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犯了這錯誤,小心吃不完兜著走!在美國討生活必知的7個生活之道

2016-10-28 12:08

? 人氣

從小在臺灣長大的我,很幸運,在研究所時期有機會到美國求學。初來乍到,每件事對我而言都非常新奇。小至人種膚色,大至法律規則。有些驚喜是生活所見場景,竟跟電影中演的一樣!有些則是驚悚到我冷汗直流。在美國生活或旅遊,有一些潛規則一定要遵守,也一些有趣文化習俗值得我們體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是我在美國唸書生活,觀察到美國人的“生活之道”。

1.美國人的待客之道

還記得剛到美國的第一個晚上,零下十度。剛下飛機,一進門。室友為了對我表示歡迎,在我一進門時,端上了一杯水。手腳冷得跟冰塊一樣的我,開心地接過室友的“迎賓水”在手碰到水杯那一剎那,我心裡一驚!

「是我的手冷到失去知覺,還是這水是冰的?」

後來才知道,美國人愛喝冰水。水越是冰,越是懂待客之道。

一次,也是個下雪的季節,去了朋友家。開了水龍頭裝了水就要喝。朋友的爸爸看到立刻說,等等,這水不夠冰吧?冰箱有冰水可以喝,於是拿了冰箱的冰水來「招待」我。朋友爸爸深怕對我招待不周,硬是拿了冰水給我。但我當時真是不好意思說,其實,我想喝的是溫熱開水啊!

在餐廳也是。無論外面是什麼天氣,服務生永遠都會為你端上“充滿冰塊”的水。除非特別交代不要加冰塊,否則你都會得到一杯“招到周到”的冰塊水。不管外面雪下多大都一樣,沒有在少冰的喔!

(圖/insightzaoya@pixabay)
所以,美國人的待客之道,是冰水!(圖/insightzaoya@pixabay)

雪綸專業建議:『人家想招待你,你就喝吧!』

2.美國人的泡茶之道

有天,到朋友家作客。飯後,我突然想喝杯熱茶。朋友知道後,幫我準備。於是,我眼睜睜看著他裝了杯自來水,在微波爐裡「加熱」2分鐘後。放了個茶包,熱茶奉上給我!

這舉動,對在臺灣長大的我實在是感到無比驚訝。喝茶就算沒有茶具、沒有一道道繁複手續,至少也要用水壺把水煮開,再來泡茶吧!

當下,水在微波爐加熱2分鐘同時,我的下巴也掉下來了整整2分鐘…

(圖/chrstphre ㋛ campbell@flickr)
美國人習慣用微波爐到了一個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境界。(圖/chrstphre ㋛ campbell@flickr)

雪綸專業建議:『下巴合起來,故作鎮定。把茶喝下去!』

3.美國人的養生之道

一天下午,有個非常重要的報告要討論。但好巧不巧,我遇到了每個女生一個月當中最不舒服的那天。勉為其難向同學們要求延期討論會後,大家開始關心我是否遇到了什麼麻煩?需不需要幫忙?我當然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也沒什麼麻煩事,於是,就坦白告訴他們,我的「痛處」。

過了半個鐘頭,我家電鈴響了。一開門,可愛的朋友們,帶著「禮物」來探望我了!這禮物打開是一大罐巧克力冰淇淋!她們笑瞇瞇看著我,說身體不舒服,吃這個心情會比較好,於是我的下巴又掉下來了…

在我解釋完每個月的這天,更是特別不能吃冰的「中醫理論」後,換朋友們的下巴掉下來。

她們解釋到,從小心情不好或遇到不順利的事,媽媽總是拿出冰淇淋安慰她們。當然每個月最不舒服的那一天,也是靠冰淇淋來撫慰她們的心靈。紅豆湯或薑湯,跟女生不能吃冰這件事一樣,在美國都是不存在的!其實生完小孩,她們也偶而會吃冰淇淋,保持心情愉快。唉唷,臺灣的阿嬤看到應該會唸到耳朵長繭吧。

(圖/Juan Carlos Jiménez@flickr)
美國女生的每月良醫是「冰淇淋」!(圖/Juan Carlos Jiménez@flickr)

雪綸專業建議:『難得吃冰沒有媽媽管,快把一整桶都吃光!』

4.美國人的喝酒之道

在美國的夏天,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活動。戶外演奏會ヽ演唱會ヽ藝術節ヽ餐車大會,牛排節,辣雞翅節,巴拉巴拉一堆節日,美國人就是可以想出各種名目,讓大家出門一起吃喝玩樂交朋友。

記得剛去美國的夏天,滿心期待地參加了辣雞翅節,想見識一下美國人的Party到底多厲害。

和朋友們先是在間酒吧集合,點了啤酒,聊聊天後,決定去外面走走。

基於臺灣人勤儉持家的美德,我帶著沒喝完的啤酒離開了酒吧,想說路上渴了可以邊走邊喝。而且阿嬤有交代,吃不完不要丟掉,很浪費。

(圖/Jirka Matousek@flickr)
酒瓶只是拿著,也可能惹上麻煩!(圖/Jirka Matousek@flickr)

走到一半,我馬上被警察攔下來盤查。差點把旁邊的朋友嚇昏(在美國警察權力無限大,大家都超怕警察)。原來在美國,不能在路上邊走邊喝酒。就算不喝,酒瓶拿在手上也不可以!

