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賺13億強國人的錢,科技大廠姿態多卑微?Apple、FB…台面下種種誇張妥協讓人不敢恭維!

2018-01-15 11:54

? 人氣

Uber

為了吃下中國叫車服務市場,Uber和滴滴出行不斷祭出價格補貼優惠、互相廝殺,卻也導致成本難以回收,兩間公司都受到股東和中國監管機關的壓力,要他們停止補貼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八月,當時Uber在中國經營已經損失10億美元(約297億元台幣),於是決定將Uber在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資產,通通賣給中國的滴滴出行,雖然Uber中國還是可以保有品牌和經營獨立性,不過在用戶資源、營運推廣等層面,就必須與滴滴出行共享資源。

2016年,Uber決定將在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資產,通通賣給中國的滴滴出行。(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2016年,Uber決定將在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資產,通通賣給中國的滴滴出行。(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中國科技公司

不只是外國公司,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中國在地的科技公司也受到當局規範許多的影響。

中國近來積極建立高科技監控系統,透過監視器、臉部辨識技術、分析大量數據來監控人民,中國科技大廠就在背後扮演關鍵性角色,在網路世界當起政府的耳目。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都被要求協助中國政府追查嫌犯,以及審查政治異議人士言論,自家發展的技術被政府用於監控目的也只能照辦,絲毫沒有質疑當局提出要求的空間。

雖然騰訊執行長馬化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都曾表示支持政府執法、保安上的作為,但事實是中共當局握有企業經營的許可權,也就是說這些科技大廠即便心中再怎麼不願意,似乎也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文/高敬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為了一張13億人口市場的入場券,科技大廠進軍中國的 N 個妥協)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