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早該知道的事》他的家人不會在婚禮後就從世上消失,妳是跟一個家庭結婚

2017-12-15 06:20

? 人氣

如果你認為結了婚以後就是兩人天地,那你就錯了。你是跟一個家庭結婚的,無論順境或逆境,都要一起走下去。她的家人並不在婚禮之後就從世上消失,你們雙方父母可能容許你們有幾天單獨度蜜月,但那之後,他們就期待成為你們生活的一部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西方以外的文化裡, 父母的參與更明顯而且毫不避諱,有些新娘是直接搬進夫家,無限期地跟公婆同住。畢竟,聘金付了,從此她屬於他家所有,婆婆將教她如何作他所需要的妻子。在西方文化裡,婆媳關係雖未定型化,但也是昭然若揭。

過去三十年以來曾坐在我辦公室的夫妻,抱怨的事情大致如下:

「他媽媽想告訴我怎麼燒菜,我燒菜已經有十年了,不需要她的幫忙。」

「她爸爸不喜歡我,他總對他朋友說女兒嫁給我是委屈了。我猜他是希望我當醫生或律師,我實在不忍心告訴他,醫生或律師賺的錢沒有我這個做水電的多。」

「他的妹妹和媽媽從來不把我算在她們的社交圈裡,她們邀請他哥哥的老婆,但從來沒邀過我。」

「她的哥哥是運動迷,我們沒什麼共同點。我猜他不知多少年沒讀過一本書了,他對政治也毫無興趣。」

「她父親是會計師,每次我們碰面,他就建議我如何管理金錢。坦白講,他的建議我通常不以為然,不過我盡量保持和善就是了。」

「我丈夫的哥哥總是指導我丈夫應該怎麼做,他們相差四歲。我猜他還在企圖當大哥,但我覺得很煩, 可是我老公卻深受他影響。如果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老公每次都選擇聽哥哥的意見。」

「我老婆的爸媽會給她錢買我們負擔不起的東西。我很討厭這樣。我希望他們不要插手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老公的父母每次都不先打聲招呼就來,期待我們丟下手邊的事陪他們,這件事越來越叫人生氣,我不想傷他們的心,但我希望他們先打個電話,看看我們的時間方不方便讓他們來。」

當你們結了婚,就成了大家庭的成員。這個大家庭可能包含一個母親、一個父親、一個繼母、一個繼父, 兄弟姊妹,繼兄弟姊妹,伯叔姨嬸,外甥,姪子,繼子女,或許還加上前夫或前妻。你無法忽略這個延伸的家庭,他們不會消失。你們的關係可能很疏遠、可能很親近,也可能是正面的或負面的,無論如何關係一直都在,因為你是跟一個家庭結婚的。

如果你能跟這個大家庭建立正面的關係,人生會容易許多。你跟家庭成員的個別關係,全看你跟每一個人互動的機會。如果你們跟雙方家人都相隔千里,那麼關係雖可能是正面的,卻必定是疏遠的,培養關係的機會可能僅限於假期、婚禮和喪禮。然而,如果住得相當近, 那就有很多機會跟你們的大家庭互動了。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過年過節,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回家團圓吃飯。(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五個關鍵問題

在這些人際關係中最親近的,通常是配偶的父母。因此,本章我想要把焦點放在婆媳和岳婿的關係上。那麼,跟你另一半的父母親有什麼問題要處理?以下是五個常見的、需要了解和協調的領域。(延伸閱讀:別等到穩定交往、論及婚嫁,才去見對方父母!

