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為台灣做點事!她辭大廠發言人、刻劃無數追夢路,打造外國也盛讚的台式小確幸

2017-06-16 11:00

? 人氣

如同經營初衷,劉冠吟積極將顧客群的年紀向下延伸。「我們並沒有在選材上特別做什麼侷限」,她採取的方法是──走出雜誌,開設網購平台與實體商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教是沒人願意聽的,透過消費行為去認識我們才最快!」近一、兩年內,「小日子享生活選」購物網站正式上線,公館選物店及飲料店開張,東區二店也接續登場。 她期待透過多方向發展,把品牌效益極大化。

 

Gina(@yapingko)分享的貼文 張貼

網站上,簡潔設計包裝著他們的自有商品與台灣設計師作品,包含布包、牙刷、抱枕、木工製品等,「文青」設計正合時下年輕人品味。實體選物店與飲料店外,經常聚集青春學子,在店門口舉起飲料拍一張,就能在Instagram上成為熱門話題。

(圖/小日子提供)
店裡陳列著滿滿的質感商品,洋溢著最讓人舒服的「小確幸」。(圖/小日子提供)

「這一代年輕人其實不太喜歡再聽那些激勵人心的話,他可能不看我們雜誌,但經由買東西、喝飲料,他認識了我們。」也因此,那些亟待被傳達的故事才能跟著被更多人發掘。

她坦承,光做紙本雜誌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但多角化經營確實讓更多人開始認識「小日子」這個品牌。圍繞著核心夢想打轉,卻不甘只是駐足在原地,她一個勇敢決定,讓雜誌展現了出乎眾人意料的可能性。

做雜誌當「寫歷史」,不講國家大事的刊物才最真實

許多年紀較長的讀者常認為,唯有談國家大事、成功人物,才夠格當「媒體」。但劉冠吟卻不這麼想。「幾年總統大選、幾年政黨輪替,這些以後的人看歷史課本就知道了啊,根本不需要我們存在…」她最想做到的,是記錄下這個時代的真實的「氣味」,而看似平凡的每一個小人物正是最重要的元素。

(圖/小日子提供)
對劉冠吟來說,經營《小日子》就像在寫歷史,記錄當下最真實的「台灣氛圍」。(圖/小日子提供)

自台大新聞所畢業後,她當過記者、也當過上市公司發言人,3年前接任《小日子》雜誌社長。「以前的工作一直在講別人的故事,現在我想寫自己的、創造自己的故事!」不只是寫作,她期盼透過品牌營造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看見在這片土地上悄悄努力著的每一個小人物。

她也分享,選取內容題材時,挑的並非創作產品,而是設計師或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我想呈現的是,這個時代裡各行各業如何解決問題,然後怎麼生存、怎麼掙扎。」這些最真實的情感,才是最不該遺忘的價值。

「就算失敗了,那也是人生的滋味啊!大部分的人生不都是失敗的嗎?樂於享受自己的人生,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那才最有趣。」

「把生活過好」這件事情,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真的很難。在步調緊湊的現在,多少人願意停下腳步好好留意身邊的美麗?「不看我們這樣的雜誌不會死,但看了能讓你更快樂。」劉冠吟一句話道出一路以來堅持的理由與理想。

從雜誌社、選物店到飲料店,一本看似簡單的雜誌,卻延伸出了無限的台灣故事。曾經天天撰寫他人的報導,如今她透過《小日子》,細細刻劃這塊土地的美麗景致,也讓所有人看見「小確幸」究竟乘載著多麼巨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鐘敏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