時間是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實驗室。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從遊戲裡學習如何與人自在地相處,多點目光接觸很重要。(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跟你的孩子對話也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當你跟孩子交談時,一定要有目光接觸,而且要教他們同樣看著你的眼睛。我也要提醒父母不可一下子就分心,當手機突然響了你就接起來,這等於跟孩子說:「這人比你更重要。」

做為父母,我們也必須操練專注力。我也要提醒父母不可一下子就分心。

教導孩子克己復禮為仁 

第五項社交技能是禮貌─與人往來時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不久前我在機場,有個年輕人來接我,那天晚上我要到他的公司演講,路上我注意到一件事,無論我問他什麼,他都很有禮貌地回答:「是的,先生。」或「不,先生。」我以為他大概最近才從軍中退役,但我錯了。

那晚在會場上我聽到他對一名女士說話,他的回答一樣是:「是的,女士。」或「不,女士。」在我看來,很明顯他是從小在一個被教導要有這種禮節的家庭長大的:稱呼男士「先生」,稱呼女士「女士」。

每一種文化和次文化都有自己一套一般禮節,通常這些是從小在家裡學的。我從小在美國東南部的中產階級勞工家庭學到的禮節有:

1、有人稱讚或送你禮物時,一定要說「謝謝」。

2、嘴巴裡有食物時不要講話。

3、想玩姊姊的玩具時要先問可不可以。

4、不可以拿最大塊的雞肉。

5、食物拿到你面前時,不可以拒吃,要先嘗一口,然後說:「我不喜歡吃這個,謝謝。」

6、進任何人的房間以前一定要先敲門,然後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

7、玩球以前先完成你該做的家事。

8、看到媽媽或爸爸正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問:「我可以幫忙嗎?」

9、要等待,輪到你時才能騎車。

10、薩爾達阿姨來的時候,要在門口給她一個擁抱迎接她。

11、如果你想叫強尼出來玩的時候,要先敲他們家的前門,問他媽媽說:「強尼可以出來跟我玩嗎?」如果她說:「現在不行。」你要說:「謝謝。」然後離開。

12、回答爸媽的話時要有禮貌。

13、不可以對爸媽或姊姊大吼大叫。

14、別人在講話的時候不要插嘴。

15、走進室內時要脫帽。

16、跟人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17、想要灑鹽時,要說:「請把鹽罐遞過來。」

18、離開餐桌時,要說:「不好意思,失陪了。」

以上這些「禮節」都是表示對家人和鄰居的尊重。雖然不是普世的規範,但都算是一般常見的,可能你也在其中看到一些從小被教導的禮節。我無意要你全盤採納,但是,我要鼓勵你列出一張一般禮節清單,準備日後教導你的孩子。

公立學校的老師常告訴我,他們在教室裡看到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尊重。許多學生不尊重老師的權柄,也不尊重同學,導致教室的學習氣氛一直被打斷。

教導你的孩子一般禮節,這是教導他們尊重權柄、尊重別人的財產與權利的首要方式。孩子需要學習某些事可以做,某些事不可以做,因為我們要互相尊重,如果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和兄弟姊妹,她/他就應該會尊重老師和其他成人。十來歲的男孩子會對父母大吼大叫,以後很可能也會對老婆大吼大叫。

我會鼓勵你和另一半把你們從小被教導的一般禮節列出來,然後一起檢視清單,決定哪些是你們希望教給孩子的,若是你們從小在家裡很少被父母盯著要有禮貌,那就找別的夫妻問一下,他們都教孩子哪些禮節。列出一張清單可幫助你們將此社交技能列為教養優先。

有了清單以後,可以開始觀察你們如何互相表達禮節。是否以同理心傾聽並尋求瞭解對方的觀點?是否以請求而不是用要求的?當意見不合時,是否把焦點放在找出解決辦法,而不是為了吵贏對方?在你要另一半改變以前,是否先說你喜歡他們的三件事?當你聽到配偶道歉而你選擇原諒以後,是否讓那件事成為過去?以上幾件事提供你思考。別忘了,你們親身示範禮貌對於子女極其重要。

孩子的EQ訓練

第六項社交技能是怒氣管理─控制我的怒氣而不是被怒氣控制。所有的小孩子都會經歷生氣的情緒,成人也一樣,問題不在生氣而在我們如何處理,沒有學習如何用健康的方式回應怒氣的孩子,以後在人際關係上會碰到問題。很可惜,許多父母小時候並未學到這個社交技能,到現在依舊做不好怒氣管理。

讓我們從頭說起,怒氣有兩種:限定的憤怒和扭曲的憤怒。限定的憤怒是我們受到不公平對待時的情緒反應,扭曲的憤怒是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時的反應,孩子的生氣多半是扭曲的憤怒,通常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糖果或玩具,常見於商店裡,才兩歲大的孩子就會突然發怒,令父母十分尷尬。

孩子需要學習某些事可以做,某些事不可以做,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突發的脾氣就任由他大吵。(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需要學習某些事可以做,某些事不可以做,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突發的脾氣就任由他大吵。(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為了讓孩子安靜,父母往往屈服於孩子的慾望把糖果或玩具塞給他們,說:「好啦,不要再吵了。」這等於教孩子爆發脾氣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假如這模式持續下去,看著吧,以後這孩子會變成悖逆的青少年和管不住的成年人。

