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19歲,卻助德川家康6小時就奪天下!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10大謎團一次解開

2017-10-26 16:55

? 人氣

(四)「くノ一(Kunoichi)」(女忍者)的角色是什麼?

日文「くノ一」為「女」字拆字為三劃後寫成的詞語。除了電影《關原之戰》外,也有許多生動描寫女忍者的虛構作品,像是山田風太郎的時代小說《女忍忍法帖》等。儘管如此,仍無法根據史料去確認女性忍者的真實性。然而歷史上確實有女性隱密地執行所謂的間諜任務,例如,廣傳諏訪大社信仰的「雲遊巫女」以及由熊野地方發跡的「比丘尼」。她們會走訪日本全國,同時表演向神明祈禱、奉納的舞蹈。根據歷史記錄,武田信玄就曾經利用她們廣大的行動範圍,雇用她們進行情報蒐集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原之戰】劇照(4).JPG
(圖/天馬行空提供)

(五)開戰之前,情況真的對西軍比較有利嗎?

根據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關原之戰》,在決戰開始之前,東軍的兵力約有7萬5000人,西軍則有10萬人。再來談論布陣,西軍當時在高地擺出「鶴翼陣」,將大量東軍完全包圍,對西軍勝券在握的描述並不少。但是,研究關原之戰常用的《日本戰史》中可見,單純計算兵力的話,東軍約有9萬近10萬人,另一方面西軍則相對弱勢,只有8萬人,這之中還有些後來投敵的,或者是旁觀者的角色,實際上有作用的兵力只有3萬人的程度而已。因此在關原布陣的時候,勝負可能早已決定。雖然東軍人數較少的說法很多,但很有可能是為了營造情勢逆轉勝的戲劇效果。

(六)以「杜鵑不鳴,待其鳴」為名的家康,其實性情很急躁嗎?

後世曾以三句不同的俳句傳達「戰國三傑」各自的性格,當問到「杜鵑不鳴,當如何?」時,織田信長回「杜鵑不鳴,殺其之」;豐臣秀吉應「杜鵑不鳴,使其鳴」;德川家康則答「杜鵑不鳴,待其鳴」,由此可見其忍耐力強、甘於等待的性格。但實際上家康年輕時血氣方剛,據說是無時無刻都非常暴躁的人,在「三方原之戰」(1572年)時,家康駐守於濱松城,因武田信玄挑釁而出征,最後卻大敗。在戰場上,他擅長野外的短期決戰,在壟斷兵糧的長期決戰中卻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司馬遼太郎會在小說中描述家康「情緒焦急時有啃咬指甲的習慣」,大概是吸收了他那樣的性格。然而懂得在重要時刻忍耐,並以過去的失敗作為己身的糧食,從失誤中記取教訓才是家康奪取天下的精隨。

【關原之戰】劇照(5).jpg
(圖/天馬行空提供)

(七)武將的頭盔為什麼那麼花俏華麗呢?

在戰國時代的武將間曾流行一種戴在頭上的華麗裝飾物,普遍被稱為「變形頭盔」。大多數的人加入了混亂的戰場,在那不知自己的未來是生是死的隆重舞台,為了讓敵我都清楚知曉自己的存在,竭盡全力在頭盔上展現獨特手藝。其中,於電影《關原之戰》中登場的一之谷形頭盔即為變形頭盔的一種,特殊的形狀是為了展現源義經駕著馬從斷崖(一之谷)奔馳而下之景而製成,原為福島正則的所有物,但在朝鮮出兵歸來之後他便與黑田長政交換了頭盔。因此在關原之戰時,長政使用的是一之谷形頭盔,正則使用的則是配戴從長政那裡收下的大水牛桃形頭盔。以桃形頭盔為基底,再加上一對突出的大角,為一設計奇特的變形頭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