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仇恨那麼深,至今難解?原來以阿曾有過這樣一段談判時期…

2017-12-31 09:00

? 人氣

1990年代初期,以色列就開始分批撤出原本佔領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例如,以色列交出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1982年攻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佔領的黎巴嫩南邊領土、退出1967年從埃及手中搶來的加薩走廊(但埃及卻放棄這塊土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的退出並沒有換來想像中的和平。阿拉伯人反而更變本加厲,要以色列讓步更多,甚至意圖徹底消滅以色列。在阿拉伯人的邏輯中,以阿衝突不是1967年遺留下來的爭端,而是1948年以色列獨立。因此,當以色列決定「土地換和平」後,換來的卻是「土地換戰爭」。

當時,和以色列談判的前巴解組織領袖阿拉法特,在美國人和以色列人面前展現的是看似和平的一面;但面對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同胞,卻私下策畫和煽動對以色列的暴力事件。這些攻擊使得以阿和平進程完全失去可信度。

在小布希就任前,他曾到白宮拜會柯林頓總統。柯林頓就曾向小布希痛陳遭到阿拉法特的出賣和背叛。同時,這也讓以色列當時原本主張和談的(左派)巴拉克政府輸掉國會大選;取而代之地,是高舉對巴勒斯坦採取鷹派立場的利庫德政府總理夏隆。

從2000年後至今,對巴勒斯坦強硬的利庫德政黨掌握了多數時間的執政權,即可窺豹出以色列民眾對巴勒斯坦的態度。

猶太人對阿拉伯人的戒心

在清真寺禱告的阿拉伯人。(取自想想論壇)
在清真寺禱告的阿拉伯人。(取自想想論壇)

猶太人對阿拉伯人的不信任感,更延續到國內法律制度上。以國官方針對阿拉伯公民的歧視性法律,就有50條以上。諸如:一位以色列阿拉伯公民和巴勒斯坦人結婚,這位以色列阿拉伯公民只有三個選擇:一、和巴勒斯坦的妻子或先生繼續分隔兩地。二、搬離以色列,去和巴勒斯坦妻子或先生居住。三、遠離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去第三國居住。總言之,就是不准夫妻倆在以色列定居

數年前,以色列曾有一家名為戴洛(Dialog)民調機構所進行的民調顯示,高達59%猶太人希望,以色列政府在徵募員工時能偏坦猶太人,盡量不要僱用阿拉伯人;42%的猶太公民不希望與阿拉伯公民居住在同一棟建築;同樣地,有42%的猶太公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與阿拉伯孩童同班。

甚至有三分之一的猶太公民希望,政府能立法剝奪以籍阿拉伯人對以色列國會之投票權;高達69%的猶太受訪者表示,若以色列併吞西岸,當地的巴勒斯坦人也不應擁有投票權。另,高達74%之絕對多數,支持在約旦河西岸地區,隔離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使用道路;47%的受訪者期望,以色列政府能將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移送給巴勒斯坦政府。

因此,無論從法律或民意來看,以色列猶太公民對阿拉伯人有著深層的戒心與警覺;憑藉著這股強烈的情緒,賦予以色列政府得以對阿拉伯公民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採取歧視性作為。

在歷史、宗教、情感、背叛和衝突的大背景下,對以色列猶太人而言,他們並不奢求能和阿拉伯人達成什麼劃時代、一勞永逸的和平協議。反而更希望,能和阿拉伯人一刀兩斷、能不接觸就老死不相往來。族群之間無解的深層矛盾,讓以阿和平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介紹|中東流浪者

流浪在近東地區的台灣人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背叛、欺騙及和談:以阿關係的冷和平)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