所以,爸媽碰到這種情形該如何反應?我的建議是,絕對不可屈服突發的脾氣,假如發生在商店裡,你只要把孩子帶上車,坐在旁邊直到他們平靜下來,告訴他們要得到糖果不是用這種方式,用哭叫的是絕對得不到的,然後再帶他們回商店。假如是在家裡面,可以告訴孩子如果繼續哭叫就進房間,不要在你面前。重點是:不要讓他們用憤怒、失控的行為得到他們想要的,這樣不久之後孩子就學會用請求,不是用要求,當爸媽說不行的時候他們也會尊重父母的權柄。很顯然,父母應以鎮靜、愛孩子的方式做這種反應。

當你通過「突發脾氣」的考驗而孩子也大到能講話時,可以開始教孩子用正向方式處理怒氣─我們想要把生氣的事好好地說清楚,不要用尖叫或是用力推人的方式。因此,做母親的可以這樣說:「當你生我的氣的時候,我希望你來跟我說:『媽咪,我生氣了,我們可以談一談嗎?』如果我正在洗碗,我會說:『好的,等我把碗洗好就來。』如果我不忙,我就會說:『好的,我們坐下來講。』好了,你在生氣什麼?」這時你可以用同理心注意聽孩子講,並試著找出解決辦法。

如果孩子發現你會聆聽他們的抱怨,他們就學會「用講的」而不用嘶吼的。做為父母,你的責任是幫助孩子了解限定的憤怒和扭曲的憤怒的區別,如果你真的對孩子不公平,那你需要道歉。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生氣的原因是你不准他們做某件事,或不給他們某樣東西,你可以解釋你的理由,並做出你相信對孩子最有益處的決定。別忘了,你是父母,你比孩子更知道什麼對他/她最好。當然了,如果不合他們的意,他們還會一直哭,賭氣走掉,但至少他們知道你為什麼那樣做。

孩子失望的時候會哭,這是我們無法防止的。事實上,這種哭泣也有它的好處,就像成年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會掉眼淚,但是希望做為成年人,我們不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尖叫、摔杯子,我們的身教非常重要。因此,如果你自己沒有用負責任的方式處理怒氣,那麼該是你上一堂怒氣管理課的時候,或是找一本相關主題的書來讀。如欲進一步了解和處理怒氣,請參閱拙作《Anger: Taming a Powerful Emotion》(憤怒:馴服強烈的情緒,暫譯)。

好消息是,我們永遠不會老到無法學習。如果我們期待教導子女管理他們的怒氣,必須自己先學會正向的怒氣管理技巧。

還有兩個對孩子極其重要的社交技能就是「如何道歉,以及如何付出愛和接受愛」。這兩方面我們已經廣泛討論過了,在此就不細談─但請記得它們也很重要。

要是我在當爸爸以前就知道這些社交技能就好了,我必須承認,我是在踏上教養之路一段時間之後,才學會怒氣管理的。其他方面的技能雖然好一點,但還是有成長空間。我深信你自己愈發展這些技能,就愈能有效地教給你的子女。

談心時光 Talking It Over

1、今天你有哪些情緒?那些情緒是被什麼激起的?與自己的情緒保持聯繫是教導子女對他人有同理心的第一步。

2、請另一半分享他們對上一題的答案。這可使你們深入聊一聊彼此的情緒。

3、今天你跟誰講了什麼和善的話?對誰做了什麼和善的舉動?和另一半互相分享這兩個問題的回答。

4、設定一個目標,每天都要對某人說一句和善的話,或做一個和善的舉動。

5、拿一張紙,列出你想表達感謝的十件事,然後跟另一半分享。在本週中每一天都增加一件感恩的事,並跟另一半互相分享。

6、另一半跟你講話時,你有沒有專心傾聽?本週試試看找一天晚上一起坐下來,關掉電視、電腦和手機,看著對方,彼此分享今天發生的三件事,以及你有何感受。學習付出全部的注意力給對方,做為你們為人父母之前的準備。

7、列出一張你從小被教導的「禮節」清單,請配偶也做這件事。比較你們的清單,然後決定希望教導孩子哪些禮節,是否還有其他要補充的?

8、我討厭自己又提這件事,但你的怒氣管理做得怎樣?是否仍有成長空間?或許你和配偶需要找一本這個主題的書來共讀和討論。怒氣管理不當對婚姻和家庭關係都是傷害。

作者|蓋瑞.巧門 Gary Chapman

是全球翻譯成49種語言、銷量超過1100萬本《愛之語》(The 5 Love Languages®)系列的作者,也是「婚姻與家庭生活顧問公司」主任。他常到世界各國主持婚姻研討會,他的廣播節目在四百多個電台播放。對人們充滿熱情,並幫助他們形成持久的關係。近期著有《咦?不是你去刷馬桶嗎:結婚前早該知道的12件事》。

作者|香凝.沃登 Shannon Warden

是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她在研究生輔導計劃中教授,同時也是北卡羅萊納州克納斯維爾浸信會教會婦女事工諮詢和主任。作為一名專業顧問,香凝自1998年以來一直為兒童,家庭,年輕人,女性和夫婦提供諮詢服務,並自2003年起擔任蓋瑞.巧門博士的助理。香凝與史蒂芬.沃登(Stephen Warden)結婚,他們育有三個孩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格子外面《因為愛,所以有了黑眼圈:生孩子前一定要知道的12件事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