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台獨,就不該說「華語」嗎?他犀利叵析這些台灣青年的最大盲點…

2017-12-09 08:30

? 人氣

許多獨派青年排斥「中國用語入侵」,他們想維持差異,也強調差異。但這抵抗註定徒勞,台灣華語不但跟普通話差不多,今後也沒有擴大差異的利益,只有持續趨同的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抵抗「華語華化」更麻煩的,是不明為何而戰。你學日語會抗拒「日本用語入侵」嗎?華語就是華語,依賴人家的語言,又不爽人家的用語跟腔調,不能不進退失據。

也許你會因台灣華語畢竟在台灣演化,裡面帶有台語印記,而感到親切,但現實中,這不是溫和自然的融合,而是以本土語言的強制快速滅失為代價。你阿媽當年幾句「國語」講得滿頭大汗還被笑,一定不覺得親切;你再看現在一口不捲舌華語的青年一句台語都不會講,就明白了,這就是殖民傷痕。客語、原住民族語在華語中留下遺跡的「榮幸」還更稀薄。

認同是怎樣長成的

現在連中國人也用來自台語的詞,例如「吐槽」,這表示台灣文化反攻大陸嗎?誤會大了,是台灣人台語放給它爛,非但不會寫「thuh-tshàu(黜臭)」,久了連發音也歪掉啦。

不是我在thuh-tshàu,中國那麼大,南腔北調不足為奇,各地都能比來比去,「台灣腔」的一點點小特色,憑添交流的情趣罷了,還為兩岸一家親加溫呢。

其實,台灣華語能否承載台灣認同,以本文的觀點,重點根本不在於它跟普通話差多少。同樣地,有些台語運動人士努力爭論台語跟中國的閩南話大不同,已是獨特語言,他們的對立面則酸台語只是閩南話,嘲笑台語認同。以一致的標準,我也要指出,這些都無關宏旨。

因為這些本質論的說法,都忽略了認同的真正形成過程。文化、語言、族群這些東西,沒有明確的界線,而且一直在變,人們如何認定這是我們的、那是他們的,是基於特定時空條件,最明顯就是政治。當前的台灣認同,最根本就是為了區別於中國,不只中共。它不是兩蔣時代的中華民國認同,是隨著民主化、本土化興起的,生而反對大中國意識型態。

語言認同本來不一定要跟國族認同重合,看世上英語國家那麼多。但台灣認同的特質既然如此,只要政治大勢沒變,這個共同體要嘛就不要有語言認同,坦白承認被同化就好;要有語言認同,就沒辦法跟國族認同走反方向,硬要走就兩腿打結,TPS小編已經示範。

本土語言的定位,也是同樣道理,關鍵在於興起中的台灣認同重視的是什麼,不是前現代的移民故事,也不是智人出東非記。

[1] 該網頁名為「台灣國護照貼紙(Taiwan Passport Sticker)」,管理者自稱推廣貼紙的志工。但網頁與貼紙設計者陳致豪(老丹)無關。

[2] 更有人主張要包含印尼語、越南語等等。且慢,學東南亞語言很好,但那是外語的範疇。台灣自居上國,把擁有2.5億、9000萬人口大國的國語當做弱勢,當做自己的本土語言在推,絕對是瞎搞的錯誤政策。請參考我2015年發表在「想想論壇」的〈新住民語文課敢是母語教育?〉一文。

[3] 「台灣華語是台灣獨特的語言」這類論點一直有人建構,例如傅大為1991年發表的〈寬廣大道上的台灣官北話〉、何萬順2009年的〈台灣華語與本土母語:衝突或相容?〉,但他們的主旨都在於呼籲台灣不應排斥華語,還不像TPS小編(似乎)直接推舉華語做台灣代表。

華語在台灣的霸權地位從未動搖,傅、何這樣的呼籲可謂來自平行時空,好像叫大雄不要欺侮胖虎。國家權力持續邊緣化本土語言,不是他們關心的事;華語的普及,在他們眼中,是存在即合理,只缺全面的心悅誠服。

另,何拿來跟台灣華語比較差異的對象,是「北京話」與人造的「標準國語」,不是今日實際的普通話。

作者介紹|周盈成

中年男,捌做記者,現在從事貿易佮出版。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你怎麼不想想】I am Taiwanese and I speak...——假如要有台灣語言認同(上))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