但我那天也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警察大人後來竟然放過我!但朋友們從此都相傳我是愚婦…啊,不是啦,是他們此後都知道,原來臺灣是個可以在路上或公園裡喝酒的寶島啊。

搞半天,美國的街道、公園、公共場合,是絕不能手拿酒精飲料。(超重要)

雪綸專業建議:『警察攔你下來,你千萬不要想說跟美國警察說臺語,他就拿你沒辦法。劇情不是這樣演的!在美國惹怒警察,超級麻煩。該道歉的時候道歉,並且誠實以對,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5.美國人的買酒之道

參加任何活動,進場之前,工作人員都會先檢查身分證。沒有美國身分證的外國人,可以帶護照或駕照。要注意,帶學生證給人家檢查,是沒有人會理你的。還有,在美國滿21歲,才可以喝酒。

如果你準備參加一個有酒精飲料的活動,不管是在朋友家、酒吧、或是演唱會。特別是球賽!你都一定要帶護照或駕照在身上!否則到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喝啤酒,自己喝可樂。

另外,一群朋友去商店買啤酒結帳時,同行的每個人,都會被檢查身份證。只要有一個人忘記帶證件,或未滿21歲,店家就不會讓你買酒。好幾次我踏進商店時,才臨時想到自己忘記帶護照。在當下想要假裝和朋友不認識,馬上走出商店,也是每次都失敗。店員不僅會觀察客人,店裡也都有裝監視器,只要有一個人沒帶證件,或未滿21歲,這一群人絕對是買不到酒的。

(翻攝自YouTube)
各國合法飲酒年齡規定不一,美國是21歲!(翻攝自YouTube)

對!就是這麼嚴格。所以除了要滿21歲才能喝酒之外,買酒也要記得帶護照。否則,就是像我一樣當老鼠屎,害大家敗興而歸。

雪綸專業建議:『如果已經出門買酒,才很傻的想到沒帶身分證,你就坐在停車場裡等吧!』

6.美國人的如廁之道

美國人看到臺灣公共廁所的小便池,十個裡有九個會立馬拿出手機,照相後瞬間放上IG。下面會有因為驚嚇過度,出現奇怪hashtag。像是#嚇屎人#地上有洞#臺灣人在地上挖個動就想騙我這裡是廁所…之類的標籤。其實,地上有個洞,上廁所也挺方便的啊!

(圖/crizeel ong@flickr)
臺灣常見的公廁馬桶,對美國人來說很驚奇!(圖/crizeel ong@flickr)

美國的公共廁所也是不遑多讓。能讓人寫關鍵字的東西也不少,像是,公共廁所門縫超級大,上廁所時,很容易會不小心跟外面排隊的人,或洗手的人對到眼。唉唷,超尷尬的!廁所門縫這麼大,幹嘛還要裝一個門在那裏?驚恐標籤關鍵字可以是,#不如把門拆掉#到底眼睛要看哪裡之類的不習慣標籤。

雪綸專業建議:『上廁所的時候眼睛看地上,就算有人在門口走來走去你也要忍住不要往外看。相信我,在那個當下你真的會忍不住想要往外看一下…門縫真的很大,誘惑也很大,我知道。但上廁所不要一直往外面看。眼睛看地上就沒事了!』

7.美國人的開車之道

在臺灣,常看到新聞報導,路上行車不禮讓救護車,行為囂張引起公憤,然後強大網友就會出動肉搜行動。但是搜到肉渣之後,往往是道個歉,似乎就沒事,或大家就淡忘了。但在美國,故事情節不會是這樣發展的。

第一次在美國看到救護車在路上飆車時,眼前所有車子像是被下蠱了一樣,聽到警報聲,會立刻找地方把車停下來。沒錯,就是完全停下來!不是像臺灣,慢慢閃開或避開救護車就好了。美國的駕駛會立刻往路旁停靠,完全把車停下來,直到救護車經過為止。

經過朋友的解釋後,我才知道,因為救護車或消防車的後面,往往跟有警車。只要駕駛聽到警報聲,但卻不停車,警察就會記下車牌。事後不只是開罰單,罰錢就可了事。不禮讓救護車、消防車、或警車的駕駛,需要上法庭,甚至坐牢都有可能。沒有人想因此跟警察或法官打交道,於是路上聽到警報聲,大家都會非常小心。

(圖/torbakhopper@flickr)
小心被警察列入黑名單中!(圖/torbakhopper@flickr)

那路上凝重的氛圍,緊張到讓我連走在路邊都忍不住停下來。深怕我這小小的行人也會擋到那救護車,然後被警察抓走。(當然行人不需要靜止,只是我膽小了點)

美國的警察和法官把不禮讓救護車、消防車或警車,這類的違規行為看得非常嚴重。一旦因此車牌號碼被記下來,變成警察跟法官眼中的黑名單,簡直就是跟自己的下半輩子過不去。

雪綸專業建議:『路上開車時聽到警報聲後,減速,靠邊,完全停車。直到警報聲通過你的車子為止。身為一個外國人,喔,或是人類,相信我,你不會想要跟美國的警察或法官打交道。』

在還沒來美國念研究所前,我是個沒去過美國,只看過《美國派》的臺灣人。在異鄉生活,雖然有趣刺激,但也絕對不如想像中的輕鬆。有很多潛規則,甚至是法律。身為外國人的我們,都要謹慎以對。

除此之外,俗話說的好,出外靠朋友。只要我們與人真心相對,當地朋友絕對都非常樂意幫助我們的。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讓大家在美國除了體驗新文化、練習英文之外,也可以順利的不用和警察、法官打交道。平安出臺灣,平安回臺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haron’s English Class(原標題:七個美國人教我的“生活之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