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家就躲房間!都不講學校的事」關心小孩用對方法嗎?看歐美家庭如何開歡樂家庭會議

2017-07-24 09:30

? 人氣

「正向教養」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教養法,主張消除所有懲罰與獎賞,強調用「鼓勵」來教養孩子,目前「正向教養」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流教養方式。在孩子越來越懂事之後,你都如何跟孩子溝通呢?在東方家庭中,鮮少家庭有定期開家庭會議的習慣;然而,在西方國家則是認為,家庭也需要好好經營,家庭會議會讓家長更了解孩子、且有助於讓親子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但家庭會議要怎麼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正向教養」中,家庭會議的形式如下:

1 讚美與感謝。
2 評估先前的解決方案。
3 待解決問題的清單。
4 議程(活動、用餐規畫)。
5 娛樂活動與甜點。

STORY 1. 簡的故事分享

如果我必須選出一項偏好的正向教養工具,那將是「家庭會議」。因為孩子透過家庭會議,將學習到許多重要的社會與生活技能:適應力、社會興趣(貢獻)〔註:social interest,阿德勒學派重要概念之一,意指個體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分,產生對社會事務的態度,包含個人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抱持正向的態度,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相互尊重、如何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傾聽技巧、腦力激盪的技巧、解決問題的技巧、解決問題前先冷靜的重要性、考量他人、合作、信賴感,以及如何與家人共享樂趣。你還能在什麼地方投資這麼少的時間、卻獲得這麼多?

本節開頭引述德瑞克斯的話指出,為了有助於鼓勵,有必要改善家庭內的溝通。如果家長試圖將家庭會議作為說教與管控的另一個平台,就無法產生效果。是的,我們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有的時候,父母會認為,如果沒有一直嘮叨,就沒有盡到應有的職責。家長需要少說一點、多聽一點。他們需要確保孩子一起參與構思解決方案的腦力激盪過程,並讓孩子從中選擇他們認為的最佳方案。孩子越覺得自己參與其中,越可能貫徹執行最後的決策。

每週開一次家庭會議最有效,時間不要超過 20-30 分鐘──就算還沒有討論完,那些項目可以「標記」下來,留待下次會議討論。這麼做,能讓每個人有時間消化會議中的所有討論事項,試著進行達成決議的解決方案,在下次會議前自行練習把事情做好。

我的孩子在 4-12 歲時,很喜歡家庭會議。之後,就如同其他青少年,他們開始抱怨「家庭會議很愚蠢」。我請他們遷就我,告訴他們可以將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到 15 分鐘。某天,抱怨者之一的瑪麗留宿在朋友家。隔天,她跟大家宣布:「那個家庭真是一團亂,他們應該要舉辦家庭會議。」

瑪麗離家就讀大學後,主動與室友召開定期的「家庭會議」。她說,如果沒有定期舉辦,他們早就拆夥了。將家庭會議紀錄本保留下來,會像看家庭相簿一樣有趣。當你們回顧過去共同解決的挑戰,你與家人將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

有效舉行家庭會議的十個步驟

1. 介紹:「我們將閱讀這些步驟,直到大家都清楚。誰想要先念第二點?」(如果孩子年紀夠大,可以輪流念出步驟。)
2. 讚美與感謝:「我們每個人都要分享『感謝每位家庭成員』的一件事。我先開始。我想要感謝○○○,因為○○○。」感謝每一位家庭成員。
3. 家庭會議議程:「議程表會貼在冰箱上,每個人都可以趁著下次會議舉辦之前寫下問題。例如:將髒碗盤棄置在洗碗槽內。」
4. 語氣堅定:「我們會傳遞這項物品,協助每個人記住一次只能有一個人發言,而每個人都會輪到。」
5. 腦力激盪:「腦力激盪,意謂盡我們所能地想出越多解決方案越好。即使是荒謬的想法也沒關係」
6. 專注在解決方案上:「我們利用議程表上的問題來練習。誰想當記錄員,把每一則建議都寫下來?」(如果孩子太小,可以由家長負責。)
7. 鼓勵孩子先說:「誰想先提出一些古怪、瘋狂的想法?」(如果沒有人開口,你可能需要先幫他們說些古怪的想法與一些實用的想法,可以說:「把這些髒碗盤丟到垃圾桶如何?如果我們每個人一週輪值一次呢?」)如果有人反駁這個想法,你要說:「現在我們只是思考解決的可能方案。所有的想法都會被記錄下來。」
8. 利用三R與一H評估提議的解決方案:令人振奮的提案必須 一、相關(related);二、合理(reasonable);三、尊重(respectful);四、有效(helpful)。「有誰能指出我們必須刪減的提案──因為不相關、不合理、不夠慎重、沒有效果?在我們討論原因後,記錄員可以把提案刪掉。」
9. 選擇解決方案:「我們想要把這些想法濃縮成一個解決方案?還是想嘗試多個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在一星期後的會議上,評估解決方案的成效。」
10. 娛樂活動:「我們會讓每個人輪流選擇每次家庭會議結束前的活動。今晚,我選擇猜謎。誰想要自願決定下一週的活動?」

要記得,類似這樣的合作技巧需要時間學習。要持續定期舉辦,避免錯過會議的時間。

02
(圖/Modern Family@facebook)

STORY 2. 布萊德的故事分享

我們總是固定舉辦家庭會議,但是形式有點隨意。我們會看看接下來一週的行程,然後規畫一起聚餐。後來,我決定開始做家庭會議紀錄本,重新開始舉辦家庭會議。當我這麼做,才發現我們過去疏忽了一些重要的步驟。

依循規範,我們用讚美來展開家庭會議。我誇獎了兩名孩子,並詢問是否有其他人想要表達讚美。女兒說她想,結果如下:

