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仇恨那麼深,至今難解?原來以阿曾有過這樣一段談判時期…

2017-12-31 09:00

? 人氣

每次世界某一處一發生衝突或戰爭,就有人會開始祈求世界和平。彷彿世界大同是全人類的最終目標。但對以色列人而言,他們倒不這麼奢求。在以色列人眼中,冷和,就是一種庇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情緒源自於以阿之間的強烈不信任感。

宗教上的不信任

雖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稱,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徒全都憎恨猶太人,亦不能二分法說,「所有的」猶太人都憎恨阿拉伯人和回教徒。但整體而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或伊斯蘭之間有強烈嫌惡和不信任,是不爭事實。

宗教上,若從聖經對這種以阿仇恨有深入的闡述,可以追溯到亞伯拉罕時代。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的後代。

根據《舊約》聖經,以實瑪利是使女的兒子(創世紀16:1-16),以撒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兒子,他要繼承亞伯拉罕的職志(創世紀21:1-3 )。不可避免的,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之間會產生矛盾。

撒拉看到以實瑪利訕笑以撒,就告訴亞伯拉罕,應逐出夏甲和以實瑪利(創世紀21:11-21)。這讓以實瑪利心裡更藐視以撒。在宗教領域上,這種下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隱憂。

但綜觀中東兩千多年歷史,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絕大多數時間都和平共處,互不侵犯。仇恨源自近代史的衝突。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貝爾福宣言》後,允諾大量的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當時整個大以色列地區稱為巴勒斯坦),種下了族群衝突的根源。例如,1933年的阿拉伯大暴動,就是典型的以阿兩族暴力相向的著名歷史案例。

歷史矛盾的根源

在哭牆前面祈禱的猶太宗教人士。(取自想想論壇)
在哭牆前面祈禱的猶太宗教人士。(取自想想論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將巴勒斯坦的很大一部分土地劃給了猶太人。當時,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大部分阿拉伯人強烈抗議以色列佔有「阿拉伯人的領土」,進而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

自此,以色列建國後,就從沒真正安穩度過一天。甚至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至1973年這25年內,以阿之間爆發了四次大型的中東戰爭。以色列與其阿拉伯鄰國之間一直存在著極大的敵意和不信任感,並深深影響著中東局勢的穩定性。 

但這不表示,以色列就放棄了和阿拉伯國家進行和平談判的努力。例如,以色列政府為了穩定東西側翼的戰略安全,在1970年代末接連和約旦與埃及達成和平協議,讓以色列騰出更多空間和資源,處理北方敘利亞和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的爭議問題。

但對以色列猶太人而言,跟阿拉伯談判仍是充斥著濃厚的不信任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以色列和美國推動的「土地換和平」政策。

以阿談判的教訓

長期來,世界上多數民主國家都相信一個說法:以色列佔領了1967年六日戰爭所搶來的土地,引起以阿衝突不斷。因此,只要把這些土地交還給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猶太人的怨恨就會一筆勾銷。這成為1990年代期間,以色列推動「土地換和平」政策的由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