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上學的私生子,如何成為世紀傳奇?達文西驚豔世界600年的秘密,藏在蒙娜麗莎裡

2017-07-29 11:00

? 人氣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公證人瑟.皮耶羅.達文西的私生子,基本上不能受教育、不能從事傳統的專業工作(醫生、律師等),與高等教育注定是絕緣的。他在佛羅倫斯附近的文西度過童年時光,沒受過什麼正式教育,多半時間都在鄉間閒逛,到城鎮外頭的森林裡探險。他在森林裡流連忘返,那裡有種類繁多的生物,還有巧奪天工的岩層及瀑布等地貌。父親是公證人,所以家裡有很多紙張(在當代很稀罕),他極渴望把散步時看見的一切景象畫下來,於是便偷取了紙張隨身攜帶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坐在岩石上描繪令他著迷的昆蟲、鳥類及花朵,但他從未學過繪畫,只是純粹畫著自己看見的東西。他察覺到,想在紙張上重現眼前景象,就必須深入思考,聚焦在眼睛通常會忽略的細節上。例如他在描繪植物時,注意到各種花卉的雄蕊樣貌不盡相同,而且各有千秋。他留意到植物開花前的轉變歷程,並呈現在一系列的繪畫中。就在深入鑽研細節時,他短暫見證了植物內在的生命力,接觸到令植物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鮮活力量。不久,思考與繪畫融入他的心靈之中,就在描繪周遭事物的過程中,他漸漸認識了萬物。

進畫室當學徒,天賦讓名畫家都驚豔

父親見他的繪畫功力進步神速,有心替他在佛羅倫斯物色一間畫室,送他去那當學徒。藝術工作是當時代的私生子可以從事的少數幾種職業。1466年,他憑著自己是佛羅倫斯備受敬重的公證人,幫當時14歲的兒子在知名畫家維羅基奧 (Verrocchio) 的畫室覓得一職。這簡直是為達文西量身打造的工作。當代的開明風氣深深影響了維羅基奧,他教導學徒以有如科學家的嚴謹態度工作。例如,畫室裡擺放了幾尊披掛各式布料的石膏人像,學徒必須修練專心一意的功夫,辨識各種布料特有的皺摺和陰影,並忠實地呈現出來。達文西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維羅基奧也很快看出這名年輕學徒已鍛鍊出掌握細節的超凡眼力。

(圖/維基百科)
《基督受洗》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維羅基奧的畫作,他的學生達文西也參與該作品的繪製。(圖/維基百科

到了1472年,李奧納多成為維羅基奧的主要助手,協助他繪製大型畫作,分攤了不少責任。在維羅基奧的《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 作品中,位在側邊的一名天使便是出自達文西之手,這成了他留給後世最早的畫作。當維羅基奧看到達文西的成品時,感到非常驚異,天使臉龐有一種他不曾見識過的特質,彷彿真的有亮光從祂內部透了出來。天使的神韻栩栩如生,表情極為豐富。

維羅基奧可能認為那是魔法,但近代的X光技術披露了達文西早期的繪畫祕密。他使用一層又一層極為稀薄的顏料,以致肉眼無法辨識出筆觸。他層層地堆疊顏料,每層都比上一層更深一點。他以這種畫法試驗過不同的顏料,摸索出如何捕捉人類筋肉的細膩輪廓。由於每一層都很稀薄,灑落在畫作上的光線便彷彿穿透天使臉龐,從內部綻出光芒。

從這幅他在畫室工作6年後的繪畫作品來判斷,他絕對潛心鑽研過各種顏料的特質,並能嫻熟地以堆疊手法建構紋理與深度,將一切畫得細膩鮮活;他必然也耗費大量時間研究人類肌理的結構。這披露了達文西驚人的耐性,他一定對如此細膩的觀察抱持熱情。

著重表情與肌肉細節,造就無人能比的特色

多年後,當他離開維羅基奧的畫室,成了知名畫家,達文西建立了自己的首要原則,不但用在繪畫上,後來也應用於科學研究之中。他發覺其他畫家工作的第一步是構思畫作的整體構圖,講究畫面的震撼效果或靈性表現。但他從不同角度思考,密切關注著細節:各種鼻型、突顯不同情緒的嘴部曲線、手部血管、樹木糾結出的樹瘤等。

