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人實力再強也難出頭天?赴美工程師:美國從小教這件事,我們卻不在乎

2018-06-21 11:51

? 人氣

台灣土地面積雖小,卻製造出許多世界不可或缺的商品,在全球網絡上占據一定的重要性。許多台灣人出國工作或留學,實力明明也不差,卻難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一位赴矽谷工作的台灣工程師從自己的經驗談起,看見台灣囝仔最該面對的根本問題......。

週末,我跟美國同事去柏克萊吃北京烤鴨,在那觥籌交錯,擺滿珍饈的 10 人座原木桌上,我的太太發揮人來瘋的精神,把場面炒得好熱,天南地北的議題都拿進來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場坐著一個當地小學老師,負責學小學一年級的教育。

「他們現在在學校學什麼東西啊?」我太太問了,想說答案不外乎是語言或是數學那類的東西。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老師不假思索的回答了: 「溝通與社交啊!」

「溝通與社交是那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了,」另一個老美接著說。「那時候跟老師建立起來的情感 (bond)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腦中彷彿被一記悶棍打了一下,我咀嚼著他們的討論,這個回答有更深的文化意涵在。

溝通與社交能力,比天份重要

前幾年讀過一本加拿大人寫的書《異數》,書中提到了兩位絕頂聰明的天才,一位因為從小環境不好,沒有人教他如何跟人進對應退,儘管天資破表,卻在現實社會屢屢遭受挫折,從沒有從社會那裡取得發展自我的資源,最後隱居鄉間,過著孤芳自賞的生活。

另一位天才是中產階級出身,儘管屢屢違法犯紀,但是卻能夠利用絕佳的人際技巧左右逢源,受到社會的原諒,認可與讚賞,平步青雲。

我想,這位老師的回答跟我讀到的這段有點關係。

我們小時候看醫生,大多是父母代為發言,跟醫生討論病情與診治的方法等等,異數這本書列出來的北美中產階級的教育方法卻不是這樣。

開車前往診所的時候,北美中產階級父親或母親會先給孩子作心理建設,醫生等等應該會問些什麼問題,比如說哪裡不舒服,感覺怎樣等等的,同時也教導小孩子可以怎麼回答,等到了診所以後,大人們會讓小孩子自己跟醫生對話與討論,醫生主要的談話對象也會是小孩,然後才是父母。

北美的中產階級是這樣無時不刻的教育孩子如何跟社會相處,如何跟大人對話,如何適切的表達自我的需求與想法,難怪你在火車上,飛機上,酒吧裡會看到他們一派輕鬆的跟陌生人搭訕聊天,到了一個全是陌生人的場合,也很快的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我們也會覺得他們從小就很獨立,有擔當。

反觀台灣教育,從小到大大部分的決定都是父母捉刀,面對世界,父母都會站在小孩的前方主導,由於疏於練習,跟陌生環境溝通能力從來沒有建立過,出了社會一切重新訓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