首先需要你們注意的問題之一,可能是佳節在哪邊過。排名第一的節日自然是聖誕節,在西方文化裡,全家團聚的節日就屬聖誕節了,而問題常常出在他爸媽希望你們聖誕節當天在他們家過,而她父母也有同樣的期待。

假如是住同一城鎮,倒有可能辦得到,假如住同一州,有可能平安夜在某一方的父母家過,隔天聖誕節在另一方父母家過。假如相隔好幾個州,那就得協調一下今年跟他父母過,明年換跟她父母過,感恩節則是跟聖誕節不會見到面的某一位爸媽過。可能還有其他假日對於家人非常重要,不論是一方的家人或雙方的家人。

除了假期,還有傳統。有位年輕的妻子說:「我跟我姐總是在我媽生日那天帶她出去吃晚餐。現在我們結婚了,我老公說我們沒錢,所以沒辦法買機票給我回去幫媽媽過生日。我覺得這真的很難接受。我不希望我媽跟我姐對他感覺很差,但恐怕是免不了。」

一位年輕的丈夫說:「從我有記憶開始,七月四號美國國慶日,我們家都要炸魚,男人一大清早就去釣魚,一整天都有活動。而且每年只有這一天,可以跟我所有的堂兄弟姊妹見面,我老婆卻認為應該跟她爸媽過節,可他們只有晚上去餐廳吃飯而已,這種事任何一天都可以啊。」

傳統往往被深厚情感強化了,絕對不應該輕描淡寫

另一半的父母也會有期待,除非在婚前已經花很多時間跟對方父母相處,不然你會被他們的期待弄得措手不及。有位丈夫說:「我是吃過苦頭才發現,每次我跟老婆和岳父母去餐廳,他們期待的是這次由他們付錢, 下次就要由我付錢。有次老婆跟我說,這次該你付錢了, 我好尷尬,因為跟我的爸媽去餐廳吃飯時,每次都是他們付錢,以前我從沒想過他們會期待由我來付。」

有些期待帶有宗教色彩。一位年輕妻子說:「我發現每次我們跟他父母過周末,他們會期待我們周五晚上一起去猶太人會堂,儘管我們都是基督徒。我覺得很不舒服,但我不想傷害他們的感情。如果他們周末來拜訪我們,禮拜天會不會跟我們上教堂呢?」她丈夫說:「我們周末去她爸媽家過的時候,他們期待我星期天早上穿正式西裝跟他們一起上教堂,可我們參加的教會是走現代路線的。我只有一套西裝,那是五年前為了參加祖母的喪禮買的。每次穿都覺得很不舒服。」

可能對方父母有某種行為模式令你生氣或心煩意亂,或許你發現你岳父每星期四都去參加「男生」聚會, 喝到醉醺醺,回到家就對妻子言語暴力。你岳母把這行為告訴她女兒,她再告訴你,你希望能做點什麼,但覺得無力而無奈。你岳父的行為令你心煩,但令你不悅的是,每次她們母女聊天,岳母一定會提起這話題,然後你老婆就會心情不好。

結婚才五個月的梅根在我的諮商辦公室,說:「我從沒見過像我婆婆那麼井井有條的人,你真應該看看她的衣櫥。每一隻鞋都調到正確的角度,所有的衣服都按照顏色排列。問題是,我不是很會整理的人,所以每次她來我們住的公寓,都企圖給我各種可以使生活更輕鬆的建議。我很抱歉,但我就不是那種人嘛。更何況,我真的沒時間樣樣都保持整齊。」

你的公婆或岳父母可能有堅定的信仰,但你信的跟他們不同。有位年輕的丈夫說:「每次跟她爸在一起, 他就好像試圖要拉我去轉信他那個宗派。我也信耶穌的, 只是我不像他那麼武斷和強勢,我認為信教是個人的事, 我討厭他給我施壓,企圖要我贊同他的意見。」從小在信義宗(或稱路德宗)家庭背景長大的蘇珊, 說:「他爸媽是浸信會的,每次都想說服我受洗,我已經受過嬰兒洗,不覺得有再受一次洗的需要,他們卻搞得像不得了的大事,我不懂。」

(圖/@flickr)
尊重彼此的宗教背景,不強迫要求,可以提出建議,給予協調的空間。(圖/Joseph_Lin@flickr)

學習傾聽

在以上方面或其他領域,你會發現你的公婆或岳父母是有獨特想法、感受和渴望的個體。你的想法、感受和渴望跟他們不一樣,所以,你要如何跟他們建立積極正面的關係?我想建議你,從學習同理心的傾聽開始。

