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業績剩2成,母公司米斯特挾戰績掛牌 徹底相信數據的威力 平價電商Life8實體線上雙成長

2021-11-06 09:10

? 人氣

米斯特董事長林瑞豪(右)與總經理林瑞達(左),一人擅長理性數據分析,一人擅長感性人際觀察溝通,成絕佳拍檔。(圖/商業周刊)

米斯特董事長林瑞豪(右)與總經理林瑞達(左),一人擅長理性數據分析,一人擅長感性人際觀察溝通,成絕佳拍檔。(圖/商業周刊)

「一件不到3百元的T-Shirt也可以宅配?」、「沒有問題,運費由我們負擔,會直接幫你寄到家裡,」這是一段在Life8門市的對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好實體店市占8成

開街邊店卻連2年衰退

它是米斯特國際企業旗下休閒服飾品牌,2012年成立時,選擇主攻男裝市場,而且還是做電商,沒想到居然第一年營收就破億。2016年起,走向實體通路,2年內大規模在全台開設12家門市;今年,當疫情3級警戒時,實體零售業者叫苦連天,業績平均下降8到9成,它卻做到了上半年線上、線下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逆勢成長近50%。

10月25日,米斯特以45元掛牌興櫃,是台灣第一家全通路(OMO)電商服飾品牌股票上市。在興櫃前法人說明會上,總經理林瑞達自豪說,「我們的強項就是電商的數據分析模式。」

其實,2018、19年,當他們大舉拓展實體店時,曾出現連2年營收皆以近2成幅度衰退。不願具名的同業指出:「這是電商走向實體最常見的問題,對於實體店的人事、店租等固定成本,估算不精準。

董事長林瑞豪、總經理林瑞達兩兄弟回憶當時心有餘悸,然而2018年時,6家上市櫃的電子商務公司,就有4家虧損或勉強打平。他們明白,電商市場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但相信實體店仍有機會,「實體通路依舊占有市場的80、90%,」林瑞達說。

檢視旗下實體通路數據,他們發現其實不是門市經營不善,「商圈的人流開始每年以10%的幅度下降,消費行為改變,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問題出在商圈人流降

分析數字,轉戰百貨展店

不過,有地方人流減少,一定有地方人流增加。

林瑞達指出,「百貨公司的人流大約每年穩定成長2%,但是outlet、購物中心的人流每年正在爆炸性的成長,這是新的趨勢。」於是,兩兄弟決定壯士斷腕,兩年來共關掉9家街邊店,但在百貨、購物中心內新開設23家門市,目標是在今年底前,總店數要邁向30家。

然而,當疫情來襲,實體通路營收只剩下原先的1、2成,不少服飾品牌甚至撤出百貨專櫃,為什麼他們反而還要強勢進軍?

「我們從電商的數據中觀察到,買衣服的需求還是存在,」林瑞豪解釋,「疫情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不可能是永遠。」從事業務工作、外送服務,還是會有服飾添購的需求。因此,他們透過對熟客推出折扣優惠,以及Line的1對1專員服務,引導熟客往線上或實體店消費。

疫情仍有買衣需求

快速搶進防疫穿戴暴賣

他們也從其他大型電商平台上觀察到,疫情讓各種防疫穿戴商品熱銷,於是快速搶進。

例如,推出以漁夫帽搭配防護面罩的防疫帽,市場反映很好,再透過會員管理系統,讓實體店有一些小折扣,吸引顧客利用數位會員卡向實體店店員訂購。緊接著又在兩週內推出防護外套,從一開始的1千件,到最高時1個月可以賣出1萬件。防疫品這一戰的快與準,再次反映米斯特的核心能耐:數據管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