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禁忌、挑戰極限:10個不得不提的「第一」電影

2018-03-31 11:58

? 人氣

在80多年前,性愛鏡頭、死亡鏡頭、槍戰鏡頭,甚至連跨種族的親吻鏡頭,都不被允許加入電影。(圖/IMBD官網)

在80多年前,性愛鏡頭、死亡鏡頭、槍戰鏡頭,甚至連跨種族的親吻鏡頭,都不被允許加入電影。(圖/IMBD官網)

當代的電影,題材多樣、劇本多元,甚至還有許多非常寫實的恐怖、性愛、暴力鏡頭。然而,這些橋段,其實是到近幾十年才可以在公眾面前出現。回首看電影的發展史,第一次主角講髒話、第一次接吻鏡頭、第一次性愛鏡頭...,都非常值得被記住。以下盤點10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

1. 第一句咒罵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亂世佳人》的最後一句台詞——瑞德.巴特勒:「坦白說,親愛的,我根本就不在乎(I don't give a damn.)」是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的第一句髒話。這甚至不是《亂世佳人》中第一次出現 damn,片中台詞「該死的北方佬(damn yankees)」在片中的位置更前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在14年前,也就是1925年由金.維多導演的戰爭默片《戰地之花》中,一個角色就使用了「詛咒他們的靈魂(goddamn their souls)」表達自己對敵軍的憤慨。

F開頭的那個詞則最早出現在1967年,由約瑟夫.施特里克指導,改編自詹姆斯.喬伊斯小說的電影《尤利西斯》中。更早的1960年,動作電影《擊沉俾斯麥號》中的F詞被做了消聲處理。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2. 第一個性愛場景

18歲的澳大利亞女演員海蒂·拉瑪在1933年的捷克電影《狂喜》中首次衝擊大螢幕。影片中的兩個場景在當時造成了轟動,其中之一是拉瑪在湖中裸泳,第二個是她跟一位男士親熱。後者被公認為第一次在非色情影片中出現的親熱場景。

儘管在這場戲中鏡頭始終是拉瑪的臉部特寫,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她正在經歷著激情,這同樣是女性高潮在電影中的首次呈現。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3. 第一位明確的同志角色

在上世紀20-40年代的歐美影片中,同志角色均以加工後含蓄、模糊的方式表現。相比主流電影市場,地下的實驗性影片對同志的描寫則可能更加直接。

即便如此,美國傑出的實驗性影片導演,20歲的肯尼斯.安格在製作了影片《煙火》後,仍遭人控訴猥褻罪,該片講述了一位尚未出櫃的年輕同志的生活。加州最高法院最終裁定《煙火》為一部文藝電影而非色情影片,安格被無罪釋放。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4. 第一次跨種族的親吻

1943年,好萊塢電影製片準則,新增了禁止展現跨種族愛情的規定。

但50年代開始,一些影片開始挑戰這一規定。史丹利·庫柏力克《殺手之吻(1955)》中一位白人女性(艾琳凱恩)與一位擁有淺色肌膚的黑人男性(牙買加人弗蘭克斯爾維亞)之間的親吻,可能最早打破了此項規定,但實際上,斯爾維亞在片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是一位黑人,觀眾們是否知道他擁有非洲血統也值得懷疑。

1957年的影片《日光島》則更為接近,它講述了加勒比混血女孩,與英國殖民地官員間的浪漫故事,但影片中的親吻也只是以鼻子觸碰臉頰、草草帶過。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血色和服The Crimson Kimono(1959)》才是第一步真正意義上出現跨種族親吻的好萊塢電影,此吻來自日裔美國人Glenn Corbett和澳大利亞演員Victoria Shaw。