所謂同理心的傾聽,是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如何獲得那結論,還有他們的感受有多強烈,從這樣的角度去聆聽。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生會傾聽,我們常聽著聽著就舉個反例來駁倒對方,結果弄得不歡而散。同理心的傾聽是先不做任何評斷,直到你確定你了解對方在說什麼。

這牽涉到問一些問題來釐清,好比說:「你的意思是不是...我的理解正確嗎?」或「聽起來好像你要我...這是你想要做的嗎?」你必須先好好聆聽,弄清楚他們在說什麼,他們的感受有多強烈,然後你才能放心地陳述你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因為你已經不帶批判地聆聽了他們的想法,他們應該比較願意聽聽你真誠的意見。

同理心的傾聽並不是要你同意,而是要求你尊重他們的想法。如果你表示尊重,說話溫和,他們多半也會尊重你的想法,和和氣氣地跟你說話。互相了解和互相尊重都是來自同理心的傾聽。

跟公婆或岳父母溝通的時候,務必說到自己就好, 你可不要說:「你那樣說就傷了我的感情。」你可以說:「我聽到你那樣說的時候感覺很受傷。」用「」作句子開頭,就是說你的看法。而用「」作句子開頭,就是在怪罪對方,那樣很可能會得到防禦性的反應。

丈夫若說:「我聽小莉說妳們每次聊天都會提到丈人酒後言語暴力的事,我就覺得很受挫,不知道妳是不是希望我們做點什麼事?假如是的話,妳認為我們能做什麼?」這樣比較有可能開啟一番有意義的對話。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學習同理心的傾聽,先不做任何評斷,能夠改變溝通的狀態。(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學習磋商

跟你的岳父母或公婆有良好關係的第三個要件是, 學習協調歧見。磋商的起點是某人提出一個建議。哲明對他岳父母說:「我知道你們希望我們聖誕節回去,全家一起過節,當然我爸媽也同樣希望我們回去,因為兩家相隔五百哩遠,所以真的沒辦法在同一天回兩個家過節。我在想是否可以在感恩節和聖誕節之間分配一下。今年聖誕節我們跟你們過,感恩節就回我老家過。明年呢,就換過來,感恩節我們回去陪你們過。我只是想找出一個對兩邊的家都可行的辦法。」

哲明提出了一個建議。現在他的岳父母有機會接受, 或是修改一下再提出他們的建議。磋商就在這樣傾聽與尊重彼此意見的過程中進行,最後達成大家都同意的一個解決方案,同時也增進了他跟岳父母的關係。關於過節、傳統、期待、行為模式、宗教等方面的差異,都需要磋商協調。希伯來人的古諺說得好:「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和睦是需要磋商協調的。

有利於磋商的做法是,提出請求而非要求。提姆對他爸媽說:「我們真的很喜歡你們來,我們也希望有時間跟你們在一起,可我還是希望你們先問一下, 不要說只是順便過來一下。有沒有可能先打個電話給我,看看那天晚上我們的時間如何?我會這樣請求的原因是,上星期你們禮拜四晚上過來,結果你們回去後我熬到半夜才把明天上班要用的報告做完。禮拜五晚上來對我比較好,你們覺得這樣可以理解嗎?可不可能這樣做呢?」

提姆提了一個建議也做了請求,他父母可能同意他的請求,可能對他的請求表示抗拒;或是他們可能另外提一個建議,好比協議他們一般會在周間某一個晚上去, 除非有特定理由才會移到別的晚上。不論如何,提姆總是做了請求,而不是要求父母怎麼做,他跟他們維持著正面的關係。

去了解他們的愛語是什麼

關於維持與雙方父母正面的良好關係,我有最後一個建議,就是去了解他們的主要愛語是什麼,並且經常使用那個愛語。使另一半的父母覺得被真心關愛時,就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協調歧見的正面氣氛。要用對愛語, 這比任何事都更能傳達關愛。如果你不知道另一半父母的愛語是什麼,不妨送他們一本我的書《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一旦他們讀過這本書,了解愛語的概念之後,可能會想討論他們的主要愛語是什麼。你也可以跟他們分享你們的愛語,這樣,全家人都能有效地溝通關愛之意,就能培養出正面的關係了。

