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不快廢掉民國年、全面採用西元年?旅居芬蘭的他列3大論點,怒轟守舊體制

2017-06-06 10:50

? 人氣

使用民國年的缺點無庸置疑:國人在台灣島內通行民國年,而一旦出了島,不論是文書證件、友人聊天或學術論述,所指涉的時間點必須切換成西元年,更糟的是,民國年與西元年的換算方式是台灣人特有的專利知識,一般外國人是不懂的,這樣的紀年鎖國政策,難道還要世世代代繼續奉行不渝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西元年方為歷史時間軸的定位座標

在地理上,過去可以使用指南針來定位,現代人則重度仰賴衛星導航系統。大多數的人只要在手機上用指一滑,立即可以知道「現在位置」與到達「目的地」的路徑與距離。但是,歷史上的時間相對距離呢?如果不用西元年,幾乎無法衡量過去的歷史事件相對於現代的時間距離。

舉例來說,最近為了仔細瞭解中國纏足的起源與發展,我在維基百科中文版看到如此解釋:「⋯⋯具體始於何時何處不可考,僅知北宋已有纏足。此風俗至民國初年,逐漸消失。」

閱讀的同時,我很困惑,或許我們對歷史上「唐宋元明清」等皇朝遞嬗可以倒背如流,但是究竟有多少一般讀者可以說出北宋與現代相距有多久?

對於中國纏足,英文版維基百科則是這樣描述:「The practice possibly originated among upper-class court dancer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in Imperial China (10th or 11th century).」

看到括弧內註明「10或11世紀」,作為讀者的我,有如在歷史浩瀚洪流中發現一根浮木,在閱讀的同時,腦中立即理解過去事件在歷史上的時間點。

俗稱白教堂的赫爾辛基主教座堂,為赫市最主要地標,為紀念當時的俄國統治者沙皇尼古拉一世而建於1830-1852年,廣場上的雕像為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豎立於1894年。芬蘭至今仍善存維護帝俄時期所留下的文化歷史遺跡。(圖片來源:作者攝影)
俗稱白教堂的赫爾辛基主教座堂,為赫市最主要地標,為紀念當時的俄國統治者沙皇尼古拉一世而建於1830-1852年,廣場上的雕像為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豎立於1894年。芬蘭至今仍善存維護帝俄時期所留下的文化歷史遺跡。(圖片來源:作者攝影)

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

我所僑居的芬蘭,2017年正好是獨立建國100週年。對每一個芬蘭人而言,1917年就是他們先人抗拒俄國沙皇長達108年的統治,創設芬蘭共和國的時間點,沒有人會認為他們需要用「芬蘭年」來證明一個自主的國家的誕生與獨立存在的事實。

赫爾辛基市在每年5月最後一個週末舉辦「世界村園遊會」,參展單位之一赫爾辛基市警察局以「芬蘭100年」掛幅布置攤位。(圖片來源:作者攝影)
赫爾辛基市在每年5月最後一個週末舉辦「世界村園遊會」,參展單位之一赫爾辛基市警察局以「芬蘭100年」掛幅布置攤位。(圖片來源:作者攝影)

今日台灣島上的人民,有如同時搭上「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這艘船,船行中大家彼此命運相連,不論偏好坐船頭或船尾,不論主張方向朝藍或朝綠,對於全國統一採用西元年的措施,各方可以提出不同的主張與論述,但是不宜受政治意識型態的侷限,故意忽視周遭真實的環境,以搖晃船身的方式操作訴求。

套一句西方諺語「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芬芳」,芬蘭不需用「芬蘭年」來證實芬蘭共和國的創立與存在,相同地,我們也不需要用「民國年」來自我證實「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事實。

*作者介紹:鄭素賢,曾經旅居歐美各地,年紀漸長之後,學習著以海外生活經驗省思台灣的現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時事想想】民國紀年是應該走入歷史了)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