愛瑪:「我要讚美吉普森,因為他這星期沒有罵我。」
吉普森:「愛瑪,妳在說什麼啊?我十分鐘前才罵過妳。」
愛瑪:「我是指在那之前。」
吉普森:「隨妳怎麼說。」

我不確定這樣的意見交流是否稱得上讚美,但也許這是你在青少年世界中,能得到最接近讚美的說法。

我也決定張貼家庭會議議程,好讓大家能在週間增添討論項目。某個早上,孩子們為了使用影音播放器而發生爭執。我請吉普森將問題列入家庭會議議程。他對這個想法不感興趣,但仍舊寫了上去。在他這麼做之後,家裡的狀況確實變得比較平和──有時候,只是將項目列入議程,就足以化解問題。

那個星期,我們家庭會議的議程如下:

1. 影音播放器(孩子們為了一起使用而發生爭執,而且它總是髒兮兮又沒電。)
2. 水瓶(爹地很沮喪孩子們總是從水瓶中倒了一杯水,然後留在流理台上;我們浪費了好多水。)
3. 辱罵(愛瑪非常介意她與吉普森之間的爭執。)

愛瑪擔任記錄員,記錄下所有會議中的討論內容。讚美過後,我們開始專注於討論議程的解決方案。我們先腦力激盪,思考影音播放器的解決方案。提出的想法包括:

1. 愛瑪在使用前先洗手。
2. 吉普森應該讓愛瑪有適當的使用時間。
3. 使用者負責清潔。
4. 每個人使用完畢,都要負責幫它充電。
5. 吉普森必須理解,愛瑪並沒有挖鼻孔。
6. 愛瑪可以賣掉她的舊款影音播放器,自己買一台新的。
7. 扔掉影音播放器。
8. 一次只能使用兩小時。

孩子選擇的方案是第三點與第四點。我們決議,如果有人不遵守,那星期就會失去使用影音播放器的權利。你猜如何?那星期沒有發生任何使用影音播放器的爭執。愛瑪使用時都很注意清潔,事後也都有充電,而吉普森沒有任何的抱怨。

議程上最後一個討論事項是辱罵。我們提出以下的解決方案:

1吉普森停止惹惱愛瑪的行為。
2當你想要罵人時,改說「我愛你」。
3愛瑪試著保有耐心。
4當愛瑪感到受挫時,就使用自己的舒壓球舒壓。

愛瑪選擇的方案是使用舒壓球,而吉普森決定,在他想罵愛瑪時,改說「我愛你」。

你可能會想:「少來了!青少年絕對不可能同意說『我愛你』。」但幾天後,我確實聽到吉普森在感到煩躁時,對愛瑪說「我愛妳」。那星期快結束時,愛瑪來找我,她說:「嗨,爹地,你猜我和吉普森上次發生不愉快是什麼時候?是五天前耶!」我承認,我曾經懷疑過是否能透過家庭會議解決問題,但我現在完全改觀了。

03
(圖/woodleywonderworks@flickr)

STORY 3. 瑪麗的故事分享

五年前,四歲的葛瑞森、兩歲的里德、我的丈夫馬克與我,第一次舉辦了我們的家庭會議。每個人都給予、並接受讚美或感謝。里德的年紀還不足以讚美別人,但每當他受到讚美時,他就會露齒而笑。

馬克苦惱於讚美這個概念,他說:「這太像影集《脫線家族》(Brady Bunch)了!」他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們必須給予讚美?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討論議題?」

我瞪了他一眼,用嘴型示意:「相信我。」他不情願地照做。稍後他理解到,給予並接受讚美,協助營造鼓勵與合作的氛圍。

待討論的議題是,兒子葛瑞森想要每天都穿棒球褲。葛瑞森熱愛棒球。當時他想要長大後能加入聖地牙哥教士隊,所以他希望每天看起來都像一名棒球員。不幸地,他的褲子都是白色的,而他是一個四歲小男孩,所以不可能隨時保持褲子乾淨。我考慮過再多買五條褲子,但還是決定試看看能否在家庭會議上找出其他的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讓葛瑞森知道,我們欣賞他想要行為舉止與打扮都像棒球員的熱忱,但是媽咪非常苦惱於如何維持他有乾淨的棒球褲。我們問他,我們是否能夠專注在解決方案上,找出一些讓他能穿著棒球褲的不同想法。

他最近剛規畫完成他的慣例表,我們建議他也將這件事製成圖表,內容為:「星期一棒球褲,星期二牛仔褲,星期三棒球褲,星期四牛仔褲,星期五棒球褲,星期六棒球褲,星期日棒球褲。」

我不得不佩服他充滿創意的思考力,並且認同這可能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同意他執行這個計畫。隔天,他問:「媽咪,今天星期幾?」當我說是星期二時,葛瑞森回答說:「哇,這表示我必須穿牛仔褲。」他失望,但徹底執行了他的解決方案,不情願地上樓穿牛仔褲。

丈夫很訝異於兒子願意貫徹執行協議的態度,他告訴我:「我迫不及待要舉辦下一次的家庭會議了。」

正向教養小技巧

1. 記得家庭會議的長期目的:教導重要的生活技能。
2. 讓所有家庭成員圍桌坐著(不要在用餐時間進行),或是其他能看見彼此的舒適地點。
3. 提前張貼議程,讓家庭成員可以寫下他們的顧慮與問題。
4. 利用讚美展開會議,營造氣氛。
5. 專注在解決方案上、而非責怪。

作者/簡.尼爾森(JANE NELSEN)、瑪麗.尼爾森.坦伯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布萊德.安吉(BRAD AING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書屋《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責任編輯/陳憶慈

【好物推薦】今夏消暑提案,DIY冰淇淋這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