凱洛琳和我在與雙方家人的關係上未曾有過創傷, 婚後頭兩年,我們跟父母相隔兩千哩,每年只有聖誕節回家,我們的父母都住同一個城鎮,我們家是過平安夜, 她家是過聖誕節,因此我們跟雙方父母的關係雖然疏遠, 但都是正面的。

我的岳父在我們結婚以前就過世了,當我完成研究所學業以後,就搬到我父母家附近,我的岳母一直是我的啦啦隊隊長,常給我加油打氣。她的愛語是服務的行動,自從我幫她油漆過房子以後,我做什麼都不會錯了。

我爸媽也是樂意助人、積極正面,絕對不會待人傲慢。對於婆媳或岳婿衝突,我當然是毫無準備的,凱洛琳跟我不曾就此主題討論過,現在我才明白當年我們有多天真,走進我諮商辦公室的無數對夫妻使我明白我們的情形是例外。擁有良好的婆媳或岳婿關係,通常需要花費一番時間與精力。

希望本章能幫助你們面對將來與雙方家人可能會起爭執的地方,現在就談談你們會如何處理那些問題。在婚前討論得越徹底,婚後就越不會意外地措手不及。

談心時光Talking It Over 

1. 彼此分享你們家一般是怎麼過聖誕節和其他重大節日,想想看有沒有哪些地方日後可能引起爭執。

2. 你們各自的家庭有什麼堅持的傳統?不一定是生日或節日的傳統,還包括對你們家庭成員極其重要的一些傳統。

3. 找出另一半的父母在你們結婚後可能會對你有的期待,假如你有已婚的手足或好友,不妨問問他們,公婆或岳父母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期待。

4. 所有的公婆或岳父母都有某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就像我們一樣。有些是正面的,好比每周六打高爾夫。有些是負面的,好比每周四晚上喝得爛醉。你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觀察到哪些模式?彼此分享一下,說說看有哪些事情會讓你生氣。

5. 你的父母有什麼宗教上的堅定信念?彼此分享,談一談有哪些地方可能會令你覺得不自在。

6. 當你的父母在談論你不贊同的觀念時,你是否懂得先不作評斷,只是注意聽他們講,好讓你能作出知情達理的回應?彼此分享,有什麼例子說明你有注意聽,或沒有好好地聆聽。

7. 在日常對話中,你是否懂得只說自己就好?當兩人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你是否常常一開口就是「你」而不是「我」?互相討論看看,焦點擺在學習只講自己就好。

8. 兩個人有歧見時,就需要磋商。磋商的過程是這樣的,有一方提出一個建議,傾聽對方相對的建議,設法找出一個雙方都同意的解決方案。你們過去曾這樣磋商過嗎?做得好不好?彼此回憶當時的情形並分享。

9. 請求比要求更有利於磋商,想想看有哪次你的請求在對方聽來更像是要求?彼此請對方把想要說的換個聽起來比較像是在請求的說法。

10. 你們知道自己父親和母親的主要愛語分別是什麼嗎?對方父母的愛語分別是什麼?倘若知道,你們是否很會說他們的愛語?倘若不知道,你們要做什麼來發現他們的愛語?

11. 假如你在思考結婚的對象已經有子女,我要大力推薦一本值得你們共讀並討論的書:Ron Deal所寫的《The Smart Step-Family》。婚姻生活牽涉到孩子的爭執中, 排名第一的就是子女跟繼父母之間的爭吵。

作者簡介|蓋瑞.巧門 (Gary Chapman)

是全球翻譯成49種語言、銷量超過1000萬本《愛之語》(The 5 Love Languages®)系列的作者,也是「婚姻與家庭生活顧問公司」主任。他常到世界各國主持婚姻研討會,他還有廣播節目在四百多個電台播放。想知道更多關於他的介紹,請上網站。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格子外面出版《咦?不是你去刷馬桶嗎:結婚前早該知道的12件事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