5. 第一次沖廁所

希區考克《驚魂記》中的經典浴室場景中雖然沒有出現裸露的鏡頭,但仍有一項禁忌在貝茨旅館的浴室中被打破:沖廁所第一次出現在了好萊塢電影中。

廁所在其之前的電影中也有出現:顯而易見的有1928年《群眾》,但從來沒有電影刷過馬桶。此後,觀眾等了10年才在麥克.尼克斯的電影《第二十二條軍規(1970)》中見到有人蹲廁所。

6. 第一位裸女

《靈感(1915)》講述了一位藝術家尋找完美女性以作他繆斯女神的故事,應該是第一部出現了女性裸體的非色情片。從上世紀30年代中期,英美兩國只有拍攝土著的紀錄片可以出現裸女並通過審查。1960年,麥可鮑爾《偷窺狂》(Peeping Tom,1960)中帕梅拉.格林短暫的露出了胸部,改變了這一境況。

《莫妮卡》(Summer With Monika,1953)及《九面體(1955)》中也都出現過上裸女性,但鮑爾是首位這樣做的英語導演,他的職業生涯差點兒因這部飽受爭議的影片而斷送。

裸露禁令取消後,第一部出現上裸鏡頭的主流好萊塢電影是西德尼·呂美特的《典當商》。

7. 第一場未被剪切的槍殺

1934年,好萊塢有槍殺鏡頭必須包括開槍、倒地兩個獨立鏡頭的製片規定

賽吉歐里昂尼的義大利西部片《荒野大鏢客》打破了這一規定,影片前半部一個場景,攝影師是站在克林·伊斯威特的背後拍攝的,克林·伊斯威特快速向對手們開槍,然後對方多人同時倒地。此種手法創造了「第一人稱射擊效果」,使得觀眾可以分享持槍者的視角,增加觀者對影片中暴力行為的感知。

8. 第一次浴血槍戰

早期黑白電影中,只有少部分槍殺鏡頭中可以看到明顯的槍傷。希區考克《海外特派員(1940)》中一個恐怖的槍殺場景最為著名。但是此類鏡頭在彩色影片中卻很少出現。

《我倆沒有明天(1967)》中對遭二人組瘋狂射擊的受害者臉部的呈現顛覆了歷史,該片以雌雄二人組千瘡百孔、血染破衣爛衫這一結局而著名。自此,電影中的暴力不再平淡乏味。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9. 第一位裸男

相較於女性,電影製作人在展示男性裸體上總是更為吝嗇。在上世紀60年代的影片—例如,林賽.安德森的《如此運動生涯》、約翰·法蘭克海默《第二次生命》中,即使導演加入了展示男性正面裸體的鏡頭,影片發行前也會在經審查時被重新編輯。

改編自DH勞倫斯的小說,肯.羅素(Ken Russell)執導的《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1969) 》應該是最早的通過審查的大量展現男性裸體的影片,片中Oliver Reed.和Alan Bates兩位裸男摔跤的場面廣為人知。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10. 第一次真實死亡

真實展示死亡的鏡頭,多年來在各類紀錄片種早已屢見不鮮。第一部展現真實的殺人事件的紀錄片是《變調搖滾樂》(Gimme Shelter),該片記錄了1969年滾石樂隊在加州奧特蒙特高速做免費演出時發生的一場悲劇。

飛車黨「地獄天使Hell's Angels」被聘來維持此場演出秩序,其成員阿蘭.帕薩羅在非裔美國人梅瑞迪斯.亨特試圖用左輪手槍攻擊舞台時,在其背後連刺數刀,亨特的死將該片推向了高潮。在對帕薩羅的審判中,片中影像被用做呈堂證供,最終帕薩特被判正當防衛無罪釋放。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旅人》拍攝了一位死刑犯接受槍決的場景,該片則被認為是首部包含真實死亡鏡頭的敘事片。

(圖/言人文化提供)
(圖/言人文化提供)

文/言人總編輯| JC LI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言人文化(原標題:電影文化/突破禁忌、挑戰極限—10個不得不提的「第一」電影 )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