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拍出NG照片?4個容易疏忽的小細節,一定要注意

2017-01-15 08:00

? 人氣

要如何避免拍到4種NG成像呢?(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要如何避免拍到4種NG成像呢?(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攝影」就是紀錄光的活動軌跡,而光線在空氣中行進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產生折射、散射或是色溫改變等問題。若是現場有多重光源、再加上快門時間的累積,最後呈現出來的影像很容易出現預期落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驗足夠的攝影師自然知道問題出在何處,但要是沒有透徹瞭解攝影原理,許多人還以為拍到「靈異照片」而惴惴不安呢。

開始攝影一段時間之後,除了曝光不準、對焦失誤的相片外,總難免拍到幾張與自己所的攝影認知常識不同、有著難以解釋詭異成像的照片,觀看後心中惴惴不安。想向他人尋求解惑,又常會被「鐵口直斷」為鬼魅入影、或是外星不明飛行物體入侵。若自己本身並不掛心,過幾天也就忘了此事,最多當成奇異經歷,日後與友人閒聊八卦,但要是容易緊張之人拍到,弄到求神拜佛、入廟收驚的也多曾聽聞。

在以前傳統底片攝影的年代,因為每按一次快門就等同於不少花費,再加上攝影師對自己器材大多控制得宜,而且精熟攝影原理,會產生詭異的影像大概都是因為底片漏光或是重複曝光。而那些所謂「詭異的照片」,通常直接被攝影師棄置一旁不再使用,坊間流傳的怪異影像大多是有心人士故意所為。

可是攝影數位化後,幾乎人手一機,隨時隨處都有人在拍照,再加上科技發達,所有複雜的操作功能完全簡化成按下快門即可,任何人只要知道快門在何處,就能拍攝影像,於是所謂的靈異照片就不時會在網路上出現。

攝影說白了就是紀錄光的活動軌跡,而光線在空氣中行進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產生折射、散射或是色溫改變等問題。若是現場有多重光源、再加上快門時間的累積,最後呈現出來的影像很容易出現一些預期落差。經驗足夠的攝影師自然知道問題出在何處,但要是沒有透徹瞭解攝影原理,就會發生以訛傳訛的誤導事件了。

水中容易拍到NG成像。(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水中容易拍到NG成像。(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1. 光線直射鏡頭

之前專欄有提到,拍照時最好選擇順光的位置取景構圖,以避免光線直射鏡頭。因為當光線直射鏡頭時會在鏡頭的鏡片組中來回反射、散射,最後造成感光元件上出現許多光斑及成像氳霧,一般稱為耀光。

迷信之人往往會以佛光稱之,然而這其實是鏡片設計上不可避免的缺陷,許多廠商也儘量以各種新式鍍膜來減低此一現象的發生,但是低價鏡頭及鏡片數目較多的變焦鏡頭還是容易產生耀光,所以當檢視影像時要是看到七彩光暈或是無數斜射光點,千萬不要以為是與神佛有緣,而是應該要換一下取景角度。

或許有人會質疑:既然只是光學結構因素,那為何有些人逆光拍到的光斑是圓的、一些人拍出的卻不是正圓,而是呈現出八角甚至還會有無數的星芒?這其實是鏡頭裡的光圈組造成的。不同廠牌的相機,光圈組由不同數量的葉片構成,光圈的開口在大光圈和較小光圈時呈現出的都不一定是正圓形,因此各家廠牌的相機拍攝出來的光斑與星芒也就會有不同的形狀了。

至於為何有時光暈星芒會出現不同顏色?這是因為各家廠商鍍膜的顏色不同,以及拍照當時環境的色溫不同所致。當然如果妥善利用此一特性,也可在拍照之時尋求另一種創作的方式,甚至有部分創作者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光斑及星芒,而去尋求某些特殊鏡頭。

光斑是因為鏡片設計上不可避免的缺陷而產生。(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光斑是因為鏡片設計上不可避免的缺陷而產生。(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2. 鏡頭前方遭異物阻擋