他沉浸在細節中不可自拔。他後來也相信,若聚焦於細節,並鑽研到了然於心,有助於貼近生命的奧秘,遇見蘊藏在所有生物及物質當中的造物主。他發覺手部骨骼或人類唇形也能有啟迪人心的效果,效果不亞於任何宗教的繪畫。對他來說,繪畫是在追尋驅動萬物的生命力。他相信如此一來,作品的動人、真實程度將可大幅提高。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發想出一連串的練習並以驚人的認真態度徹底執行。

白天,他在市區及鄉間無止盡地散步著,細究肉眼所見的一切細節。他刻意在每一件熟悉的物品中發掘新東西。夜晚,他在睡前鉅細靡遺地回顧所有事物,烙印在記憶中。他狂熱地捕捉千變萬化的人臉神韻。為了觀察形形色色的人,任何想得到的場合他都造訪過,像是妓院、酒館、監獄、醫院、教堂祈禱區、鄉間慶典等。他隨身攜帶筆記本,把所見到數量驚人的臉龐素描下來,皺眉、大笑、痛苦、安詳、色迷迷等各種表情皆有之。

假如他看到某個路人有一張自己從沒見過的臉形,或是某種畸形,他就會尾隨對方,邊走邊素描。他會在同一張紙上畫出幾十種不同鼻型;他對嘴唇似乎特別著迷,認為嘴唇和眼睛一樣富有表情。他在不同時段反覆進行相同練習,確保自己捕捉到不同光線對人臉造成的不同效果。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圖/翻攝自youtube)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圖/翻攝自youtube

他在繪製曠世傑作《最後晚餐》(The Last Supper) 期間,贊助人米蘭公爵愈來愈不滿達文西拖拖拉拉著無法完工。整幅畫作看來獨缺猶大人的臉孔,但達文西遍尋不著適合的模特兒。他前往米蘭最墮落的地區為猶太人臉龐物色最傳神的邪惡表情,可惜運氣不太好。公爵接受他的解釋,不久之後,達文西如願找到心目中的理想模特兒。

他以同樣的熱忱捕捉著肢體動作。他抱持的另一個理念是,連續動作及不間斷的變動定義了生命,畫家必須在靜止的畫面裡呈現出動感。他從青少年開始就為流水痴迷,磨練出描繪大小瀑布及洶湧水流的扎實功夫。對人,他坐在街邊幾個鐘頭觀察過往行人,快速畫出他們的輪廓,並以停格的一系列畫面捕捉各種動作(他能以驚人速度素描),待回家後再補上輪廓的細節。為了加強捕捉動作的眼力,他設計了另一套練習。

他有天在筆記本寫道:「明天要用紙板做出各種形狀輪廓,然後從陽台往下扔,然後畫下它們在墜落各個階段的樣貌。」

他殷切地探索細節,想從中尋找生命精髓,於是精心研究起人類及動物的解剖構造。他想從內而外描繪人類或貓。他親自解剖屍骸,鋸開骨骼和顱骨,也定期去觀摩別人解剖屍體,以便仔細研究肌肉和神經結構。他畫的解剖圖既逼真又精確,遠比當時的解剖圖來得先進。

肌肉描繪的極致表現:名作《蒙娜麗莎》

在其他畫家眼中,達文西對細節的講究近乎瘋狂,但從他完成的少數繪畫作品中,即可目睹並感受到如此勤奮練習的成果。他畫作背景中的風景,比同時期畫家的作品更具生命力。每一朵花、每一根樹枝、每一片葉或每一顆石頭都蘊含精密的細節,絕對不是充當裝飾而已。暈染是他繪畫的獨特技法,他將一部分背景畫得很柔和,與前景的人物相互融合,營造如夢似幻的感覺。這表現出他認為所有生命都密切關連、在某些層次上相互融合的理念。

他畫筆下的女性容貌極能令人怦然心動,男人經常對他在宗教場景所描繪的女性產生愛慕之情。這些女人的表情並沒有流露出任何性暗示,但她們矇矓的微笑、柔美的肌膚在男人眼中都極為誘人。達文西經常聽說,有男子潛進收藏他畫作的人家,偷偷撫摸畫中女郎並親吻她們的嘴唇。