除了鏡頭上的異物外,鏡頭前方的阻擋物常會被拍攝者忽略,因為在構圖時光圈是維持全開的狀態,以至於離對焦處很遠的鏡頭前方阻擋物通常會是脫焦模糊甚至看不見的狀態,要到拍完照片檢視影像時才會發覺。而這些阻礙物之中最常出現的就是未安裝好的遮光罩、或是相機背帶、以及攝影者本身的手指頭──尤其是現在市面上有許多卡片型的輕巧數位相機或手機,每個攝影者都有自己喜歡的掌握方式,而各家的鏡頭位置又不同,所以就常常會發生手指誤擋鏡頭的情形。

這些阻擋物體在一般拍攝的情況下最多對畫面造成局部黑影,但要是有使用閃光燈,因為阻擋物體離機上閃燈非常近,在閃燈的照射下一定過度曝光,所以拍攝出來的影像就會變成有一塊白亮的脫焦物體,要是拍攝時間是晚上,配合周遭昏黑的景物,又成了許多人口中的「阿飄入鏡」。

攝影時應隨時注意是否有不小心入鏡的物體。(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攝影時應隨時注意是否有不小心入鏡的物體。(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3.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除了鏡頭上跟鏡頭前方的阻礙物外,還要注意到附近空氣中是否有飄浮的異物,例如雨滴、冰雪、沙塵⋯⋯等。拍攝時,這些小異物點都會被一一記錄下來,如果這些小點是出現在相機對焦的景深範圍之內,那就尚屬萬幸,因為最多就是稍微影響到主體的清晰度。

但是如果處於逆光,或是有打閃光燈的情況,那拍攝到的就不會只是一個小點,而是會變成一小團光霧。尤其有時遇到舞台晚會,會投射彩帶或是肥皂泡泡帶動氣氛,現場的確效果不錯,可是這些東西在鏡頭前方飄來飄去,加上閃光燈一打,全部變成一堆脫焦的光斑。這時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關掉閃光燈,提高相機的 ISO 數值直接拍攝,就可免除困擾。

光斑的形狀和顏色會隨鏡頭廠牌而不同。(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光斑的形狀和顏色會隨鏡頭廠牌而不同。(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4. 鏡頭上有髒點、污漬、水滴

維持鏡頭清潔是攝影者必須隨時注意的事,因為隨便一個小髒點都會對最終的影像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可是隨著相機越來越普及便利,大家在相機剛入手時或許還會細心保護一陣子,時間一久許多人手邊的相機鏡頭上都出現一堆灰塵指紋。

尤其是一些輕巧的數位相機及手機,鏡頭前端並不會做太多保護措施,以致於鏡頭常會被碰觸到,而讓鏡片上留有指紋,甚至有些使用者會聽信廠商的說法,認為鏡頭有防污的功能,從不清理。這些髒污、指紋都會使拍攝影像畫質下降,說好聽一點叫做「柔焦」,但實際上就是讓影像一團灰霧,當逆光拍攝、或是有光線直射時尤其明顯。室內拍攝時如果正好前方有一排燈光照射就可發現,有些燈光成像正常,而被髒污影響到的部分就會是一團光霧,這絕不是有什麼靈異現象,而是鏡頭上沾有指印。

另一種常在鏡頭上出現的阻礙物就是水滴,鏡頭上的水滴所造成的影響會比髒點還要嚴重,因為水滴本身就如同一個附著在鏡頭上的小鏡片,它會改變光線的折射角度,讓部分區塊的影像扭曲變形。水滴也會在一段時間後蒸發消失不見,讓拍攝者不知為何會拍攝到扭曲變形的影像,這種情形使用越廣角的鏡頭會越明顯,所以在雨天拍攝時記得要隨時檢查鏡頭上是否被噴濺到水滴。

鏡頭前的小異物在打上閃燈後容易成為脫焦的光斑。(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鏡頭前的小異物在打上閃燈後容易成為脫焦的光斑。(圖/盧大中,旅讀中國提供)

文、圖/盧大中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or旅讀中國(原標題:怪力亂神OUT!如何避免4種NG成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