《蒙娜麗莎》是達文西之代表作。(圖/Pixabay)
《蒙娜麗莎》是達文西之代表作。(圖/Pixabay

前人試圖清潔及修復達文西的《蒙娜麗莎》(Mona Lisa) 畫作,以致畫作嚴重受損,如今已很難想像它的原有風貌,更無法感受到當年觀畫的人如何讚嘆不已。所幸,畫評家瓦薩利 (Vasari) 在它被修整到面目全非前留下了文字記錄:「眉毛濃稀有致,皮膚上的毛孔逼真到無以復加。鼻子上有漂亮細緻的粉紅色鼻孔,栩栩如生。唇色的紅自然融入臉部肌膚的膚色,建構出唇形,完全不像是顏料,彷彿是活生生的肌肉。喉嚨下方有一處凹陷,眼尖的人還能瞧見血管的脈動。」

僅管達文西早已與世長辭,但他的畫作依然持續撼動、撩撥所有賞畫的人。世界各地有許多博物館警衛因為過分沉迷他的畫作遭到開除,達文西的作品是藝術史上遭到最多破壞的畫作,其撩撥肺腑感受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達文西的年代,畫家主要的困擾是隨時都承受著得多產的壓力。他們必須維持相對較高的產能,才能持續獲得贊助金,保持作品的能見度,但這大大戕害了畫作品質。他們因而開創出迅速帶給觀畫者感官刺激的畫風,締造這種效果的手法是運用明亮色彩、不尋常的並置與構圖、具有戲劇張力的場景。

在過程中,免不了忽略背景細節,甚至描繪的主要人物。他們沒有在花草樹木或前景人物的手臂上下點工夫,他們的畫作必須金玉其外才能取悅觀畫者。達文西在作畫生涯初期就已察覺這樣的潮流,並甚感苦悶。這有違他的個性,原因有二:他討厭倉促完成事情,而喜歡琢磨細節並樂在其中,對於只是營造出一些膚淺的效果敬謝不敏;他的主要動力來自想要徹底了解生命本身。他想要掌握令萬物如此活躍著的力量,並且試圖想在紙面上展現這一切。於是,跟大環境格格不入的他開創了自己的獨特路線:融合著科學與藝術。

看得夠深,才能找到最重要的東西

為了成就自己的追尋,達文西必須做到他所謂的「面面俱到」(universal),他要能展現物品當中的所有細節,也要竭力把這樣的知識拓展到他想研究的世間萬物上。僅僅是如此累積著對細節的觀察,他便能辨識生命的本質。他對這股生命能量的了解完全展現在畫作當中。

人在職涯的發展上應該要以達文西為師。多數人耐不住性子,沒有潛心學習工作領域特有的細膩處。便急著想討好別人、想爆紅,大筆一揮之下急就章,最後不免在成果上露出馬腳,讓人看出你對細節的敷衍,作品不但無法撼動人心,還會令人覺得是草率之作。

不論你的最終呈現給世人看的成品為何,都要將之視為有生命、具獨立存在感的東西。但存在感可以是鮮活而刻畫深邃的,也可能是微弱而無甚生氣的。以小說人物的塑造來說,唯有作家用心揣摩過該角色的人生細節,才能讓該人物在讀者眼中活靈活現似的。作家不必實際交代所有細節,讀者就能從小說內容感受到夠多的細節,憑直覺就知道作家為了塑造這些角色下了多大的功夫。一切生物都是繁複細節的綜合體,由那股連結萬物的動能所驅動。把作品視為活生生的東西,在你登上大師境界的必經道路上,全面地研究、消化著細節,直到你能感受到當中的生命力,並神乎其技地展現在作品中。

作者介紹| 羅伯.葛林 

國際暢銷書作家,古典學系畢業。終生都在研究權力法則,成名作《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The 48 Laws of Power)在全球銷售逾一百二十萬冊,影響力遍及社會各階層。他的洞見屢獲重量級媒體爭相報導,包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富比士》、《赫芬頓郵報》等;也曾上《今日秀》、ABC廣播、CNBC衛星新聞台分享研究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李茲文化《喚醒你心中的大師:偷學48位大師精進的藝術,做個厲害的人
責任編輯/鐘敏瑜

【好物推薦】今夏消暑提案,DIY冰淇淋這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